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在市邮电局工作一闪几年就过去了。
这几年时间,已经写了并发表了很多反映萍乡市邮电局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通讯、报告文学,曹罗生也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对领导来说,对萍乡市邮电局来说,这应当是好事,是高兴的事。
我也不例外地从政治处提拔到办公室当上了副主任。可我发现,有些领导表面上对我很满意,其实心里头并不满意。
表面上说“德鑫啊,你为我们局可争了光,了不起呀!”
比我年长的都是直称呼我的名,可有很多人很多事他们是不想让我知道的,他们怕我反映阴暗面,怕我写的东西触动到他自己,所以对我是既防备又戒备。
越不想让我知道,就越想知道,就越想揭露和反映阴暗的东西,腐败的东西,我就是这样一个犟脾气。
副局长乍小刚出事,这是人们连想都不曾敢想的事。
乍小刚有了那套三房两厅的自己的房子后,第二年便与市广电局的女孩白冰结了婚。
结了婚后才知道,白冰是个跟别的男人差点举办过婚礼的女人。
那个男人在举办婚礼的前一天还跟初恋在一起花心,并被她抓了个正着,她就这样取消了婚礼,就这样走出了那个男人的视线,就这样成了一个未婚女人,就这样经人介绍,她跟市邮电局的副局长乍小刚结了婚。
乍小刚是云南农村出来的孩子。
他能考上大学,他能完成学业,是他家乡里的人,是那些帮困助学的人帮助了他。
他考上大学,是他村子里解放以来都没有过的事。
他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务农的,在他的家乡,别说读书,就是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还有很多人是在出家在外要饭,解决生存问题。
他考上大学,光凭他家的经济状况是缴不起的。
但他村子里的人为他能考上大学而感到骄傲,认为是一种荣耀。
当他的父母亲还有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为他的高额的学费而犯愁的时候,村里的人你家二十元,他家三十元就这样凑足了他到学校交的第一学期的学费。
这些各家各户凑来的钱,有的还是家里的人在外乞讨寄回到家,他们舍不得花而捐助给乍小刚上学。
乍小刚坐火车去南京邮电学院读书,他是一直站着的。
从云南到南京,他站了两天一夜。
那个时候坐火车,能买到有座位的票就很不错了,但要买到有座位的票那是要花上一天甚或更长的时间排队。
他家离昆明还有九个多小时的路程,他是不可能提前到昆明火车站来排队买票的。
要他多花一倍的钱从票贩子手上去买,他是没这个钱,就是有这个钱他也会舍不得,舍不得就只有自己多吃些苦。
站着就站着呗,站着又不会死人。只要人不会死,他就能到大学去读书,读好了书,他就能赚钱,就能把赚到的钱还给乡亲们。
乍小刚到学校办完所有手续回到自己住的学生宿舍,他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整二十四小时。
同寝室的同学还以为他病了,赶忙叫来了老师,才知道他是两天一夜没有睡过觉了。
在学校第一学期很快就要到了,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还没有着落,他一个大男人就咳咳地哭。
同学、老师知道了他的家境情况,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老师就都捐款给他。
南京一家通信企业到学校捐资了一百万,专为贫困学生助学用。
乍小刚的申请报上去后,符合捐助对象,他的学费就这样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得到解决。
乍小刚很懂事,知道家里人过得很不容易,他不想家里人为他的学费、生活费而操心,他写信告知父母亲和兄弟姐妹,说他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照顾,他的学费已经得到解决,是一家通信企业和社会其他单位专为贫困学生捐的款,他已得到全额捐助。
学校已帮他联系了课外做工,他务工赚到的钱足够他吃饭用,要家里就不要再寄钱给他了。
要父母亲、兄弟姐妹放心,他会好好努力学习,他会好好报答父母和兄弟姐妹,还有村里的乡亲们,还有学校的这么多恩人。
他要父母亲保重好身体,要兄弟姐妹们别牵挂他,他一切都好。
乍小刚家人收到他的信的时候,也就是为凑不够钱而发愁的时候。
乍小刚的父母亲在乡亲们的鼓动下,正准备起程和乡亲们一起到外省去乞讨,以其解决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收到儿子的信,说他的学费已全部得到捐助,生活费靠做工也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心里是特别的激动和感激:还是好人多呀!还是党的政府好呀!还是……
因为有了捐助,乍小刚也接受了捐助,才使得他的父母亲没有离开家乡到外省市去乞讨,才使得他的兄弟姐妹们赚到的几块钱更好地补贴家用,才使得他们不应为他的学费而再操心。
乍小刚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姊妹,好学生。
