

悼吴孟超袁隆平
两位巨星陨落

文/李哲斌

双星"之父"擎柱天,
"医食"无忧泰民安。
双子 陨落 驾鹤 去,
痛哭 国宝 天地 暗。
举国 含悲 悼泰 斗,
缅怀 巨匠 求索 难。
造福 人类 两大 家,
芳 名 流传千万 年。

致敬袁隆平

文/姚骏骊

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刚过
您就悄悄地走了
国家痛失好儿子
人民都把您想念

您是"水稻之父"
情系十四亿人的饭碗
把杂交水稻的产量一翻再翻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饥饿曾是我们民族最深重的灾难
填饱肚肠
是每个人的心愿
您来了
研制出杂交水稻
香甜了全国人民的舌尖为止世界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耄耋之年
步履不减
脚步踏在稻田
潜心农业科研
为了单产
也为了总产
袁隆平
一个普通的名字
却是一位大写的人
毕生献身水稻事业
只将一件事做精做强
您是工程院院士
著名的当代科学家
您是"共和国功勋"人物
人民将您敬重
您没有走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1年5月23日作于尚书居
哭双星

文/何俊峰

袁隆平

刚到,我的手机刷屏了,那个热爱稻田的老人,干嘛去了,不经过稻穗的同意,他怎么就走了,大地上的稻田集体沉默,低头。那些刚刚填饱肚子的农夫,一脸阴雨,1饱满的丰收等他,来收割,古老的镰刀最有诗意,开镰,等一声号令,他不吭声,稻穗都不再灌浆,拒绝挺拔和呼吸。

中国的,水稻之父,拯救饥饿眼神的神笔马良,他一挥手就打开了,从碧绿,到金黄的画轴,大地上的秋风,被大雁的翅膀,一次次醉去,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献给,飞天的灵魂,也许,天堂也闹起粮荒,他不去,谁去!

吴孟超

吴老,我最崇敬的战友!您终于可以深深的睡眠了,99岁,已近期颐之年,清澈的眼睛,似泉源滋润人的心田,至今保持冲锋的姿势,变形的手指在无影灯下斩瘤除癌,方寸之地打赢捍卫健康的战役。病变的肝脏彳亍地狱门前,肝肠寸断的亲人八方求援,别怕,有一位壮心不已的圣斗士,宝刀未老,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都葬身刀下,其它魑魅魍魉更是插翅难逃。七十五年手术台上叱咤风云,从制作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标本,到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下摘除肝脏肿瘤荣膺医学界第一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桂冠,舍你其谁。

以忘我之心、无我之境、超我之术,将一万六千名患者,驮出绝望的沼泽地,他们重返灿烂生活的笑容,胜过一切有形的医疗费和至高的荣誉,圆了您八十年前归国抗日时的中国梦,然而双亲与您的那次道别竟成永诀。才近于仙,仙为您赞叹,德近于佛,佛因之动容。人的生命,岂可用时间丈量,您就是茫茫戈壁中千年不倒的胡杨,用深广细密的根须缝补病人致命的创伤,看吧,他们额头正浮动绿洲葱茏的光芒。

默守宁静

文/何俊峰

生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安静便应是最美的留白。生命中最真的底色,是岁月中最美的留白。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安静。安静,是一种归宿;闭上眼,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是心的世界;静下心,就能聆听到大自然的另一种声音,那是最美的声音;抬起头,就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那是存在的意义。人,也许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如果岁月是首歌,也是浅吟低唱,余音绕梁,每一个音符,都是没有翻版的绝唱;若岁月是首诗,千回百转,平仄留韵,每一个字符,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对白;若岁月是幅画,浓淡相宜,注重留白,每一笔描绘,都是对生命深深的热爱。

总有一些时光,在某个灯下的夜晚,暮然想起,会静静微笑,心中,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的温暖,永不消逝。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内心的璞玉,需要时光的修炼与雕琢。智慧的人生,需要安静的思索与禅心修养,一个干净明澈的人生,可以拥有清透的心情和简单自持的从容,致能收获最美的回忆。
等到老去的时候,坐在昏黄的灯光里,临风细细,浅浅回读,亦是不枉这一生,认真的活过。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

