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逛朱家角
文/倪高扬
5月21日下午,我们一行七人,乘坐高金老四的商务车直驱上海松江。
事情处理完备,决定第二天逛一下朱家角再返回。由于昨晚人困马乏,没作“备课”,次日晨便打了无准备之“仗”——游朱家角古镇。
抵达景点,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好不惬意。进口处簇拥着不少人,检票进入不显通畅,总是被手机登录的问题卡住。我们想来个土法上马窗口买票,然而,里边女士的回话让我们喜出望外,“逛街不用买票”。
进入景区,这里不像其他景区尽闻导游麦克声此起彼伏,因此,我们也就没有了“蹭导”的机会。怎么游呢?我们如同没头的苍蝇,只好跟着感觉随波逐流。
夹河两岸路道由石板和砖块混杂铺就,虽然不咋平整,但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两岸遍布蜿蜒曲折小巷、花岗岩石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河坡的石头驳岸没有“坡”,直上直下,边沿用石块压得严严实实、平平整整。河沟狭小,水流畅通,一个个五六十岁的汉子悠哉游哉地摇着橹,游舫中端坐着的三两游客举目张望两边的景观。从小与水为伴、出门便动船的我们,当然没有这份兴致,更没必要将钱往这水里扔了。

沿河边店铺逛了一段时辰,左拐进入一条街道,两边店铺紧挨,所售商品与其他景点大同小异,无非是些吃的、玩的。也有些东西显得与众不同——酱菜店里的萝卜头算是一大特色,在店员的再三盛情下,我用牙签戳了一粒,细细咀嚼,脆香独到,让你不得不买;卖“东坡肉”(是否叫东坡肉没作考证)的店铺几步远就是一家,那一大块一大块、红得透亮、色如玛瑙的猪肉,令人垂涎三尺;经营中草药品的商店均有一位身着古式服装、坐碾药料的童工,那栩栩如生人机器人真正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一家店铺经营项目出奇:一方玻璃罩里有一条足有十来斤的乌龟,迎面玻璃上贴有“寿龟赐福”四个大字,下方明码标价,摸一下10元,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店主别出心裁生财有道;各条街道饭店比比皆是,凭我的直觉,这些饭店都是生意兴隆的主儿。
放生桥用料均为石头,桥身高大宽阔,桥墩上还长着枝叶茂盛的石榴树。置身于石桥中孔上,感觉脚下桥面与两岸密密匝匝的青瓦屋面持平,放眼望去,古色古香的民宅密密麻麻、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整个古镇风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不太喜欢拍照的我这回忍不住在西桥头堡左侧选择一个角度,拍了一张风景照,发到家族群、工作群,并根据画面配发了名副其实的文字——“蓝天白云绿树,石桥流水人家”。转了一大圈,从放生桥原路返回时,我们与大批涌来的游客流反向,一路挤挤挨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店铺再是铁将军把门了。
将近出口时,才感觉到景区规模巨大,远比周庄、同里、乌镇等大得多,我们这次只转了其中一部分而已。走出景区,发现整个停车场已是水泄不通,几名保安正站在马路上引导车辆向别处分流。
我们正准备出发时,问题来了,车子打不着火了,估计是电瓶亏电。我们正着急时,另有车主凑过来说,他们车电瓶也没电了。有人怀疑停车场有人搞鬼,依我看不像,因为我们在景区尚未发现任何欺诈宰客之嫌。这回虽说游过朱家角古镇,可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实属走马观花。
回家恢复心境后,想记录下这次旅程,这才像一位没备课的老师上课之后补写备课笔记一样,打开电脑百度搜索,发现:朱家角,是号称“上海第一大镇”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多条老街;早在宋元期间,该地区就已形成集市,后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誉。
总之,朱家角真正迷人、独具古镇特色的是人文景观: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可谓气势磅礴、底蕴深厚。
古镇朱家角,我们这次只是粗粗地和你打个照面,以后一定再次造访,细细品味。
2.21.5.23

作者简介
倪高扬,泰州洋思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讲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楚天实验学校创建办顾问,兴化东方巴黎幼儿园、泰州幼蒙教育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近年,除了致力“点燃孩子心中的智慧之灯”、引导教师“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之外,有空便与书为友,爬爬格子,出版《敬畏教育》《有滋有味兴化话》等著作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