他读书很努力,比班上的同学都更努力,只有努力了,学习成绩才会好,学习成绩好,才能拿到奖学金,拿到奖学金,他就可以买更多的书,有了更多的书,他就可以更多地掌握知识,有了知识,就不怕回报不了这么多关爱他的人。
他就是抱着这么一种信念来完成学业的。
有了这种信念,他就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会干,什么难题都能攻克。
的确,在大学的四年里,他干过清洁工,他帮过厨,他洗过碗筷,他做过家教,他门门学科在班上都是排第一,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在快毕业的时候,系主任要他读研究生,说学费可以申请解决。乍小刚当然知道,再读下去,弄个研究生毕业,对他个人的前程而言,是比现在毕业就去参加工作是不知要强多少倍的。但他的实际情况是不允许再读下去,他没有跟谁商量,更没有告诉家里人,他就这样毕业了。
当时在南京邮电学院要人的省有十几个,他选择了江西。
他认为江西是个老区,正是电信业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他学的是电信自动技术专业,他认为到江西去必定能大有可为。
就是抱着这么一个理想来到了江西,来到了江西省邮电管理局报到。
经过短期的新生培训,省局人教处给各位新来的大学生发了一张表,全省共十一个地市由自己选择填报一个,省局将根据个人意愿,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所学专业进行分派。乍小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萍乡市邮电局。
萍乡,是革命老区的老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萍浏醴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影响巨大,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到这样一个待发展的城市去工作,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是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
乍小刚到萍乡市邮电局报到的那一天,他才知道,只有他一个人选择来到了萍乡。
他记得,省局要的二十七个大学生里面,其中有一个是萍乡市湘东区人。
接待他的是政治处王主任。
那个时候,干部和工人是分开管理的。
省局管干部的处是人教处,管工人的处是劳资处。
而各市邮电局的机构、人员编制是省局统一管理,各市局的干部就在政治处管理,各市局的工人就在劳资科管理。
中专以上毕业生分配来的,就都是干部系列,其他便是工人系列。
在邮电系统,工人是提不了干的,当然不包括文革时期。
乍小刚是大学本科生,他在干部里面属高级别管理。
就是说,邮电局要提拔领导系列的干部,人选就是大学学历以上的这些人。
政治处的王主任是军队转业正团职干部。部队正连以上干部转业分配到地方,都要降半职使用。
正团职到地方,就是副处级,拿地方来说就是副县级。若是副团到地方,那就不一定有副处级这待遇。
王主任在市局政治处当主任,是副处级干部。因为在各市邮电局,只有局长、书记是正处级干部。
王主任在部队呆了二十几年,在地方工作,特别是在邮电企业工作,免不了仍带有部队工作作风这股味道,说话掷地有声,生怕别人听不到,办事爽爽快快,不会拖泥带水。
王主任说,萍乡市邮电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你们是专业人才,是萍乡电信发展的希望!好好干,前途无量。
乍小刚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会好好工作的,不会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的。
乍小刚被安排在电信机房实习。那个时候的电信机房,长话、农话、市话都在一起。
他在机房实习的时候,知道在省局的批复下正在建新的机房。
为了解新的机房的布局,他多次到新建的机房去实地勘查,多次到基建科看建设图纸,多次到电信科了解设备安排、安装等情况。
针对建好后的新电信机房,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他将萍乡市邮电局在新电信机房建设中存在的需避免的若干问题写成了探索性、合理性、完整性的论文,并在人民邮电报、江西邮电报发表。
乍小刚所探索的课题具有普遍性,邮电部电信司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全国性会议,点名要江西萍乡市邮电局的乍小刚参加。
这次会议,乍小刚结识了全国电信业的许多精英,也交了不少朋友,被电信司的司长接见。
司长握着他的手,很是赞赏地说:小乍呀,你解决了目前中国电信的一大难题,为全国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事后乍小刚才知道,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每个市差不多要多花一百万以上的无效投资。
