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清彦,邯郸丛台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华语文学院院士,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获河北省第六、七、八、九届散文名作优秀奖,阳光邯山杯征文第一名,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著有散文集《静心看世界》。
墙角数枝梅(三十五)
张淸彦 【35】
到会的宾朋与梅鲜,追思了英烈保国哥,溢泪心里躲。她对英雄之仰尚,让人敬慕多。感动天地人神赞,苍穹也鲜见。丗之大爱观,华夏高德贤君倩,最美亮丽颜。
巾帼贤俊和梅鲜,品性若梅举止倩;有如寒冬梅花儿鲜,俊美别样艳。三九严寒迎风雪,冬天枯萎不惧冽。充满生机报喜讯,春天就要光临,“梅”报迎春欣。
就这样,和梅鲜走到烈士母亲的身边,扶慰英雄妈妈说:“保国哥离开我们了,但烈士芳名依然在。他是保卫祖国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保国哥远去了,大家都纪念他。我们会像保国哥一样孝敬你,做你的好儿女;会化悲痛为力量,昂首挺胸膛。我们要挺起来,为英雄争光添彩。只要英雄妈妈你的思想,渐渐向阳上,身心就会愉悦扬。更何况,我就是你的女儿了,扶持你就在身旁,为使你舒心畅。”
“我的保国儿呀——”这是娘的呼唤,使人感到母爱更沉甸甸,心里更思念。
“节哀吧,老人家,你是英雄的妈妈。你是有福气的人,看,这‘飞’来的女儿多么好!像天使般和蔼美丽与慈善,如仙女一样淑贤。”身前的人们边眼羡,一边对悲伤的老人家,尽心安慰劝。
“不要过度悲伤了,身体要保重好。看,这个姐姐也来孝敬你,俺姨能不满意?”梅花年少不知该怎么劝,尽说实话语,全是耐听入耳的言。
方鲜丽与和梅鲜一对儿姊妹花,一同劝慰老人说:“保国哥走了,走的光荣而伟大。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着他。保国哥美好光辉英雄形象,会永远留驻在人们心房。”
和梅鲜进而说:“我不是说了吗,从今天以后,我就是你的女,你就是我的妈。从今天以后,咱娘儿俩要挺起来;不要叫保国哥走的不放心,为咱而挂念再操心。从今天以后,我就不走了。我就住在这家里,陪着妈妈你,直到你高兴起。”
就这样,方鲜丽与和梅鲜,有如一双亲姐妹俩。俩人环围着烈士的妈妈,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两个人淑女菩萨仙一起比肩贤,尽管相差六七岁,但由于赤胆真挚纯,晶莹亮光辉。一对儿姐妹花,簇拥在烈士母亲的身边,亲孝俊美倩。一组最美的人,谱写了巾帼贤俊曲,令人们敬仰而欣慰。
啊,这就是刚才凭悼的人,是这样一个可爱“最美丽的人”!人们窃窃私语起,都发出由衷敬佩语,别致氤氲喜。
人们曾记得,课文上学习过的那一课。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把朝鲜上甘岭战场的志愿军,称为祖国“最可爱的人”。在时下这个特殊场合,对抗越卫国的姨哥卫保国,光辉映照着巾帼女青年,照亮了新时代的人。和梅鲜这女青年,是个超凡脱俗仰尚英烈的人。能以高尚大义举,使英灵感到慰藉;使爱慕英雄的社会好风尚,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所以说,这个青年贺美仙,该是可爱“最美丽的人”;清纯而倩美,值得人钦佩。
就这样,英烈卫保国勇士的母亲,被一双美倩姊妹花,左右相拥搀扶着。烈士的遗像在正中,被母亲紧抱着。慈母爱子若攀天堑,一心要登山巅!赤痴如渴饮甘醇,爱泪难掩隐。
霎时间,一幅静美的雕塑像,定格在时空中央,直让人们高赞赏。
如此英烈追悼场景,视之仰羡见,人人都赞叹。看姨哥的举止,如邱少云一般,胜似钢铁坚。民间俗语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言辞真诚倩,入耳耐听见,动听都喜欢。古语就曾说:兵强强一个,将强全局得。近朱者赤近花香,跟着勇将就能打胜仗。抗越反击战在溪水河畔,姨哥连队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教训了不自量力的小越南,连队立功凯歌旋。鲜血染红的溪水河,姨哥名字放光泽。英名如同真挚意,真的践行了“卫、保、国”,人民都仰敬他!
松竹梅好友,桃李杏一家,只因她们习性同,正向香翠花,伴伍天地夸。光映花儿丽,洁居清净喜,近慈念善近贤谦,德高向尚前。贺美仙女青年,军人卫保国,只是列车上见一面,印象就深刻。巾帼羡英雄,秀女向俊杰;英男喜淑女,勇士仰贤娥。两个青春亮丽的人,就像山上的小溪水。虽然来自不同地,只因思想胸怀同,只因水流一致去。就要穿过阻塞碍,就要寻找适宜的通道,就要汇溶到一起。即使此路不相通,另僻蹊径也要向前行。
就这样,朝气蓬勃的火热青春,就像旭日映照的彩虹现;七彩而斑斓,亮丽而艳鲜。然而:
谁能会想到,一面友谊短时谈,缘分珍贵鉴。
谁能会想到,鸿雁传书互鼓励,比翼向上去,时间短促急。
谁能会想到,抗寇归来绶功时,她要给他披彩带;他竞然不用“麻烦”了。
谁能会想到,自从相识到分别,仅仅通过一次信;为了工作而推后,竞成了永别秀。
......
还能再说什么呢?这就是中华爱国的青年新一代,高尚亮丽之风采。
人们动容了。这些真挚诚善的年青人,真善美的纯洁举,践行得多么真切。
就这样,梅鲜梅花姊妹花,和美仙与方鲜丽姐妹俩,环拥蔟围着英雄的妈妈。她们端着烈士的遗像,就像捧着一颗忠勇赤城的丹心,送之踏青云,九天去休憩。
顾问:李振刚 刘成宏
主编墨客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