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ˎ国学大师,新儒学的开创者,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
梁漱溟一生为国为民,铁骨铮铮,坚持真理,敢讲真话。他教育孩子不要贪,不仅不做贪图的事,贪图的念头也不要起。他一生不断探过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梁漱溟早在1911年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爆发,他主张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积极促进联合抗日,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他历时8个月,历经艰险,亲自去华北敌后游击区巡视,经皖˻苏˻ 鲁˻ 冀˻ 豫˻ 晋六省,沿途动员群众抗战。
他曾经两次访问延安,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在16天里同毛泽东会见交谈8次,其中2次作竟夜谈。他对毛泽东关于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分析,非常佩服,但对旧中国的认识和阶级斗争等问题,有不同意见,他毫不掩盖自己的观点,作了争论。
抗日战争中,梁漱溟在重庆办学,常发表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言论。军统沈醉带了特务闯入学校,要查办他。梁漱溟正气凛然,毫不畏惧地对沈醉说:“我这是小骂,对你们,对抗日有好处,如果你们仍不改悔,我今后还要大骂。”
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 闻一多在昆明市相继被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后,梁漱溟不计个人安危,给予谴责,公开说:“我不能躲避这颗枪弹,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他还接受民盟总部委托,调查李闻惨案,发表了《李闻案调查报告》、《李闻被杀真相》,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特务的暴行,使反动政府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大白天下。
梁漱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发言。他认为,在过去中国将近 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他指出:“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 农民,那是不相宜的。"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十分不满,生气地斥责:“你是放毒"ˎ“蒋介石用枪 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杀人有两种, 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 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的,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杆子杀人。你就是 这样一个杀人犯。"ˎ“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他跟傅作 义先生不同。傅先生公开承认自己反动透顶,但傅先生在和平解放北平时,为人民立了功。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亳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 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 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是野心家、伪君子。”"还说:“假若明言反对总路 线,主张重视农业,虽见解糊涂却是善意,可原谅,而你不明反对,实则反对,是恶意 的。"自此,“梁漱溟”就是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同义词了。
梁漱溟不服,写信给毛泽东申辩:“你说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我 没有这个意思,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 量;” 毛泽东未予理睬。梁漱溟不肯认错,在9月18日的大会上说:“我还想考 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因为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党的自我批评是真是假!"
在全国展开了对梁漱溟批判。幸亏,毛泽东指示,梁漱溟的问题属于思想问题,不是政治问题,他的政协委员照当,工资照发。此后,梁漱溟将主要精力 投入著述之中,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消失了。幸运的是,他因祸得福,躲过了“右派"的帽子。
在文化大革命中,梁漱溟也展现了高风傲骨。
1966年8月24日,红卫兵野蛮的抄了梁漱溟的家。他的妻子大声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立即被红卫兵一顿劈打,打得脊背出血,鲜血透过内衣。他们在他家大肆打、砸、烧、撕。凡是值钱一点的木器多被砸碎,床也被捣了个稀巴烂,生活基本用品被扫劫一空,他的先曾祖父、先祖、先父三代历尽战火都没有损坏的两大皮箱画册全被焚毁,他的书籍、文稿、信件、笔砚、名章等,也全没有了。接着,梁漱溟被拉出去参加一个斗争大会,被罚跪于主席台上批斗。自抄家那天起,红卫兵就“占领”梁漱溟家,他家成了“作战指挥部”。他一家人被赶到储藏室,打地铺睡。红卫兵命令梁漱溟每日打扫院内外卫生;在他家吃喝,一切费用要他承担。后来,他被“造反派”从旧居赶了出来,搬到了鼓楼铸钟厂41号院中两间小破屋中。1968年4月,他莫名其妙地被戴了右派”帽子。但他并不屈服,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勇敢的写了«咏“臭老九"»诗,批判“文革",诗曰:
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如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假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
全国四届人大召开前夕,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小组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梁漱溟发言说,制定宪法,目的是为了限制个人权力的滥用无度,一部宪法,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公民,人人必须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如果把哪个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则违背了制定宪法的宗旨,宪法执行起来就不可能完善,不可能彻底。这次的“宪法修改草案”中,不仅列有个人的名字,而且还规定好这个人就是接班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给人的感觉是个人高于宪法,失去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这次“宪法修改草案”决定不设国家主席,并不好,道理上也讲不通,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来当国家主席又是另一回事儿。总之,要依法办事,不能凭个人的意愿、好恶随心所欲。一个国家的政治是稳定的框架,是制度,不能由哪个人出尔反尔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听到梁漱溟这些话,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保持沉默,有人赶紧表态,批判他的“反动言论”。军代表慌了神,因怕担负责任,赶紧说,这是内部提意见,作为学习纪律,千万不可外传。梁漱溟才逃过一劫。
林彪出事后,搞了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当时已是81岁高龄,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学习。学习进行了近一个月,他没有发言。有人说梁漱溟与孔子有着割不断的"阶级感情"。于是,梁漱溟发言了。他走进全国政协会议室,向大家鞠了个躬,开口讲了了两个半天。他说,写了一篇《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文章,我的文章,我的观点,确实是对时下流行的批孔意见不同意的。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能讲违心的话嘛。批孔是从批林引起的,我看不出林彪与孔子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批孔。他针对中央文件《林彪与孔孟之道》说:“林彪是不是要走孔子之路、行孔孟之道?我却不敢相信。我不认为林彪是受害于孔子。所以,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梁漱溟这番唱反调的话,立即受到批判。前后7个月,开了大小批判会一百多次,在大会上先后有14人作了长篇发言对他进行批判,给他戴上“孔老二的孝子贤孙"ˎ“孔孟之道的卫道士"等种种帽子。在最后召开的总结性的集中批判大会上,组织者以为梁漱溟该老实了,问他有何感想?得到的回答却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梁漱溟自信地说:“文化大革命里,我所有的字画图书都被烧掉了,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我的思想是销毁不了的。"
梁漱溟是否定“文革"的先行者。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政协第五届会议召开。当时,“文革"尚未被彻底否定,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尚未开始,“两个凡是"还很猖獗。85岁高龄的梁漱溟在小组讨论时说,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治的办法恐怕是走到了尽头,“文革”是人治的最大教训,这才是反面教员。经过“文革”十年的悲惨教训,大家对人治的危害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法治才有了迫切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才会坐在这里,开始讨论制定宪法,很重要、很必要。我们要认真细心地对待这个以法治国的大问题,中国由人治进入法治,是时候了。不能走人治的老路,此路不通。今后,我们要逐渐依靠宪法和法律治理我们的国家,以法兴邦,此乃历史发展的必然。梁漱溟这些话又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对他无限上纲。好在,十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证明了梁漱溟否定“文革”的观点是正确的,终于使他得以结束长期挨批的命运,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得到重视。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在他的告别仪式灵堂入口大门两侧,悬挂着他的孙子梁钦宁的挽联:
百年沧桑救国救民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横批是:中国脊梁
历史会对梁漱溟作出正确的评价。
梁漱溟坚持真理,敢讲真话,铁骨铮铮,威武不屈,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