一个省就有十几个市,全国三十几个省,要节省多少资金呀,乍小刚不敢想了。
经这次参加全国的会议后,萍乡市邮电局的一把手吴定都局长不敢小看乍小刚的作用了,把乍小刚调入到萍乡市邮电局程控电话指挥部,专门负责程控电话设备的引进、安装、培训、建设等工作。
一个大学毕业生,实习期还没到,就担当重要工作了,这在萍乡市场邮电史上还是第一次。
乍小刚没有想到,吴局长会这么器重他,让他这个后生担这么重的担子。
这虽然不是一个科级干部的担子,但其意义比科级还更重要,在某些环节上,甚至超越一个副局长的作用。
程控电话指挥部原来是一个空架子,指挥部领导是分管电信的副局长宗平源兼任,成员就电信科几位同志加机房几位同志,平时,大家还都忙自己手头上的事。
乍小刚向宗副局长、指挥部总指挥长汇报,请求将指挥部的人员集中办公。宗总指挥同意了乍小刚的意见,经吴局长点头,就在新的机房集中办公。
在人员集中前,乍小刚对指挥部成员进行了挑选,把他认为起不到作用的挑了出来,把能起到作用的补了进去,人员选好后,宗总指挥签了“同意”二字,并写上了宗平源的名字。
宗总说,原来的人选是经一把手同意的,你还得向吴局长汇报,他签字同意了,人事上才会办调动。
吴局长看了乍小刚送过来的新的指挥部成员名单,简单问了其中两个人出来是什么原因,乍小刚就把他选择并调整的意思跟吴局长作了汇报,吴局长也就没说什么,在宗总签字的上面画了一个圈,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有了两位局长的签字,指挥部集中办公的事就很顺利地办好了。
指挥部的主任是电信科的傅明基科长,他是不会搬过来办公的。
指挥部是一个临时机构,工程完成任务,指挥部也就撤销,电信科长他只是兼了这个职。
乍小刚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样积极努力地工作,为工程建设废寝忘食地工作,并不被一些人所理解。
有的人认为是他官瘾重,这不明摆着,指挥部成员集中了,傅科长又不会过来,指挥部的很多事,不就他龙民刚说了算?!
人被误会是免不了的事,但误会得太深就会受到伤害。
他真的想退避三舍,回到他原来的岗位去。
没有他乍小刚,萍乡电信工程不照样正常运转?
自己初来乍到,还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错误地被别人理解,今后就难以为继。他真的跟吴局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吴局长说:人家怎么议论是人家的事,你怎么理解是你的事。
你刚从学校出来,正是得到锻炼的时候。你的事,省局人教处冷处长已跟我说,你不仅要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关心你爱抚你培养你的人负责,更要对组织负责。要经得起考验啦!
吴局长说省管局冷处长跟他说,说了什么呢?龙民刚百思不得其解。但吴局长的话是语重心长的,是出于关心他的,他是不敢再提回去的事的。
电信机房建设很快就竣工。机房建设是政府负责融资建设的,引进程控交换机设备则是邮电局负责。
从谈判,到选型,到定价,到培训,到安装等都是邮电局全权负责。
按照原定的方案,萍乡市引进程控交换机设备计划是六千门,分两批引进,每批三千门,这是因为资金不足而定的方案。
乍小刚虽然说来萍乡市邮电局工作不久,但他对萍乡市的分布已经是很了解的。
他作了市场分析、资金分析,提出来了一个可行性的新方案。
他提的新方案,萍乡市引进程控交换机要达到一万门以上。
具体分析为:萍乡市各县区各引进一千门,计四千门;萍乡市城区引进六千门到八千门。
这是根据现有装机容量、扩装容量、市场需求潜力计算得来的。且还是三年期计划,三年后要再扩容。
资金则采取预收款方式,由市政府下文,市县区邮电局到各单位、各住宅区去收取。
他提出来的扩容依据是萍乡市是一个待发展中的城市,有“黑红褐白”四种市场有巨大需求的产业(黑就是煤炭,红就是焰花鞭炮,褐就是钢材,白就是电瓷)。
萍乡城区人口现在不到三十万,五年内可增至到五十万。
各县区的发展也到了急不可待的状态,城市化、城镇化发展已迫在眉睫,房地产的开发已如火如荼,萍乡市要想在发展中达到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旅游、居住的目的,通讯条件、交通条件摆在首选地位。
吴局长很赞同这个再扩容修改方案,在局里召开了相关技术人员、工程师、省管局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与会同志对新的扩容没有歧义,对具体实施细则作了较详细的修改。
吴局长带上宗副局长、向总工程师、乍小刚到市政府向市长作了详细汇报,并将修改方案交给了市长。
市长召开了关于市邮电局提出的“萍乡市引进程控交换机修正案”的办公会,市发改委、市计委、城建局、环保局、土地局、房管局、邮电局等单位一把手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会上,邮电局吴局长对新的方案作了详尽说明。因为新修改方案与会人员人手一份,在听了吴局长的说明后,有的局提出了许多的尖锐问题,有的问题吴局长、宗副局长、向总工都不能很好答复,他们用征询的眼睛扫向乍小刚:你说吧!