默守一份宁静,一份纯情,用充满善良宽厚的爱意,真诚坦荡的目光去审视世界,既不张扬,更不卖弄。那青藤往事,串联安放,珍藏一路相惜的感动与美好,浅喜,深藏,让其安然,让其静好,绕指成香。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安静的。当灵魂成为一种信仰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将凝聚在一起,成为人生的力量;当灵魂沉淀为一种思想时,思想将彰显其丰富的内涵和魅力;当灵魂净化为一片山林,一条河流时,我们才真正领悟,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最好,岁月无惊,有一颗处变不惊的心,一份进退自如的从容

藏头诗
袁公隆平一路走好

文/王哲甫

小序:“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于2021年5月24日上午10时,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此时,心绪难平,遂赋藏头小诗一首,遥送袁老,愿他一路走好,名垂千古。

【袁】老驾鹤羽化仙,
【公】心为民国人赞。
【隆】德鸿梦杂稻研,
【平】生自知温饱艰。
【一】世躬耕无悔怨,
【路】马知遥志弥坚。
【走】过九旬谷仓满,
【好】士无双耀坤乾。

夏季的一抹嫣红

文/李亚红

你们带着阳光,带着一颗慈悲心,将爱心激活在五月的天空下。你们是五月的新秀,用双手托起一份社会公德心,轻轻地安放在敬老爱老的路上。

5月18日中午,在眉县中心敬老院门口,岀现了两位三十左右的女子,她们用央求的口吻,肯请敬老院门卫放她们进去,她们要为老人义务理发,奉献爱心。初识两位秀气的美女,我有些诧异,她们那么干净,心想做做样子也许很快会离开。一高一低两位女子,入院后,主动与老人搭话,招呼需要理发的老人,做为敬老院的服务人员,陆续出面配合爱心人士的到来,帮忙打热水洗头,引导老人有序等待。通过攀谈了解到,一高一低女子均为资深理发师,她们在高店镇开的店面已多年。此次献爱心活动,是她们自发而来的。

五月天按耐不住欣喜,将五颜六色的心思合盘托出,所有的遇见,让人轻松、喜悦。高个子美女用帽沿遮住了脸,娴熟的双手上下左右挥动,落肩的华发纷纷嚷嚷,那张半遮半掩的脸,透着白皙,女人腼腆的笑容留驻了这个午间的阳光。敬老院的领导及时赶来支持爱心活动,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关爱,让人心暖暖的,笑容变得眀朗、透彻。

一高一低两位女子,穿梭在老人中间,洗、扶、理忙而不乱,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矮个女人用轮椅将老人推过来,优先理发,又推回原地。闻讯赶来的老人越来越多,高个女人细汗渗岀了鼻尖,而她手中的推子丝毫没有松懈。一位痴呆老妇人,在人群外踌躇不前,矮个女子拨开围观老人,将老妇人搀扶到椅子上,给老人轻手淸剪了零乱的华发。理完发,高个女子对着老人淡淡一笑,老人一返一脸懵逼,竟对着两位女子露出难得的笑容。

轮椅上那位高截肢老人,远顾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失落地垂下头,他的轮椅忽然向理发人群里滚去,矮个女子在耳畔轻声说道“您不方便,给您先理好吗?”老人嘴唇动了动没说什么。当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理好的发型时,大声叫了一声好。排队理发的老人,有半语老人,有肢体不协调老人,有聋哑老人,他们在两位女子面前,个个是尊大佛,小心翼翼的侍弄,无怨无悔。

看着心满意足离开的老人,她们没有收手的打算,一直忙到午饭时间。院子里的老人纷纷去就餐,爰心女子移步重症监护室,为瘫痪在床的老人逐个理发。瘫痪在床做畸形儿,肢体不协调抖动,导致头皮颤动,理发推子迟迟不能工作,高个女子耐心引导,矮个女子为了引开紧张情绪,面对面与崎形儿说笑话,在卧床的异味与笑声里,完成了理发师仅有的一次理发经历。时间过得好快,那两个纤巧的身影,出岀进进,脚步丝毫没有怠慢,午间的阳光时不时的洒满肩头,金色的光芒在这个弱势群体里泛岀,老人们脸上也泛起了阳光,与天边的云彩接壤。有爱的空间,温暖而富有色彩,人是释放美的源头,有看似诗情画意的女子,和一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与温暖一路前行。

五月的月季花在风尘中晃动,敬老院中央那束粉色月季花,对着阳光偷偷笑了,那抹嫣红恰好与两位忙碌女子一个模样。端庄、秀丽,那份持久的优雅,一举一动像花,更像一颗怒放的心。一个温暖的举动,从五月的堤口扩散,爱心、公德心随之而来,这个季节人比花艳,花比人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