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展览现场,几位操着南方口音的朋友和画家韩小房热烈地交谈着,他们仿佛久违的老友。几位南方朋友来自浙江,他们从《今日头条》看到韩小房的画和开展消息专程赶来。

5月19日下午,历时10天的《美缘陶˙瓷缘儒墨》韩小房精瓷书画展在济宁群众艺术馆圆满收官。
此次参展的300余件精瓷绘画作品及100余幅焦墨山水作品得到了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部分精瓷绘画作品被藏家现场收藏。几位专程赶来观展的浙江客人,看到韩小房的焦墨山水后大加赞赏,现场出资请韩小房惠赐墨宝。韩小房豪迈提笔,挥毫泼墨,为远方朋友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焦墨名家韩小房师承著名焦墨大师张仃先生。1996年,他进修于文化部高级研修班山水画专业,追随张仃先生研习焦墨山水画。张仃先生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与禅悟相当精深,以至他下决心用他熟知的焦墨笔法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走向探寻新路。
韩小房做人作画无疑受了恩师张仃的极大影响,他生于山东金乡,深爱着北方大地,那里的千丘万壑、一草一木,不仅滋养着他的心胸与视野,更激发着他创作的冲动与灵性。他无数次的深入太行山,他的焦墨山水画,主要刻画的是北方的太行山,可谓千里搜险峰,一笔一奇崛,用笔苍劲,形成了雄健的绘画风格。
韩小房认为,自明清以来,中国画便少了北派山水的雄强与坚挺,而变得温淡与平柔。由于脱离了生活而变得更加抽象化、精神化,没有了与大自然的接触,生活的气息越来越淡,没有生气,没有灵性。而真可改变这一现状的,就是走出书斋去写生,食枝头野果,交山林朋友,拥抱大自然,点燃真性情,把写生的东西与传统的山水画融会贯通,通过写生来改造中国画,把焦墨纯化、发展到一个极致。
韩小房深知,尽管也许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但只要立下了这样的决心,只要具备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突破与走向而不惜奋力一搏都是意义非凡的。

焦墨画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曲高和寡。但韩小房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运用成一套独特的艺术语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长白雪霁》《塞北秋韵》等一系列作品,展露出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他精画花鸟鱼虫,专攻焦墨山水。其焦墨山水画显然继承了中国传统,笔墨、章法,借古而出,画之气势、意境的创造,画中平远、高远的空间处理,计白当黑的观念,以及或长或短的题跋,都显示了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
自1989年起,韩小房书画便蜚声画坛,好评如潮:1989年,作品入展“屈原杯”全国书画大赛,并获优秀奖;1996年,作品入选庆祝中韩建交4周年邀请展;1999年,作品入选世界和平艺术大展,获“世界和平教育者”奖;2000年,作品入选中日韩新港澳台等20余家单位组织的跨世纪中外优秀书画家邀请展,并授予“中外优秀书画家”称号;2001年,作品入展全国中国书画作品展;2002年,应邀在中国台湾省桃源县举办个展及艺术交流活动,并荣获“金奖”;2008年,参加江苏省美协、省宣传部、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人文奥运画展”,并获金奖;2008年,被中国国学学会授予“国学名人”称号;2011年,作品参展并入编《中华艺术家名鉴》;2011年,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展;2014年应邀参加“中韩书画交流活动”;2015年,作品参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并被评为山东省山水画银奖;在第二届“将军杯”全国精品书画展中荣获铜奖;2016年,被《中国美术报》评为全国山水画百家;2017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一带一路”翰墨千秋全国美展。

艺术家简介:韩小房,男,1964年生于山东金乡。毕业于山东工艺美院,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张仃工作室。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山东画院画师,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高级美术师。
(王长鹰 廉翊辉/文;清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