乍小刚不负厚望,对各位领导提出的问题详尽地一一作了解析,有理有据有节,为什么要这样,这样了会怎样,现状、远景、需求、规划,对萍乡市今后工业、商业、农业、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发展前景,一一作了表述。特别是很多数据是市里面这些部门的领导都不一定掌握了的。
乍小刚对所有问题的剖析令人折服,对与会人员最终同意新的程控交换机扩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件事上,可以说,乍小刚功不可没。
市里面对萍乡市邮电局的程控交换机引进修正案很快作了批复,市邮电局派宗副局长、向总工、乍小刚专程送省局。
因为事前已将新方案报给了省局,所以省局很快下文,同意萍乡市邮电局的程控交换机扩容引进设备修正案,并限期完成。
有了省局、市政府的批文,萍乡市程控电话扩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且进展顺利。
在与加拿大设备供应方的谈判中,因乍小刚的英语好,他又是引进设备办的成员,所以他参加了谈判。
谈判是艰难的。设备选购、价格、产品质量、到货时间、培训地、提货地、技术指导、安装、付款方式等都必须谈妥,来不得半点马虎。
谈判中,价格是一咬再咬,一降再降。
最后相持不下,是吴局长单独跟加方交涉,才最终确定。
其他事项就按照双方的可接受条件达成了一致,但对中方派到加方参加培训的人数由开始的八人增加到十二人,在加费用全部由加方承担。
对这一增加条件,是乍小刚根据萍乡实际,据理力争而使加方同意的。
在加拿大二十天的培训,吴局长带队,宗副局长、向总工、傅科长、乍小刚、引进办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各县区邮电局一名工程技术员、市里面三位领导计十二人。市领导是不参加培训的,由加方安排在加拿大旅游。
吴局长参加培训典礼后,就和傅科长陪市领导观光旅游去了。只有宗副局长、向总工、乍小刚等学员自始至终参加了技术培训。
二十天的培训,是比较短期的培训。
与设备的技术知识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有的同志的英语还不能完全熟练,在听课看资料方面还很吃力,这就要求学习的同志要加班加点。
二十天的培训,除了两天时间是由加方安排外出,其他的时间就都呆在了机房里。
参加学习的人、特别是年轻的同志都知道,新设备、新技术、新业务到了萍乡市后,他们就是萍乡市邮电局在这方面的高级人才,学成回来,就要挑大梁,所以每个参加学习的同志都非常地认真,非常地刻苦,都不敢有半点松懈和马虎。
的确,他们是萍乡市邮电史上第一批出国深造的人。不光是他们自己,就连家里人都为他们感到荣耀。
学习回来后不久,第一批引进的程控交换机设备就到了。
局里面请了机动大型平板车、请了装卸工,把设备从火车站运到了新建的机房所在地。
因人手不够,局里面动员了机关全体男同志参加设备搬运工作,我也不例外地参加。
忙活了一整天,第一批设备全部安全完好地搬移到了三楼机房。
结束的时候,政治处王主任提议,参加搬运的同志跟加拿大工程技术人员合影,于是,全体参加搬运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人员在电力机房的大门口合了一张影,至今我还保留着这张珍贵的相片。
接着,第二批设备第三批设备……陆续到达萍乡市,紧张、忙碌的搬运工作结束后,就是设备的安装了。
在加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设备安装也很顺利。
在设备安装的同时,地下电缆铺设也同时进行。
地下电缆地沟在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前就已经动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在萍乡城的东西南北大街小巷全面动工,到处挖开。因是市政府行为工程,没有受到阻挠,在学习回来前就很顺利地完工。
在设备安装到位后,工程技术人员就要不断地进行调试、测试,测试、调试,直到每项技术参数符合要求,才试着放号。
当一千门自动电话放号成功,萍乡市邮电干部职工欢呼雀跃,邮电局的大门口响起了长时间的鞭炮声。
这意味着,萍乡市人与摇把子电话说再见为期不远。
在加拿大学习回来的,除了四个县区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整个工作结束后回到了县区邮电局,其他的分配在程控电话机房工作。
