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魏佑湖,济南市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再探“马场”
(作者:魏佑湖)
从马场回来,心中有一种不悦,像阴天,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脑子里总想再去看看那对老夫妻。
承贵兄当天晚上打来电话说:马场有好多故事,你可以再探,三探,了解更深的马场。驻茶叶口镇上石臼村的第一书记吴勇也给我留言要去看看。吴勇是莱芜义工会长,他比我小,是我认识的朋友中,让我最佩服敬重的人之一。他是个见不得百姓受苦的人,人们都说他是“傻子”、“一根筋”。他确实有点傻,一根筋。可我觉得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如他一样的傻,一样的一根筋,在人民群众中,党员的形象会更高大,干部会更有威信和威望,我们的党会更伟大,走的会更加稳固、更加高远。我们一拍即和,约定星期五看望冯安柱一家。
星期五早上张兄来接我,同行的还有老义工队员杨桂梅。吴书记多年的驻村养成了一种习惯,六点多就从家赶往包村点,第一件事就是去各困难户走访,他先去包村,我们分头行动,在去香山的路口会和。

马场属于照嘴村,照嘴村的支书景彪知道我们要去,非要同行。我们驱车沿着盘山路来到吊鼓山前,车再也无法前行,我们开始徒步上山。
在这方红色的热土上,有动人的故事,也有美丽的传说。景书记给我们讲述了“悬羊吊鼓山”传说:据说明朝年间,有一个农民起义首领叫李本,是寨里镇枯河村人,他聚集千人安营扎寨于大王庄镇,当地人称“草头王子李本”。当地的很多村名,地名,传说都是因他而起的。吊鼓山当时就位于大王庄镇以北,这里山势险峻,林木葱郁,李本曾在此布防,后来官府发兵讨伐。李本知道敌我力量悬殊,不可与敌人硬扛,便虚张声势,将旗帜刀枪隐插于山林之中,又将数百只大山羊缚住前脚吊于树上,下面放置一面战鼓。野羊一急,四蹄乱蹬,羊在慌乱中,敲鼓声音如雷, 战鼓齐鸣,似有上万人埋伏山中冲杀而来。因此为纪念这一事件,人们把这座山命名为悬羊吊鼓山。
我们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七千多亩山林,山石千姿百态,真有点《百年孤独》所描写的史前巨蛋,给人以“大石小石皆远古,丑石俊石俱风骨。似龙似马似蛟兔,漫山尽施魔法术。万干气象归一处,道法自然璞归真”的神妙感觉。

荆棘丛生疑无路,看君心切当头急。我们一路向前,景书记指着西面的山梁说:那是当年的马道,是黄巢行军练兵的行道。黄巢起义非常著名,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我喜欢菊,喜欢他的《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喜欢他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由此,我喜欢他的大气,喜欢他唯我独尊的霸气。我不知道黄巢为何爱菊,而且用菊来表达他处世之道,他的期许与抗争。我想:黄巢或许是因为菊的不屈不挠吧?!
翻过山头,我们看到了冯大叔的房子,“百年老土屋,苍苍老妪孤”。我们听到了院子的狗和大鹅叫声,远远看到冯大婶从院子里走出来,四处的张望。我想,这可能是老人家常年养成的一种习惯吧?!狗、鹅一叫,知道山下来人了。冯大婶见到我们很激动,眼含泪水,哽咽着“你们怎么又来了......”。我也很激动,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吴书记意识进院子说话,我们把米、面、油、茶叶、点心等放在屋里,承贵兄带来了衣服、毛巾、床单、被套等,老人见我们带来的东西,激动的说不出话。我们围着小桌谈起马场故事。话语间,景书记接了个电话:冯大叔从寨里转院去济南人民医院了……原来是冯大叔在我们去的第三天得了脑血栓。冯大婶似乎听到了电话内容,平静的说:“老头子,已经五、六年不下山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临走时,吴书记把我们的善款放在冯大婶手中,冯大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我的心越发的沉重,心在颤抖,我祈祷冯大叔早点好起来。心想: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我们出了院门,景书记和我说”如果大爷真走了,我就把大娘接到山下住,把毛草房保护起来,作为爱国教育基地...”我为景书记的设想点赞。

