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秧歌角剧落户城乡校园广 木
秧歌角,也叫布衫戏,起源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民国初期,因涿鹿时称“保安州”,故此人们也习惯上叫“保安秧歌”。该剧种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先是涿鹿方言音韵的民歌体,后逐渐出现了板腔体的戏曲音乐模式。上世纪初,逐渐被山西梆子所取代。2012年县里开始挖掘抢救濒临灭绝的秧歌角剧种,2015年成立了涿鹿秧歌角研究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之有了前所未有的复兴和发展,成了河北省地方剧种中的一支靓丽奇葩,201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随着“戏曲进校园”的逐步普及,从娃娃抓起是使涿鹿秧歌角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优选之路。在县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批先在鼓楼小学为代表的县城小学和五堡学区为代表的桑干河两岸乡村小学落户,并分别于4月27日、5月12日,在鼓楼小学和五堡学区举行了涿鹿秧歌角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宣传红色文化英雄人物,涿鹿秧歌角创编主任杨存山,根据田峙《杨世南之歌》,创编了涿鹿秧歌角剧《抉择——卖物就医》,由鼓楼小学排演;根据小学语文课本《金色的鱼钩》创编了红色剧目秧歌角小戏,由五堡学区排演。
日前,涿鹿秧歌角研究会会长刘建新,副会长兼秘书长、编剧杨存山,涿鹿戏剧家协会顾问、我县著名导演陈东山老先生,到鼓楼小学指导秧歌角剧排练。同时,市县电视台记者也到该校采访。
4月27日,鼓楼小学涿鹿秧歌角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5月12日,五堡学区涿鹿秧歌角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5月17日,会长刘建新、导演陈东山、编剧杨存山在指导《抉择——卖物就医》演员排练。
简介:广木,男,河北省涿鹿县人。本名杨存山。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曲艺戏剧研究会主任。桑干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多本作品集并获多种奖项。被河北省评为“河北好人”。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