指挥部因程控自动交换机设备的安装结束也自然撤销,乍小刚在电信科是工程技术管理员,同时又兼了程控机房的班长。
傅明基是一个老电信科长,在萍乡市程控电话开通第二年的上半年,因年龄原因退出了科长岗位。
市邮电局党委在研究电信科长人选时,吴局长、向总工、王主任是倾向于乍小刚的,分管邮政的副局长保持中立,分管电信的宗副局长和党委高书记则不同意。
宗副局长提的人选是工程师、电信科业务管理员邵武,他认为乍小刚还比较嫩,还年轻,还要培养几年。
高书记的意见差不多。按照党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乍小刚被提拔为电信科副科长主持电信科的工作,邵武被提拔到上栗县邮电局任局长。
在新的任聘通知下发之前,按组织程序,政治处王主任找乍小刚谈了一次话。
王主任在市邮电局,是一个廉洁奉公出了名的人。
政治处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王主任现又找他,乍小刚心里确实咯蹦了一下:他找我什么事呢?难道?可怕的一瞬掠过心头。
还是在跟加拿大方谈程控电话交换机价格的时候,由于他不知天高地厚,把价款一压再压,压得加方喘不过气来,谈判陷入僵局。
他记得是吴局长单独调解,才把最后价定下来。在他去加拿大学习之前,他的银行户头上多了两万元人民币。
他当时搞不清是局里奖励的还是……到加拿大学习回来一直忙,他差点把这事都忘记了。
今天王主任找他,万一是这件事,自己该怎么回答?要是承认有这回事,那吴局长、宗副局长、向总工……他不敢想了,一定要咬咬牙挺过去,他这样想着就走进了王主任的办公室。
王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他。把一杯早已泡好的茶递到他的手上:小乍呀,好久没跟你谈心了,最近一切都好吧?
乍小刚连说好,好,好!一连回答了三个好。说承蒙王主任关心,他一切都好。
王主任说:你没有听到对局领导的什么不好的反映吧?!
乍小刚听了这问话,心里又咯嘣了一下:王主任问这话包含着什么意思呢?不会是真的收到了什么反映吧?可他确实从没听到过对领导的什么反映,有的都只是对王主任廉洁奉公的好评,就照直说了,说从没有听到什么反映,倒是大家对王主任您廉洁奉公评价很高。
王主任听了,呵呵地笑了。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王主任也不例外。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王主任把电信科长要换人的事说了,问他谁到这个位子比较合适。
乍小刚想了想,没有推荐谁,只说萍乡局人才济济,担当这职责的人可能很多。
王主任说,有人推荐了你,你认为你能胜任这一职务吗?
乍小刚认为王主任在考验他,说自己还年轻,先跟着学几年再说吧。
他没有想到,王主任说的是真的,他是代表党委找他谈话的。
问他有不有信心干好这一工作。乍小刚表态了,说决不会辜负领导对他的厚爱和期望,一定能把电信科的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乍小刚到电信科当上副科长后,电信科的工作是抓得有声有色的。
很多通信指标都在全省名列前茅。如服务质量指标、通信质量指标、安全质量指标等。
特别是装机放号率、通话率、通话收入率都是在全省的前面。
不到两年时间,装机放号容量已大大超过引进设备的方案预期。按这样的需求速度,不出三年,市区电话装机用户将很快处于紧张状况,扩容又将摆上议事日程。
在乍小刚电信科长刚转正还不到一年的时候,省管局对萍乡市邮电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调整:吴局长调省管局引进设备办任主任,高书记调抚州市邮电局任书记,向总工程师办理退休,宗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一职。提拔南昌市邮电局欧阳天高副局长任萍乡市邮电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提拔乍小刚为萍乡市邮电局局长助理。
乍小刚被提拔这么快,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不仅他想不到,萍乡市邮电局的很多人都想不到。
有的人甚至说他有背景,说省管局某某领导是他的什么亲戚,他是奔这个亲戚才选择来江西邮电的。
真正了解乍小刚的王主任,就知道乍小刚是没有什么背景的,而且他还是出生在一个很苦的云南农村家庭,就连读书都是靠救助才完成学业,他那里来的什么背景?
