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之死
作者:尹广 朗诵:罗兰
编辑:黑马建雄
端午节本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今天的端午节,人们似乎除了买粽子、买艾叶,或者因领导重视,有经济能力的地方搞搞龙舟赛,就没有什么其它内容了。当集体的哀思演化为大众的狂欢时,就变成了“伪形”文化,伪得连在节日中的人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快乐”。2008年起,端午节等又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其用意不言而喻。国家对这些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保护,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凸显,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回归的意蕴。端午节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
其实,屈原投江之死的文化意义要比包粽子、买艾叶、划龙舟更有文化与生命的价值。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是一个关于苦难的纪念,到今天,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再为屈原的蹈江泪沾衣襟,悲恸哀号。然而,我们还是应该沉思一下,屈原的苦难究竟从何而来?屈原的困境难道在看似盛世太平的今天就没有丝毫的警示意义和思想作用吗?
屈原可以不死,而且还可以纸醉金迷地活着。他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此国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时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和现在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这么简单。然而,别人醉了,他却醒着。他受了委屈,来到江边。一位认识他的渔翁见他闷闷不乐,就来询问。屈原说,世道昏暗浑浊,唯独我清白,大家都昏醉着,唯独我清醒。渔翁就劝他,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也吃喝玩乐?屈原说,你不了解我,我不会同他们同流合污的,我是一个高尚的人。潜意识是与其不让我有尊严地活着,我就选择有尊严地死去。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他抱了块石头投了江。
屈原虽然选择了死,但在对生死的反思和选择中,他演绎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冲击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的心灵,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他选择死亡的人生态度,就是对丑恶现实的彻底否定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尽管后世有人讥讽屈原接受了儒家的“奴才哲学”,可不奴才的君子、忠臣还苟且地活着,又不能与昏君的王道抗争,那才是最大的奴才。假如屈原妥协一些,不被放逐,他会写出《离骚》《天问》和《怀沙》等流芳千古的文化瑰宝吗?这就是“别人醉了,我醒着”的性格,这种性格才会迸发出那伟大一跳的文化意义。
道德的缺失、信仰的危机,已成为全社会的公害。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看,我们的确有着非常重视道德价值在人生价值中的地位的一面。孔子强调“杀身成仁”,孟子强调“舍生取义”,可见道德价值在人生中的地位多么崇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生在世要讲求气节、做人要有原则,最具典范性的就是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信仰,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所崇尚的人生信条。
人还是有灵魂的,要不然这世界上至今还有殖民侵略与反殖民侵略的战争,要不然中华民族早就不复存在了。这灵魂,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就是精神,就是气节。气主肉体的生命,也主精神。然而,个体的生命会有终结,精神却因为附属于曾经的言行,可以万古流芳。人之精神,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做人做事,体现德行,有功于世,便是精神。远去的灵魂,在梦中复活。有的你熟悉,有的熟悉你。后者常常令你困惑,因为那是某个灵魂在注视着你,所以有时会令你局促不安。精神常常魂不守舍,需要认真守住。看住心性、守住精神,就是守住灵魂。守住灵魂不易,才会有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守住灵魂之时,便是心安理得之日。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用死告诉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强烈地震撼力,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清末的思想家陈天华、民国的大学者王国维及“文革”中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都是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要尊严,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死得其所的价值。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血液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我仿佛听到一个来自天籁的声音。
如果我们淡化了,或者忽视了屈原投江之死的核心价值,端午节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成为民众“集体娱乐”和商家谋取利益的代名词而已。没有真正文化内涵的纪念活动或节日,都是缺乏长久生命力的。
屈原投江是一帧壮烈的爱国写照。端午节因此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现在关键是要如何弘扬和光大了。

作者尹广,微信名楚人,湖北武汉人,广州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会员。曾在西北、华南地区从戎27个年头,坚持业余创作几十年,在中央、军队以及省市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独幕话剧、书画评论等数百万字。已出版文集《岁月流痕》、《瞬间》,诗歌集《天地良心》、散文选《西域碎片》。

朗诵介绍:罗兰,语音教育家,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优秀国际导师”奖。在历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学生刘雨彤、董书言和王紫璇等均荣获国际语言类最高奖——钻石奖。在2016年全国蒲公英少儿艺术总决赛中,陈思涵等斩获三金一银的佳绩,罗兰老师获得全国优秀少儿艺术教育工作者嘉奖。《蜀国风》文学 、《蜀国风诗刊》、《东方文学诗刊》《东方文学艺苑》公众微信平台主播!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国际现代华文诗歌研究会、陕西汉唐文学艺术社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执行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一级文学期刊、报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鸭绿江》、《凉山文学》、《剑南文学》、《椰城》、《澳门月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新国风》、《作家报》、《精神文明》、《北疆文艺》、《扬子晚报》《西南商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四川科技报》、《河南科技报》、《常青藤》、《香港诗人》、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等。
2015年荣获中国网络写手百强榜64位。(主要是写时评文章)
2017年荣获中国诗歌网中国诗坛实力诗人称号。
2018年九子岩诗歌大赛诗歌奖。
2020年张家界第四届国际诗歌节优秀奖。
2018.1-10.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正规书号书籍。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近6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
微信号:heimajianxiong
投稿邮箱:527908554@qq.com
东方文学·诗刊(都市头条)简介:
东方文学·诗刊主要以朗诵诗歌、散文、短小说的平台。平台上重点收录省一级作协会员以上的作品。以专业的朗诵艺术向世界各地推广高质量的诗歌朗诵作品。
平台有著名作家、诗人:铁凝、吉狄马加、莫言、叶延滨、黄亚洲、商震、李少君、王山、峭岩、大卫、阿来、伍耀辉(彝族)、龚学敏、梁平、李自国、彭惊宇、绿岛、李云、胡弦、舒婷、简明、雷平阳、牛放、吴传玖、喻子涵、贾平凹、李丛、马新潮、毕飞宇、田湘、安娟英、唐成茂、毕福堂、桑恒昌、张新泉、叶文福、阿紫、牧之、洪烛、夏寒、察哥兰草、安海茵、龚学明、吴琪拉达(彝族)、阿蕾(彝族)、俄尼·牧莎斯加(彝族)、胥勋和、阿苏越尔、曹纪祖、雨田、杨然、周占林、宋协龙、刘家魁、彭志强、邓太忠、刘剑、陈思同、齐冬平、石厉、彭桐、江雪涛、熊游坤、王国平、杨剑鹰、向以鲜、谭宁君、姚园(美国)、非马、林静(美国)、邓瑛(德国)、郑南川(加拿大)、陈峰(法国)、恒虹(香港)、沙浪(香港)、秀石(香港)、绿蒂(台湾)等三百海内外名家诗歌、朗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