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晓云先生编辑的于云飞散文评论专集《静水深流》近日由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刊发于四平日报2002年10月的小文《粗描大写 览奥涉深》有幸选入,虽非滥竽充数,但觉草伴芳香;在饱享高雅之余,感触颇多。作为一个农民,多年来一直受到省内外新闻及文艺界友人们的关心关注,使自己能够在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留下几行脚印,并且能够坚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正是仰仗这些友人们的关心关注以及扶掖培养的结果。云飞先生便是待我若兄长、视我为朋友的师友之一,尤其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遭遇重大坎坷的时候,他每次都能够在道义上同情帮助、精神上鞭策鼓励、学养上奖掖促进、情谊上关心呵护;使我在困境中得到了力量,在痛苦中获得了快乐。于云飞曾经多次专程来双辽看我,情谊甚笃,令我感叹不已。去年初冬,他与国占弟借来双辽采风之机,事前特约我同行,去种羊场西堡石图风力发电厂拍照。朋友来到自己的家乡,理应让到场部与领导熟人们一聚,但是云飞不允,他说:“我是来电厂拍照的,没有必要叨扰地方领导。”他就是这么个人,胸怀坦荡、心正笔直。在寒风瑟瑟的旷野里,他和于国占面对高耸入云的巨大风轮白塔,时而侧卧于荒凉萧索的蒿草芦苇丛中按动快门,时而伫立在坡野高岗凝神远方;等他们满意地完成拍照离开堡石图风力发电厂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他们的肩头和裤腿上沾挂了草原上特有的灰尘与白色的苇花,大家互视之后,云飞与国占都爽朗地大笑起来。寒冬伴志趣,情怀随浩然。在返回双辽的路上,云飞对我说,他正在编辑近年来省内外专家学者评论自己的文章专辑,还准备把我的那篇《粗描大写 览奥涉深》一并收入。听了这,使我大吃一惊。我对于云飞说:“那怎么能行呢?我的东西怎么可以与专家学者们同登大雅之堂呢?”云飞淡然笑道:“老兄,文章论道,各有所长,且雅俗共赏来自于雅俗并存;鲜花绿草,各有馨香吗。”听来仔细咀嚼,确有一定道理。但是,近日面对这本墨香扑鼻的新书,心中仍然感觉到阵阵不安。然而,我忽然感悟到,自己的文章能够与高雅齐眉、同上乘比肩,不是又得到了一回奖掖与鼓励吗?这一夜我失眠了。我想到了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拥有、什么是收获。我与王士美先生等专家学者虽然未曾谋面,然而,在精神家园里,我们已经永远地成为了“邻居”,即便是“老死”也不会“互相往来”,但是,终日里旁听高山流水、近赏阳春白雪,情操得以陶冶,志趣得以砺炼;再者,临窗一顾,可翻检风流雅致;偶然神会,能品味饾饤玑珠;孤灯陋室,孑然独处,耕耘于青白之间,心旷神怡,忘年无月,手足无累矣。作者简介
宋今声,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