按说,乍小刚靠的是真才实学、勤奋努力走上领导岗位的,当然,他的无党派人士身份,少数民族身份也是帮他走上领导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乍小刚当了局长助理,他的办公室就安排到局领导办公层。
但他在电信科的办公桌他要求保留,因他处理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时间是在电信科或程控机房、电力机房,或者工程班、装机班、维护班,他在助理办公室办公是少之又少。他是基层上来的,更愿意在基层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新来的局长欧阳天高,人长得魁梧、俊气,一头秀发流光流光,更显灵气。
他是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南昌市邮电局从机务员、机线员、维护员做起,当过班长、科长、副局长。
在南昌市这么一个大局工作,只要是有心人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如企业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企业文化知识、业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里面又分为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业管理、安全管理等;营销知识里面又分为专业营销、区域营销、团队营销、项目营销、阶段性营销、机会性营销、长效性营销、合作性营销等;企业文化又分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专业文化、人文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管理文化、安全文化、艺术文化等。
这些知识是大学课堂上、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只有在工作实践中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通过不断的提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在工作实际中加以运用。
欧阳天高局长就是这样,把他在南昌邮电局所学到的、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萍乡的邮电事业发展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把萍乡市邮电局的各项改革推入了一个新天地。
那些原来存在的没有解决好的难点问题,逐一得到解决:那些不唯真才实学提拔的干部和领导得到了调整;那些不符合邮电实际的制度、办法、政策得到了修正;人浮于事的科室得到了整治,滥竽充数的机关干部得到了整编,出工不出力、闲荡的人拿不到工资,多做的、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多得收入,管理不到位的毫不留情地就地免职,调皮捣蛋无视企业规章制度严重的予以开除,《企业规章制度汇编》印发至班组长以上干部,《企业员工读本》印发至全体员工,《萍乡邮电之歌》必须人人会唱,每月工作的第一天,集中在篮球场同唱《萍乡邮电之歌》,同念《萍乡邮电员工誓词》。这样一来,原有的歪风邪气被遏制,散漫的风气没有了,怠工的现象不请自灭,腐败现象好转,企业各项工作更加步入正轨。
在这些制度的推行推进过程中,是受到过阻力的,是有人制造混乱的,是有人乱向省局反映情况的。
比如,原总务科长,失职渎职,给企业财产造成较大损失,被免去科长职务,具体当事人被开除。
事情的起因是有员工反映,企业的仓库管理比较混乱,很多企业的财产被流失。
欧阳局长接到这一举报,组成了纪检、人事、财务、工会参加的联合调查组,由王书记(政治处主任,现专职纪检书记)责成限期一个月提出处理结果。
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调查组的同志不敢怠慢,较认真地开展了稽查,把两年的进出库翻了个底朝天。
这样一查,问题出来了,近百万企业的财产不知到那里去了。把管仓库的圈一万找来,圈一万承认了内外勾结盗取企业财产的事实,因退赃款及时主动,给予留用查看处分。另一涉案员工拒不悔改,不退款,被开除。
被开除的员工带着刀到欧阳局长办公室闹事,被公安局以破坏公共秩序罪予以逮捕法办。
在这样大刀阔斧、无私无畏、雷厉风行、敢做敢为的局长手下工作,乍小刚感到很愉悦,很惬意。
但在心底又感到很压抑,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乍小刚有心病,引起他心病的还就是那两万块钱。
吴局长都调走了,向总也退休了,只有他和宗副局长是当事人。
吴局长离开萍乡的时候,乍小刚是问过吴局长的。
吴局长说这是对方给我们出国的零花钱,本来只有局领导才有,因你工作出色,是我为你争取来的。
