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六)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多年来,贠恩凤始终怀着为人民而歌唱的美好心愿,满腔热情为工农兵服务,是一位扎根在群众中的歌唱家。她演唱的《歌唱解放军》《南泥湾》《刘志丹颂》《拥军秧歌》《翻身道情》《革命将士出征歌》等,充满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和热爱。春节慰问演出,不管天气多冷,也不管条件如何、听众多少,只要干部战士需求,她就尽量满足,到炊事班、训练场热情为大家歌唱。
一次,贠恩凤和广播文工团到解放军某部慰问演出。她和全团同志赶排了优秀节目,尤其是她演唱的歌曲和著名播音员林凯的《风流》诗朗诵,催人泪下,鼓舞士气。每场演出结束,他们顾不上卸装,和战士们交谈、签名。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临行前,贠恩凤两次从轿车上走下来,含着泪和战士们握手告别:“解放军可爱,希望多保重,打胜仗,咱们到时再相见,”车开动了,她把车窗打开,伸出头,向战士们挥泪告别,招手致意:“祝你们旗开得胜……”多么亲切,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相见,尚未相见,但贠恩凤的心和战士紧紧相连。辞旧迎新之际,她在北京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音乐界的好评;回到西安后,又向陕西省委领导同志汇报演出。这期间,她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前线将士。1986年3月3日,她给老山战士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我很想到前线去给你们汇报演出,可工作太忙,甚感遗憾。如下半年有可能的话,我团将再次去慰问你们——祖国最亲爱的人!”她在信中还写道:“寄来的《猛击报》收到了,非常受鼓舞!谨寄上一首歌《假如》,这是我们音像出版社副社长、作曲家孙韶同志所作的,词选自贵报第二期。”“银铃”声声鼓士气,件件礼品寄出深情。记得,劲旅出征时,贠恩凤曾和陕西民间艺术馆刘诚、西安五星玩具厂张连芳,自筹资金购置了上百件象征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工艺品,代表三秦父老敬赠解放军某部:“征越寇勇士扬威,凯旋日军民同庆。”将士们牢记家乡亲人嘱咐,勇士扬威震南疆。有的妻儿双亡练兵忙,有的家庭困难不分心,有的失恋不失志,还有的临危不惧,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3月17日,某部进行地雷实爆,商南籍战士柳学龙抢走了这个艰巨任务,不幸壮烈牺牲,年仅19岁。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写给父母的一封没有发出的信,其中写到:“前几天,我收到家乡人民的慰问信,我太高兴了,请放心吧,我已长大成人,懂得了怎样对待人生;请相信我吧,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决不会给你们丢脸。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为我自豪。学春(其弟)和学玲(其妹)要好好学习,多帮爸爸、妈妈分忧解愁。”在向学龙烈士遗体告别时,首长们听取了烈士生前的事迹,都含着眼泪称赞:“多好的战士呀!”为了代表陕西人民慰藉英烈,部队从贠恩凤赠的纪念品中挑选了一只“虎”,焚献给学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子弟兵在西安护城河实施清淤工程,贠恩凤和老伴孙韶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广大官兵的艰苦劳动和模范事迹,深受感动。老两口决定去现场慰问战士们。他们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互相搀扶着在护城河边边走边问,经过两天的寻找,几番波折终于在南护城河下面找到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的小战士看到贠恩凤的到来激动万分:“贠老师,这里又臭又脏,您怎么到这儿来了!”贠恩凤看着满身糊满污泥和汗水的小战士说:“孩子们,你们辛苦了,你们给西安人民干了一件大好事,我要来给你们唱歌!”当部队首长表示官兵正在施工,组织的难度大并感谢艺术家的心意时,贠恩凤热切地说:“没关系,哪怕是一个战士我也唱,没有设备无所谓。”采访和了解到战士们的先进事迹,贠恩凤和孙韶以这些事迹为内容专门为战士们创作了歌曲。烈日炎炎,脚踩淤泥,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没有音响,没有话筒,从建国门到东门,在又脏又臭的清淤工地旁,孙韶拉着手风琴,贠恩凤走着、唱着,走遍了战士们劳动的五个工作点,没喝一口水,从上午十点演到下午两点。不怕脏臭,不怕泥泞,不怕摔倒。在仅一尺宽的小道上演唱,三米之外的淤泥里站满了正在施工的战士们在倾听着歌唱家为他们歌唱作曲家孙韶为他们现编的题为《八一军旗火样红》歌曲:贠恩凤的歌声鼓舞了战士们。“贠妈妈,我们爱你!”“贠妈妈,再来一首!”战士们沸腾了,掌声与叫好声此起彼伏。贠恩凤在战士们热情的期盼中走了五个点连唱了18首歌。为了向敬爱的贠妈妈致敬,已经被泥水与汗水浸透的战士们在淤泥中艰难的站成一排,抬起右手,用军礼向贠恩凤夫妇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画面如雕塑一般凝固。贠恩凤立即举起右手向解放军致以崇高的敬礼,并大声说:我将永远歌唱我们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兵!“战士们向我们敬礼的情景让我难以忘怀,我理应永远歌唱我们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兵。从那之后,每次我们出去到一线慰问演出都尽可能编出新词,我要用歌声永远歌颂普通劳动者。”“看到护城河清淤现场的官兵那么辛苦,我就坐不住了,就是再忙也要为亲人子弟兵们演唱!”这是在清淤现场的慰问演出中贠恩凤向记者吐露的心里话。当护城河清淤工程完成后,贠恩凤再次在西北大学大礼堂为2000多名参加护城河清淤工程的解放军战士举行专场演唱会,用自己的歌声慰问人民子弟兵。2014年12月5日、2017年5月4日,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作报告和在笔者所著《黄土高原上的银铃》新书发布会上,贠恩凤讲到这一段经历时依然非常激动,流出了热泪,表示要永远歌唱伟大的人民子弟兵!令在场的人们动容,赢得长久的掌声。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