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帆)5月17日,晨曦挥洒,花香微醺,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检察院党员老干部张根成身着一身老式夏装检察制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走进机关大院,单位同志们见到他,高兴地迎上去,热情寒暄,问他干嘛来了,他微笑地说道,俺是来交党费的!当看到他左胸前挂满一大片勋章,有和平鸽图案的、有毛主席像的、有八一字样的、有检徽图案的,特别是那枚镶有“为人民服务“字样格外引人注目的党章时,同志们都流露出好奇和敬佩的神情,话题于是由此打开,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他的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如画面一样顿时映现在大家的眼前。

“这枚镶有‘和平万岁’和‘抗美援朝纪念’字样的勋章是我奔赴朝鲜战场时颁发的,一枚是所有参战人员都有,一枚是我立三等功的奖章”,从张根成同志自豪而坚毅的一连串话语中,大家沉浸在这样一个清晰的故事情节中,他于1933年12月出生,1951年1月1日参军入伍,在陕州军分区当兵。为了7月入朝作战,他当时参加了由洛宁、渑池、三门峡、灵宝等地入伍战士组成的补训六团,补充训练了一个月,除军事训练外,主要进行吃忆苦饭、讲家史、推翻三座大山等思想教育,战士们通过集训,群情激昂,都纷纷写下请战书,要求上前线,打倒美帝国主义。入朝命令下达后,他们从三门峡交口火车站坐上拉煤车,连夜直达东北丹东,在那里又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朝鲜风俗习惯等一个星期的学习,然后,每个连队配有一个翻译,一辆架子车,拉上发送给战士们的炒米、炒面、被褥等装备,步行夜行军,跨过鸭绿江。为防止飞机轰炸,入朝后也是白天露宿休息,夜晚急行军,步行有一个月左右,才到朝鲜新高山车站、杨德车站等地前线,加入到志愿军总后勤250部队。
“当时在部队做什么工作的?”大家饶有兴趣地问他,“我就是营部文书,兼任文化教员,当时营长叫贺师校,教导员叫王丙周,文书就是秘书,就是进行政治统计、军事统计,并且也是保密员,教员就是闲暇时给战士们辅导文化知识、军事知识和政治知识。”张根成这样健谈地说道。
“上过战场没有?”
“上过,52年、53年上甘岭战役时,作为后勤部队,我们去时向阵地运送炮弹、弹药和给养,回来时运送伤员,当时身上背有小黄挎包,里面装有止疼药、纱布一类,对伤员包扎一下,抬上担架,送到后方战地医院,直到53年7月27日停战。这两枚勋章就是那时候颁发给我的,后来国家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七十周年,还专门给我们参战的老兵颁发了纪念勋章呢!”这时,凝重已经写满了他的脸庞。


“你何时入的党?”
“55年2月2日入的党。朝鲜停战后,我就留在那里,帮助朝鲜人民修复重建家园,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幸运,党组织终于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此刻,他露出庄重神圣的面容。

“这枚勋章呢?”看着检徽图样的勋章,大家急忙又问道。
“这是我到检察院工作以后获得的奖章。57年从朝鲜战场复员回家后,先后在王村学校、王协学校、东宋乡高中等担任教师、校长、文教助理员、支部书记,后来又到县委政工组、张村电站指挥部、县社保卫科、罗岭乡、小界乡、河底乡等地工作,79年春我正式到县检察院,在法纪检察科、控申检察科工作,一直到97年退休。在担任法纪科副科长主持全面工作时,由于工作突出,我出席了全省先进科室表彰大会,最高检颁发给我了这枚奖章”,他边说,边翻过奖章背面,这时,大家看到上面刻有最高检荣誉证章字样,时间是1991年7月。

“你还是爱心使者?”当看到一枚爱心助学的徽章时,大家惊奇地赞叹道。
“这是有一年,爱联国际慈善组织进行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时,我当即捐出5000元钱,积极支持,钱虽不多,但意义不同,有一分光,就发一份热吧!”张根成同志淡然一笑地说。

和大家交流结束后,张根成同志走进该院党建办公室,从身上口袋里掏出一张退伍证,拿出夹在里面的两张百元大钞及零碎钞票,数够228元钱交纳了自己的党费。大家闻悉后,不禁肃然起敬,因为都清楚,他年龄已经89岁了,需要吃药,爱人又没有工作,也需要他照顾,可是,在交党费这项事情上,他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不仅年年交,而且还要自己亲自来到单位交纳。据负责收党费的同志说,老张来交党费这天,穿戴都很齐整,这些荣誉证章都要佩戴上,很精神,也很有仪式感。

临走时,听说他乘坐公交车来的,大家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开车送送他,遭到他婉言谢绝,他讲,习惯了,还是坐公交车回去。就这样,一转身,他就走出单位大院,慢慢地消失在同志们目送的视线里。看到他老人家步履稳健的背影,一种敬意从同志们心底油然而生,真是岁月沧桑,初心不改啊!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