这是行规,全省都是这样。你就不要向组织上说这件事了,那样对大家都不好。
他相信吴局长说的是真的,但他认为这个钱不能得。
如何把这件事办妥呢?他想到了扶贫助学,自己不也是好心人捐助才完成学业吗?他认为找到了解决他心病的途径。
他主动跟市教委打电话,联系好后,他就把两万元汇给了校方扶贫助学专款账户。
这样,一直缠绕他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萍乡市邮电局关于萍乡市程控自动电话扩容的方案紧锣密鼓地出台了。经反复论证,欧阳局长也认为无懈可击了,便上报市政府。
市政府旷市长召开了萍乡市程控电话扩容听证会,市计委、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邮电局、市政府办等单位参加了听证会。
因程控扩容方案考虑周到,市里面没有修改意见。市财政局诸局长本想提出什么,嘴唇动了动,还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那次听证会,欧阳局长把我派了去,主要负责做笔录。那时,我已经是办公室副主任了。
一进会场,见到了吉星路一起长大的老邻居,分外高兴,有意向欧阳局长介绍:这是我的老邻居诸局长。
诸信萍局长见到我也是很高兴的样子,点了点头,脸上绽放灿烂的笑靥。
一切都很顺利。省邮电管理局也很快批复,因为有了第一次,加上欧阳局长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跟加拿大方谈判非常顺利。
这次引进设备动作比较大,不是两万门,而是五万门。在江西十一个地市中,萍乡市排在了第六位。
因为这次引进的设备量大,投资多,在谈判协议里面就规定了分三批次人员到加拿大考察学习。
这三批次人员的出国考察,除了市里留的指标,其他的就都由局里来安排。
这样一来,欧阳局长把工程技术人员安排完后,就将中层以上干部分三批次全部都安排了。他还特别留出一个指标给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曹罗生。
我、曹劳模安排在第二批,没想到,市财政局诸局长也跟我们这一批一起出国考察学习。
萍乡市五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后,对萍乡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萍乡的招商引资项目越来越多,房地产开发如日中天,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故城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人士来到萍乡这座古城。
在第二次的程控扩容中,乍小刚是功不可没的。
他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是以懂业务、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来感染人的,在他手下工作的同志,都是以他为榜样来开展工作的。
可以说,在严格的制度管理面前,在领导的以身作则面前,员工们不敢徇私舞弊,不敢吃拿卡要,不敢违法乱纪。
计划财务科冯科长的儿子冯健是电话装机班的机线维护员,他仗着老头子是财务科长,在给客户安装电话的时候,经常向用户要这要那,如要一包烟,要安排吃饭,要安排休闲。
大多数装电话的客户都会满足冯健提出来的要求。都是萍乡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但也有不卖账的客户,一不给烟,二不安排吃饭,三不安排休闲,就清茶一杯,不冷不热。
那天,冯健按派工单的安排,与同事李春花来到了姓邓的用户家安装电话。
姓邓的是市电视台记者,他对冯健和同事小李的到来并没热情接待,对冯健提出来的拿一包烟抽并不领会,电话装好后,当时都已听到了通话的声音。
可冯健他们走后,电话就不通了。
邓记者到电话装机班去反映情况,电话一打是通的,大家伙就取笑邓记者瞎胡闹。
邓记者到家,电话又不通。
这下他知道把这些爷们得罪了,赶急去买了一条烟,又特意找到冯健说了很多声对不起,电话总算正常通了。
这个邓记者也不是好吃的果子,他以记者身份私下对几户安装电话的进行了采访,并在萍乡市电视台进行了曝光。
市邮电局原来只是一个市级文明单位,欧阳天高局长到萍乡后,经过两年的努力评上了全国文明单位。
这样的曝光,这全国文明单位就有可能被摘。
欧阳局长带领当事人亲自上门赔礼道歉,在萍乡市电视台公开检查,通过一系列活动才消除社会影响,才保住了全国文明单位这块牌子。
冯健等几个犯错误的人受到局内不同程度的处分,冯健被开除,留用一年,并被调入到赤山邮电所任邮递员,李春花记大过,调任邮政投递员,乍小刚是局长助理,主动提出考核生产奖三个月。
这是乍小刚在提拔到助理岗以来因员工犯错误而涉及到自己的处罚。
这也是教训,有了这一次教训,在抓为用户服务方面,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