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友向果
● 李亚民
向果17岁当兵,22岁转业。五年的军旅生涯,对他的锻炼很大,虽然个子不高,但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但能出色完成组织所分配的各项任务,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士兵,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心地善良,活泼热情,和战友们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
几年下来,他不但见识、学识、技能成了全把式,就连喝酒也学会了。曾经,十几个花生豆能陪他们几个喝一场酒,一个咸鸭蛋也能陪他们喝一场酒,曾经为谁用筷子夹咸鸭蛋的块大了而吵得脸红脖子粗,到最后还是握手言和。但他们从不酗酒,总能把握拿捏得很好。向果说,部队五年生涯是他最难忘、最有意义和最值得怀念的。
转业到地方后,向果很快得到领导赏识,不长时间又被提拔当了企业科级干部。慢慢的,向果丁是丁卯是卯,不会阿谀奉承那种军人作风让领导有些反感,渐渐他被边缘化,再后来向果下岗了。
向果并没有怨天尤人,下岗就下岗,咱是党员,国家有困难,需要咱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咱听党的。
于是,再就业成了他头等大事,他屡屡就业再下岗。这时间,他才知道,地方和部队是有很大区别的,就这还不算,在给别人办事时,别人送出去的礼物,折合成人民币,别人让他打成欠条,他也根本不知道江湖险恶,也不知道人心叵测,这些他在部队没学过,几年下来,向果整个人脱了一层皮,人也没以前那么健谈,没以前的热情了。
屋漏偏遇连阴雨,事业不顺畅,商海经常遭人暗算的向果在心灰意冷之时,妻子卷走了家里所有的值钱物,包括仅有的一点存款和别的男人走了。
这些事一下子把向果打倒了,从此萎靡不振,浑浑噩噩过日子。突然有一天,喜鹊窗前叫喳喳,他还纳闷,喜鹊呀喜鹊,我现在不会有什么喜事吧,你叫个啥呀。
还真有喜事了。
曾经的战友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费尽周折才找到向果电话,把他也拉入群了,在那个群里老战友对向果印象最深,个个都提起当年的一些小故事,基本都是和向果有关系的事,少年时的往事一齐涌上向果心头,他也想起了很多故事与大家分享。慢慢地,向果又恢复到以前阳光开朗的一面,天南海北,群里往往神聊到夜半。
话说战友,都是对他们那段的事感兴趣,他们谈论的也只局限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战友很纯粹,从没人过问现在谁在哪干什么,发财没有,他们对每个人目前的状况也没兴趣听。
一个叫富顺的战友对向果印象最深,他说他曾经发高烧昏迷,是向果把他背到医务室急救,所以富顺说找向果很辛苦的。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他们都在这个群里了,就像当年在一起一样,这个群,承载了一个家的责任和担当。
富顺专门邀约千里之外的向果见一面。他们如期而至酒店门前时,两个老男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足足谈了两天两夜,余兴还未尽。两天的相处,两天的叙旧,两天的碰杯,他们说最多一句话:一切都在酒里了。
在分手说再见时,富顺突然上前抱住向果嚎啕大哭,富顺说:“我们部队一别,35年后的今天才见一面,不知道,今生今世,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向果也是泣不成声地说:“以前是通讯不方便,现在我们联系上了,随时我会来看你的,也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去看我。”
同行的几位好友,也都被他们的深情感动地留下眼泪。他们都知道,这种感情,真的是纯粹的、不带任何杂质和杂念的战友情。
——六届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选

作者简介
李亚民,笔名黛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灵宝市作协主席、三门峡市作协副主席。《花开之声》一书获三门峡市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红绣荷》被三门峡市宣传部评为2018文学艺术成果奖。《灵宝作家优秀作品选》总编、《张守仁在灵宝》画册总策划;书写文学类作品300余万字、其中获奖作品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