路过仙人桥,左转右看风景奇丽,异美,成了奇型怪石、绿色植物的世界。巨型石壁,摩天壁随处可观;奇状的兽石,一点一点脖梗上举,圆眼圆嘴不呼吸,凛然而生敬意。我们来到了一片平地,长满了穿金莲,绿里透黄的叶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远处有一片芦苇,微风吹拂,芦苇游荡,送来一股爽气,和着水草的味道,让人精神抖擞。在大山深处见到芦苇,真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风景。清澈的水由北流来,经过平塘,沿着山势向西南流淌,塘中有小鱼游动,水温也不凉冽。真是:草绿芦花白,何处马嘶鸣?高山流水古音长…
我们坐在石头上小憩,景书记给我们讲起了抗战的故事:1938年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山东,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共地下党为了深入敌后继续开展抗日斗争,在各地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其中,莱芜香山区共建立13个,照嘴村地下交通联络站是其中之一,站长由景锡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济宁地区行署专员、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站址就设在他家中。照嘴村地下交通联络站在抗日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保护党员干部和当地百姓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2年期间,日寇曾连夜赶到照嘴村,对照嘴村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实施围剿。当时,李元祯 、李元荣兄弟得知后,迅速报告给交通联络站的景锡莱。景锡莱等人正在他家中开会,得到消息后,景锡莱命令李元祯 、李元荣兄弟先从小路绕到毛洞子报信,要求拼死也要保住武器弹药;为了争取时间,景锡莱他们在村口响起了枪声。敌人听见村口有枪声,蜂拥到村口。就这样,他们顺着河沟跑,在山林中甩掉了敌人,保住了八路军部队的安全,保住了武器弹药,为革命留下了火种。
照嘴村人流传着“飞人”刘传学的故事。
1942年冬季,敌人为了搜索在照嘴村毛洞圈,藏着的我军枪支、子弹和手榴弹等军用武器,一次又一次的包围照嘴村进行扫荡。鬼子在一次扫荡中抓住了该村的党员刘传学,当得知他是该村的八路军联络员时,鬼子将他拉到雪地里进行百般毒打,逼问八路军的枪支弹药藏放地点,鲜血染红雪地里,为了保存生命,刘传学假意投降,对敌人说:“枪在北山上的石洞里,我领你们去找。”敌人信以为真,便让刘传学带路往山里走。刘传学领着鬼子走到悬羊吊鼓山的山崖下,悬壁陡峭的山崖上有一个洞,由于大雪覆盖,难以往上走,刘传学便对敌人说:“枪在石涯上的石洞里,你们等着,我上去给你们拿。”敌人信以为真,可以帮他们找到武器了,便高兴的催促刘传学快去。为了防止敌人起疑心,刘传学便主动脱掉鞋袜,在大雪覆盖的山崖上赤脚攀爬,他到了洞口高声喊到:“枪找到了,就在这里面,我给你们扔下去。”话音刚落,山上的岩石便被掀了下来,然后他骂道:“舅子们,看老爷给你们枪。”石头翻下山崖,轰隆巨响,吓得敌人慌乱躲藏,趁慌乱之中,刘传学急忙脱下棉袄,扬手扔到山崖的乱枝上,然后迅速翻到另一个山头,慌乱中的鬼子们看到一个黑影在山崖上,便开枪射击,打了半天才发现是一件破棉袄,气急败坏的鬼子们一无所获的回去后怕上司怪罪,便谎称毛洞圈有个“飞人”。从此,刘传学有了“飞人”的称呼。

1943年春节,八路军香山区中队89人在毛洞圈村驻扎休整。西上古村大汉奸张x典到大王庄鬼子据点告密。正月初五凌晨,天刚蒙蒙亮,大王庄据点的鬼子召集了猪石槽、寨里等几个据点的鬼子和伪军300余人,企图偷袭消灭八路军香山区中队。当岗哨发现时,敌人已经到了东边的山岗上,情况万分危急,为了掩护我区中队89名八路军战士和30多名老百姓转移,时任八路军香山区中队副队长的刘传海,向中队长景如礼请示,和哥哥刘传龙、弟弟刘传江打断后,吸引鬼子来做掩护。他们兄弟仨与敌人周旋,拖延时间,当区中队和村民安全转移到村北半华丽处毛洞子后,兄弟三人被鬼子汉奸团团包围杀害。万恶凶残的日本鬼子砍掉了兄弟三人的头,还用刺刀把他们的肚子刺开,挖出五脏,兄弟三人就这样英勇壮烈牺牲了。三位英雄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八路军香山区抗日武装力量和几十名老百姓。他们坚守着信仰,永远不变,烙下了不朽的精神年轮。
何谓忠诚?何谓坚贞?何谓气节?
生是为中华,死亦为中华。这就是忠诚!这就是坚贞!这就是气节!或许在今天,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和一种行动,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担当更是一种生与死的抉择,他们无一不是在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着共产党人的担当,正是这些感人至深的担当故事向我们彰显了民族危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不知是谁喊了声“这里有蝎子”,我才从听故事中缓过神来。张兄喊我“老魏,你也来掀蝎子”。我住在平原,那有这样的经验。张兄告诉我,蝎子藏在向阳的石块下面;我掀了好多块石头也没有掀起,他们道是收获满满,我虽没有掀到一个蝎子,却分享着他们掀到时的快乐。
我们下了山,吃过午饭,来到照嘴村文化广场。景书记给我们介绍村子的来历,据村碑记载:“清朝顺治年间,景姓在此建村,因村东有石柱,顶部有凹如嘴,日出时阳光首先直射嘴部,故名照嘴。”如今,传说中的这块村碑已不存在了,而流传下来的是这个充满传奇意境的村庄。景书记指着东面黄土崖说,那是一个古墓群。现在泰山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一件出土于照嘴村古物—— 梳篦。梳篦呈竖式长方形,梳齿纤长细密,梳背雕琢精美,因背部雕刻为龙凤纹状,故被称为龙凤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照嘴村处于齐、鲁两国交界处,鲁国的骑兵营在此地驻扎,用村里老人的话来说,骑兵营当时驻扎在照嘴村东南处的洼地部分,负责守卫鲁国的边疆,鲁国灭亡时,这个骑兵营曾进行了长达三日三夜的攻据战,战败以后,留下了一小支骑兵部不知去向。20世纪七十年代,照嘴村学大寨整平土地时,发现了这座古墓,虽规格不大,但年代久远,经过专家的实地勘测,确认这个古墓附近是一个古墓群。通过进一步的挖掘,发现了“龙凤梳”。龙凤梳的古墓应该是兵营中骑兵将军的墓葬。

