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花鼓灯人民艺术团传承创新花鼓灯艺术魅力鉴赏
华东区:常俊记 李素英 报道
总书记要求”传得下、留得下的作品”给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东望花鼓灯艺术团编创的精彩节目中 ,有一个名叫《欢庆锣鼓“迎新春”》的花鼓灯节目,在前不久蚌埠市中老年文艺春晚独领风骚;那一群红马甲风风火火的打击乐伴奏舞蹈的绝活,真真切切亮出了”东方芭蕾”的魅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从大禹治水诞生以来,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培育下几度辉煌。建国初进京献艺,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观赏,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今天,花鼓灯艺术经东望红马甲们悉心传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加以弘扬,艺术魅力大放异彩。

老祖宗传下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东望花鼓灯人民艺术团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导下,下定决心传承创新花鼓灯原生态艺术,让原生态花鼓灯在义演中发挥“古为今用”的艺术魅力,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服务社会的主力军。

传承古老的花鼓灯艺术必须有领路人与团队,花鼓灯班子一脉相承数千载,靠的就是这两条根。出生于著名淮河花鼓灯灯窝子——安徽蚌埠冯嘴子村的冯开堂,从小酷爱花鼓灯,深受中国著名花鼓灯艺术家冯国佩的传授,他凭一身花鼓灯技艺,参与组建了东望花鼓灯艺术团,一心一意实现他的花鼓灯梦想。一番奋斗,他和他的战友们果然一鸣惊人。

义演,东望为人民服务的重头戏,冯开堂率领全团红马甲战友,将东望理念融入花鼓灯艺术中,精心打造了《欢庆锣鼓》一台古今艺术兼备的东望艺术品牌,几年来巡回北京、合肥、淮南等全国各地义演魅力无穷,好评如潮,大获成功。

能传得下、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必须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接地气。老百姓欢迎的节目才能活跃民间。东望花鼓灯艺术团《欢庆锣鼓》正是如此境界,原生态与新时代艺术元素相融合创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推陈出新,艺术魅力耳目一新。

看,会打鼓、会灯歌、会耍跟头会舞蹈的“灯头”冯开堂,挎着红彤彤的大花鼓、笑眯眯地领着他的灯班子一条龙登台开演。嘿,过去的花鼓灯班子在后台伴奏,今天的东望花鼓灯班子从后台闯到了前台——大胆的创新!犹如咱东望事业,网络世界美丽的世界!

快听,一阵欢腾的锣鼓热场;快看,瞬间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兰花顿时绽放满舞台。这创意乃寓意中国梦必将美丽人间!
接着,灯“”戏”连台叫你目不暇接。锣鼓激昂燎热了你的耳畔,鲜灵灵熱腾腾满台红花万紫千红 ,突然间,红花众里冒出了一条黄色的龙,啊——此龙乃”人龙”:一群小鼓架子生龙活虎“闹”起了“戏”。呀,舞台瞬间“乱”作一団……

乱,乱的挺好看。精神抖擞小鼓架子与头戴大红花的小兰花,一对对、一行行玩起小花场。啥子小花场?嗨,你看一看大地上的花团锦簇的春景呀,东望花鼓灯小花场与大花场正如此美丽哟。锣鼓声里,小兰花在小鼓架子的陪同下,舞台成了他们的玩灯戏的乐场,不——艺术竞技场。

兰花你有舞艺你就靓吧,风摆柳、上山步……鼓架子有劲你可以把跟头撂得两米高……玩灯的不怕看,红马甲们在”伞把子”冯开堂的率领下,好看的灯玩得叫你大开眼界,自然美景归一泓,够你乐好几天。艺术效果那就可想而知,记住了才能“传得下、留得下”。

东方芭蕾,美不胜收。这就是咱神奇的东望花鼓灯艺术新的魅力;这就是咱东望花鼓灯玩灯人之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