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堡烽烟——记马家村保卫战》 作者:千世—马耀武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古堡烽烟》
——记马家村保卫战
作者:千世—马耀武
“嗵,嗵,嗵“,马家城外流光曳彩,火光冲天,急促的一阵枪声过后,一群穿着国民党服装的军人,把马家城堡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城内浓烟滚滚,城外人嘶马叫,满目呛然,不知从那里飞来的横祸,降临在将军马家城前。
地里正在干活的村民弃锨而逃,正在家里织布做饭的妇女抱娃躲蹿。家里的鸡飞上了房顶,圈里的猪钻进了案下。羊挣断了绳索,见人就撞。街上乱作一团。青壮年急忙提枪上了城上的丁房(守城的炮楼)。马家城门早已紧锁,从城门楼上飞出的一发发炮弹在敌人群中炸开。一场不知来由的战斗,在紧锣密鼓中打响。敌人冲到城下,从铁门上的枪眼中向内打了一阵枪,子弹打伤了城里村民的身体。然后他们在城门口堆上柴草,一把火把柴草点着了,回过神来的村民们马上进行反击。他们夺过枪眼,用土制火枪向外射击。村里边的村民们,挑水的挑水,运土的运土,把堆积在城外的熊熊大火迅速扑灭了。守在城上的马允和马田也点燃了炮焾,一炮打翻了在城外高处指挥作战的指挥官。气红了眼的马丁,马丙二兄弟使力拉开大门,抬起一根柱子捅开了门外正在燃烧的大火。朝外又放了两枪关上了大门。
敌人总攻开始了,他们抬着捆扎好的云梯,企图从城西边最薄弱的缺口处攻进城里。敌人头上顶着抢来的铁锅,身上披着抢来的被子,冒着村民们扔下象雨点一样的砖头瓦块向城上冲来。村民们全力以赴,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眼看村民们把房上的瓦片和砖头都扔完了,敌人又突然朝城上爬来,在这万分危机的关头,在东家做活的德娃灵机一动,使出浑身的解数,搬起箍井的石井圈用力砸下去,攻城的敌人连同云梯一起坠下城墙,被砸成了肉饼。敌人一看不妙,纷纷撤离。
村外做活的村民,也从村外的暗道中返回城内,加强了城内的守卫能力。从城北到城东城南,守卫得像铁桶一般,敌人无法楔入。
战斗一直从早上打到下午,敌人把城外场上柴垛都烧完了,把能用的手段都使上了,一看马家城无法攻破,于是向城内喊话,愿意坐下来商谈。
原来,围攻马家古城堡的匪军是从前线溃败下来的国民党残民游勇。为首的张熙坤,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团级军官,由于缺少军用物资和粮草,他想借道马家村顺便搜刮一些钱物,没想碰到了硬钉子,马家村民不吃他这一套。他见硬拼不行才软下来谈和。
马家古城堡修在七星河上游支流尾部的东岸,虽未依山傍水,但却西凭西河的天然屏障,依岸而起,壁立险峻,气势雄伟,犹如刀切斧凿一般,难于附势攀援。古城三面,地势开阔,宽约十丈有余,深约二丈之外。城呈三角形,筑墙厚约丈余,高约三丈,城墙三面另筑碉堡五座,堡内各置土炮两门,抬枪十数挺。号称丁房。丁房内每夜有民夫守更值夜,敲梆报时,戒备森严。
城的正门座北向南,设有三道城门。外门虽为木质,足有三寸多厚,全用铁皮包裹,门扇上各设枪眼。城门洞中有辘辘炮两尊,土枪数把。洞侧有小洞一眼,内有火炕是守门人的卧榻。若有紧急情况,守门人随时可关闭城门。
城门外壕沟崖壁上布满窑洞,是城内人家的马房。为了安全起见,壕沟各通道上都另设有外城门,名曰西城门,东城门,南城门。城内有专人自制火药和土炮,以备战时而用。
城墙顶上约有三至五尺多宽,各丁房之间可相互走动,互相联系。
城内住着百十余户人家,财主和富户人家较多。因此,临近解放时的战乱年代里,马家村既成了周围村庄乡绅财主的避风港,也成了远近散兵游勇可望而不可及的救命稻草。
许多土匪和流寇对马家城中的财产垂涎三尺,主意没有少打。马家城中的住户为了逃跑方便,办法也没少想。许多人家地下井与井之间用地道连通,甚至有些把地道一直打到西边的沟里,以便迫不得意钻出城外,顺沟逃跑。
因此,围绕马家村古城堡也没少展开许多枪战。
张熙坤叫人站在城对面,点名要开枪打死小排长的人出来和他们商谈。并放出话来一定保证人身安全。话虽这么说谁能保证不出意外呢?
开枪打死小排长的人就是马允和马田。马允身材高大魁梧,马田瘦小机灵。俩人商量一番,马允留下继续守城,以防万一,马田壮着胆子,出城谈判。
城门开了,城上的兵丁们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眼上,用眼睛直盯着敌方,火枪里装满了火药,灌满了铁丸,瞄准了敌人。两勇士端着火枪从铁门枪眼里也瞄准了对方。
马田从容的从开启的铁门缝中被送了出去,门很快又关上了。
马田被很快带到了对面的牛窑里。原来在牛窑喂牲口的马中也早已被对方控制在这里了。
马田进到窑里站在门前,张熙坤背着身子躺在炕上一直抽着他的旱烟。
马中急忙递给马田一杯茶来,马田那里还有心思吃茶,心里暗暗思忖着张熙坤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张熙坤抽了一阵旱烟后慢慢地转过身来,用眼睛扫视了一下站在自己面前的马田:人又瘦又矮,但却眼睛炯炯有神……忽然他坐起身来,从腰间拔出两把烏黑发亮的手枪来。马田一下子从头到脚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下子全完蛋了。
张熙坤慢慢的把手枪往炕边上一放,说道:"还算条汉子。"这时马田的心才放到了肚子里。
接着张熙坤说明了来意。他要用三把手枪交换村上三十多石麦子和草料。至于战争损失互不赔偿,只要把粮草送到他们驻地就算完事。
马田和马中一一答应,相互签订了一份以后再互不侵犯的条约, 这场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2021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马耀武,笔名,千世—马耀武,诗人作家。退伍军人,退休教师,中共党员(50年党龄)。曾获国家级奖励三次,获省级奖三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荣誉证。中国人民文艺家评审委员会授予:《2020中国人民文艺家》荣誉称号。2020年新作对联15副收入《中国对联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