照嘴村,依山傍水,土壤肥沃的丘陵,舒服适宜的气候,当地人发现了山里的野花椒,长得非常大粒饱满,是绝好的调料。上世纪八十年不少人家开始种植花椒,现在已经发展成规模。2018年,照嘴村成立了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渐壮大,于2019年注册了“照嘴红”花椒商标。现如今,种植面积达到千亩左右,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照嘴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生产猕猴桃的好地方。照嘴村的猕猴桃,味道酸甜可口、个头饱满,深受人们的喜爱。2018年,他们开始大规模种植猕猴桃,已成为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照嘴村还盛产一种朱砂桃,四月的照嘴格外的美丽,漫山遍野的桃花,远远看去,像是吊鼓山脸颊上泛起的红晕。这是一种极其特别的桃,外边看起来暗红色,毛毛糙糙,形状像极了《西游记》里蟠桃园中的仙桃。但这朴实无华的外表下,里面的桃肉像血一般的红,极像朱砂的颜色,因此被称为照嘴朱砂桃......景书记带领村民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照嘴新姿态。
我们走在照嘴的街道上,看着发生的变化,心情格外的清爽。路过一座小桥,我心中有感而发吟出一则小令:“闲上小桥,此处远山近水,抬眼一畦花地;漫游古巷,斯村茂树古宅,入怀几缕熏风。”此村真乃风水宝地,一个小山村真了不起。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竟涌现出了景氏一门双将。景学勤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景涛,空军少将,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中,担任空降兵战车方队领队;2019年10月1日,担任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空军方队领队。这是照嘴村人的骄傲,这是大王庄人的骄傲,更是莱芜人的骄傲。

再向东走就是景老学勤将军的老宅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外观将军老宅。将军老宅坐落在村碑描述的“日出时阳光首先直射嘴部”的东边,处在一个河沟的西坡梁上。北来的河沟水与湖中流出的水,在东南方汇合成一股,向东南的底洼地带流去。老宅的东面有一块空地,有一棵一搂粗的老槐树,栽种些花草;南面是一个小湖,太阳一出来,透过大树的绿叶直射到老宅的西厢房上;湖水清澈、平静,像一面大铜镜,微风吹拂,湖水粼粼波光,将阳光反射到老宅的西厢房上,有一股紫气东来之感;北面的照嘴头有一个小瀑布,山泉水从嘴口奔出,瀑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仙人吐出的仙气,缥缈玄妙,和着清脆的水声,如入仙境。老宅外的月季正盛开着,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虽是初夏,我道有了高骈《山亭夏日》所描写的盛夏之感:“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听景书记讲:景老将军就出生在西厢房。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天意?!
景书记规划着村庄的未来,将东南湖水流出的地方建上一座小桥,让参观的人通行,远观将军老宅;东北面再加固起来,砌成台阶式的护坡,供人们垂钓;宅东的空地绿化起来,成为文化广场,把老宅四周建成一个小公园,成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美丽景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党建,从办好合作社方面入手,在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方面下功夫。将组织优势和生产优势叠加互补,叫响‘照嘴红’花椒品牌,推进村级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农民致富、农村增收、农业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景书记对未来信心满满。
正像歌曲《梦回故乡》中歌词那样:“梦里的故事,想了又想。看天高云淡,还有七彩阳光。看山青水秀,还有深秋的月亮,她最美、最圆、最亮”。照嘴村在年轻有为的景书记带领下,一定会留给我们一个童心般的纯净与清澈,童谣般的明亮与向往,童年般的呼唤和珍藏的新照嘴。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