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书 本 与 玩 手 机 》
文/易 之 中
民国时期为什么能出大师出先生?因为哪个时期是静心读书本的时期,因为哪个时期是“书本”领导一切的时期,因为哪个时期是“书本”代表了文化的时期。今天,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出不了先生?原因或者有种种,但只玩手机不读书本,很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原因。

读书本可以让人入静,玩手机却只会让人躁动,同样是读一本內容相同的书。白纸黑字的纸页书,往往会产生出一种神奇的作用,让人情绪安定。而光怪陆离,五颜六色的手机文字,却会让人眼花缭乱,导致人的心情烦躁。什么是大师与先生?大师与先生,不但是有知识有学问,更是有教养,更是能淡定,更是能气定神闲,心静不乱。大师与先生的形象、的风范、的风度是一种闲庭信步,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气场。我们敬佩大师与先生,我们仰望大师与先生,那是因为大师与先生有气质,有风度,而不是知识与思想。大师与先生的气质与风度,是靠书本玉汝于成的,是靠书本而成就的。可不可以靠手机与电脑?有点“不靠谱”。手机与电脑,可以让我们有效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却难以让我们能获取心静谈定,闲庭信步的气质。但奇怪的是,书本却可以扮演这个角色。

中国的大妈,跳广场舞,爬树照相,大声喧哗,争先恐后。外国的大妈,画眉涂红,一袭艳裙,一条围巾,一杯咖啡,一本纸书,静静地坐在哪里,不管旁边的车水马龙,不理会红尘滚滚的世界,全身心沉醉在书本的世界中。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气质不同的“大妈形象”?估计是由于读书本所造成的差异。读书本与不读书本,往往会造成一个人的气质与教养上的差异。钱钟书大师的夫人是杨绛先生。杨绛是女性,为什么又称之为先生呢?因为她不但学识丰富,更重要的是她有教养,有气质。杨绛先生绝对不会去跳广场舞,更不会爬树照相。

玩手机只会让人兴奋。读书本却会让人安静。人的安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为,是一种教养。安静可以让人更专注,可以让人更出色。道家追求“平”,佛家追求“正”,儒家追求“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安静”。平衡可以静,不邪可以静,中立可以静。如果能心静,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如果能心静,耳边就只有音乐,这种专注,就可以让跳舞者陶醉在舞蹈中,弹琴者陶醉在钢琴中。如果能心静,就可以让眼中只有画与字,画画就可以陶醉在画画中,书法就可以陶醉在书法中。
安静地去做人,要比烦躁地做人,不知要好多少倍?!让我们读书本去吧。读书本,可以让我们安下心来,静下气来,从而更好地增加我们的气质与气场。
202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