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录(郑州)
雨里荷花正盛开,眸中赏景是谁来?
池塘藕下青蛙鼓,油伞桥头白鹭台。
*雨伴
喜欢下雨,喜欢淋雨,喜欢挑战自我。在雨中,可以感受痛快淋漓。
小时候,喜欢和同伴们在雨中嬉戏,一身水,一身汗,一身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党校上班的时候,每天早上出去长跑,有时候下着小雨,冒雨前行,湿漉漉的头发和衣服,但是,心并不湿,反而有一种暖洋洋的感受。当时,家属都在15公里外的乡村,早上起来,赶着上班,骑着自行车,冒着小雪前行,等到了单位,半个脸和头发都结了冰。
这几年,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不敢疯了。所以,想出去感受雨的时候,就撑伞前行。有时候,也带着相机,
顺便拍些雨景。
A
有天早晨,下着小雨,撑着伞,来到郑风苑,平时的人流不见,也没有欢声笑语,只有雨声、水声和自己踏雨的声音,偶尔也有几声鸟叫。整个苑中走去,没有见到五个人,无边的雨幕,使人心里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因为带着相机,想拍几幅荷花。临近荷花池的时候,看到一朵伞花,绿色的。也许是听到脚步声,也许是走得比较近,看到绿伞下面有一个红衣女性,就像是翠绿的藕叶下一朵盛开的红莲。
如果是平时,人山人海的,素不相识,不会想打个招呼 但是,在雨中,没有几个人,相互接近的时候,处于尊重,应该打个招呼。
“看荷花吗?”几乎是异口同声。废话,不看荷花看什么?废话不废!
“是啊!”又是异口同声。
“还带着相机哦!雅致。”这回不是异口同声。
“嗯。就是没事玩玩,想看看雨中的荷花,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嗯。我想去看看红莲。这一片都是玉莲。”这算是邀请吗?
“这样,我先给玉莲拍照,然后,也去给红莲留影。”
“谢谢!”
玉莲、红莲,拍照,几乎没有人说话,只有雨声,或许能听到彼此呼吸的声音。拍了莲,也为她拍了照片。她好像非常高兴,当然还有谢谢,还有临别的再见。
那一天,我打着红伞,雨中,两朵伞花,绿色、红色,似乎有点反差!
人去了,脑海中仍然留存着:翠绿的藕叶,盛开的红莲。
B
涛声。
我在老干部局办公,看来今晚回不去了。给家里打了电话,在伙上吃了晚饭,就在办公室休息。
次日,老天爷还有滋有味下着。突然想到,办公室有把朋友丢在这里的伞,不过,是绿色的,有点小巧玲珑,显然不太适合男人用,但是,想出去看荷花的愿望占了上风,再说,下雨了,路上人并不多,也不会有人笑话。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伞就出发了。出门东行,再向北穿过道路,就是轩辕湖湿地公园了。沿河向东走,有一池荷花,此刻开的正艳。细雨绵绵,烟云弥漫。路上没有几个人,河边更没有人。
目标只有一个,池边看荷花。
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在荷花池边,有朵红伞花。和原来的想法有点小一样,竟然还有人和我一样傻,不在家里睡懒觉,冒雨来看荷花。也许是听到了脚步声,红伞花向上升了升,露出来一个美丽的脸庞。
“你好!出来看荷花吗?”异口同声!废话,不看荷花到这里干什么?
“咦!怎么是你?多天不见了。”
“世界有点小。怎么在哪都会遇见你?”
“前几年,新区开发,孩子也在一中上学,我们家就搬到这里了。你不会也搬到这里了吧?”
“房价这么高,我可没有能力住到这里。昨天到这里看朋友,喝多了,就回不去了。”我有点佩服自己了,这个假话编得有点圆。好在,对方也不关注这些。
“瞧你说的,谁相信你没有能力哦!不管怎么说,山不转水转,我们都转到这里了。这算不算有缘哦?”
随意聊着,女人心细。
“你图片拍得真好!这次没带相机吧?”
“还真没有。手机拍图片也挺好的。”
细雨绵绵,烟云弥漫。雨抚着荷叶,风抚着荷花,荷塘像是一个舞池,主角是荷花荷叶,跳着他们激情的舞蹈。
塘边的人没有说话,彼此都用手机选取自己着意的对象,在拍摄着。
“你进入我的镜头了,要不要给你拍几幅。”
“嗯。本来想让你帮我拍两幅,只是有点不好意思。”
POS,拍照。雨淅沥淅沥下着,荷花还在跳听自己的舞蹈,也像是配合着拍照。
雨箭渐小了,拍照也告一段落了。该回家了。
“我们也算是熟人了,要不要留个联系方式?”
“这个,我不善于记数字,再说我手机也快没电了--”
“那好!等以后有机会吧!”
道了再见,两朵伞花,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一个向北,一个向南...
C
周末下午,正准备出门,细雨不宣而至,又在敲我的窗棂......
“忙什么呢?”
“不忙什么......”
这谁呀?
“你在郑风苑雨中荷花池边给我拍过照片,还记得吗?”
“哦!那年那月啊......”
“听说洧水公园的荷花开得正好,我正好来南关办事,去转转,如何?”
我能拒绝吗?于心不忍!
“是这样啊!让我想想--”
“我打着一把红伞,在惠济门口......”
“好吧!我也打把红伞......”
洧水公园,雨中荷花正开,水中两朵红莲,惠济桥上两朵红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