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白云黄鹤(一)
英若兰跑下楼与肖雯雯、周思思、谢蓉和孙可以笑闹成一团,她趁隙也“暗送秋波”给微笑着站在一旁看着美女们的江宏,江宏接收到英若兰送来的“秋波”心有灵犀,向英若兰回送深情的一瞥。
六个人然后分坐两辆出租车驶向黄鹤楼。英若兰有意与江宏分开,她和肖雯雯、周思思同坐一辆,江宏和谢蓉、孙可以同坐一辆。
周思思见到英若兰又要撒娇哦,她非要和英若兰腻在一起,英若兰也心疼地搂住她。坐在前面副驾座的肖雯雯回头醋意酸酸地“警告”周思思说:
“思思,你不许老把若兰从我身边抢走、和她腻在一起!告诉你,我认识若兰比你早,她应该先是我的妹妹,然后才是你的姐姐!”
周思思才不惧怕肖雯雯的“霸权”,她紧搂住英若兰,小嘴里边又咀嚼着啥好吃的食物,语言不甚清晰地说:
“去,若兰姐应该先是我的姐姐,因为她和我长得非常相像,说不定我们俩就是亲姐妹呢!所以我就要和我的亲姐姐腻在一起,气死你讴死你!”
“你!”
肖雯雯抡起粉拳“张牙舞爪”地作势要教训周思思,周思思连忙把俏脸直往英若兰的怀抱里钻,还向英若兰大声求救:
“雯雯姐不讲理动粗呢,若兰姐姐你快见义勇为救救我!”
哈哈,再“霸道”的肖雯雯遇到周思思这样的小“赖皮”就没辙了,她只好“恨恨”地收回粉拳,悻悻地回过头去,听任英若兰和周思思亲热了。
周思思终于不闹了,她从英若兰的怀抱里坐直身子,伸伸脖子咽下小嘴里的美食,英若兰心疼地给她整理有点乱的秀发,英若兰试探地柔声问周思思说:
“思思呀,你妈妈还好吗?”
“好呀!”
周思思有着和英若兰一模一样的美丽的丹凤眼,她的大眼珠在眼眶里骨碌一转,问英若兰说:
“好奇怪耶,我昨天晚上回家,我妈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你那个若兰姐姐还好吗',你今天见我第一句话也是问候我妈,姐姐你以前和我妈认识吗?”
“啊……不认识 。”
“但是咱妈怎么这么关心姐姐你呀?咱妈只匆匆地与姐姐你见了一面就把你放在心上了,好像比关心我更关心你呢!”
周思思说罢撅起殷红的小嘴。
英若兰听周思思这么说,心里莫名地感到一阵温暖,她连忙哄着周思思说:
“啊呀,我现在不用思思妹妹说,我就猜出思思妹妹是哪儿人!”
周思思的小嘴撅得没有那么高了,她饶有兴趣地问:
“我是哪儿人呢?”
英若兰笑着一把搂住周思思说:
“你呀,肯定是山西人!”
“为啥呀?”
“爱吃醋呗,连姐姐的醋你都要吃!”
周思思听后“噗嗤”一下笑了,她也搂住英若兰说:
“对不起,思思错了,思思不应该吃姐姐的醋!”
啊呀,英若兰太爱这位天真烂漫的小妹妹了,她把自己的俏脸与周思思的俏脸紧紧地挨在一起。
这一幕恰被偶尔回头的肖雯雯看见,她“气愤”地说:
“欸,你们不能这样肉麻呀,否则轮到我要吃醋啦!”
“咯咯咯!”
车厢里顿时洋溢着青春美女们的笑声。开出租车的是一位中年女师傅,她也偶尔回头微笑地看看三位青春美女。
稍停,英若兰又问周思思说:
“思思,说实话,我看你和你妈妈都不像是江城武汉的本地人,你知道你老家是在哪儿呀?”
周思思回答说:
“我们家的确不是武汉本地人,咱老家在鄂北的一个小县城,咱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现在都还住在老家呢!”
听周思思说出小县城的名称,啊呀,英若兰的心里一阵乱跳,周思思所说的这个鄂北小县城也就是英若兰的老家呀!她现在可以大胆地断定:周思思和她的爸爸、妈妈与她的养父母,甚至是与英若兰本人肯定有某种关系,难道……啊呀,她不敢再往下想啦!
英若兰刚想到这里,出租车猛然刹住,她和周思思就听肖雯雯回头冲她们俩嚷道:
“好啦,你们姐妹俩别再说悄悄话了,黄鹤楼已经到啦,咱们快下车吧!”
英若兰这才抑制住山洪般奔涌的思绪,随周思思、肖雯雯下了出租车。
江城武汉的六月,阳光绚烂,啊呀,这个大“火炉”开始冒烟了,人们开始感觉到了浓浓的暑意。
不过今天幸亏有一阵阵凉爽的风从长江面吹拂过来,让人感到并不是很酷热。黄鹤楼景区内外游人如织,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英若兰拉住周思思的手随肖雯雯、江宏、谢蓉和孙可以步入景区,她抬头就看到眼前高耸着的巍峙古朴的黄鹤楼。
英若兰知道江城武汉的黄鹤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另外还有三幢楼是永济的鹳雀楼 、江西的滕王阁和岳阳的岳阳楼。这四大名楼都因与名诗传说有紧密联系,被赋予了千年的人文底蕴和人间仙境的美誉。英若兰伫立在黄鹤楼这张江城武汉的最靓丽的名片面前,心中不免有震撼之感。
黄鹤楼前有两只巨大的黄鹤铸铜造型,黄鹤形象栩栩如生,形象下面标记有“黄鹤归来”四个大字。
英若兰和几位同伴观看了黄鹤铜像前碑文记载的有关黄鹤楼的历史传说,几位青年们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后都在感慨:两只黄鹤历经千余年的岁月烟尘,驾云归来,依然神采奕奕,保持住了千余年前翩翩起舞直到冲天而起的英姿和活力,看来它们是不忍“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江城武汉,不舍如此多娇的华夏无限江山啊!
黄鹤铸铜造型的旁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匾,上面镌刻着崔颢千古流传的名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英若兰重温这首经典名诗,她忽然有了与以前在课堂上吟诵此诗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她觉得崔颢的这首诗意境苍茫,感情真挚,短短四联八句56个字,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致无缝对接,吊古伤今,直抒胸臆,抒发乡愁,感慨人生,飘逸清新,一气贯通!难怪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公然推“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更难怪大诗人李白虽然也曾吟出了“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吟诵黄鹤楼的名诗佳句,但是在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的面前依然还是自愧不如,无奈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无限感叹!
英若兰与几个同伴抬头仰望黄鹤楼,只见高楼飞檐斗拱,富丽堂皇。最高层楼牌匾上的“南维高拱”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字入眼。五层楼面10万多块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金光,五层楼周围各处60个翘角就像黄鹤振翅欲飞,楼顶的风铃在晨风中叮当清响,好似黄鹤在啼鸣,整个黄鹤楼看上去就如一只巨大的跃跃欲试的黄鹤。
英若兰和几个同伴正望得出神,他们的脑后忽然响起一个珠圆玉润的吟诗声音,吟的是南宋教育家江万里的两句诗:
黄鹤楼高倚半天,
楼中黄鹤去千年。
英若兰和几个同伴连忙回头一看,啊呀,大家都高兴得齐声欢呼道:
“啊,是季聪颖!”
可不,美若天仙的季聪颖就站在他们的面前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