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
导语: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理工附中的每一天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校园里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间教室、每一套桌凳,都记录着理工附中人成长的足迹。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活动月,邀请师生讲述自己在理工附中为热爱、为理想而奋斗的动人故事,分享自己对理工附中的期待,展现理工附中美丽的校园。本次活动得到了师生、校友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投稿,用饱蘸深情的笔触讲述着自己与理工附中的故事。即日起,将陆续在平台进行“你好,我的理工附中”征文系列展播,此亦是“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敬请关注!
农家小院忆初心

作者简介:曹淼亮,高一16班曹原同学家长,少小离家从戎22载,带领部队参加98抗洪、点零郴州、玉树抗洪、08抗震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三次荣立三等功。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老婆子,今天辛苦你了,弄四凉四热八碟菜,再把小京子孝敬我的两瓶“黑老包”杜康酒拿出来,等一会原原他们回来,我要陪他爷俩喝几杯!”
李老高寿80岁,老婆子马老师也79岁了,退休后得益于小京子的照顾,在伏牛山脚下弄了个小院,寄情山水间,乐享夕阳红。美中不足是儿孙住城里,尽享天伦之乐的机会不多。听说儿子要带宝宝孙子回山里看望爷爷奶奶,李老特高兴,一大早就瘸着个腿扫院子,抹桌子,洗盘子,还动员老婆子一起忙活。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看给你们带什么礼物!”17岁的孙子圆圆走进厨房,故作神秘地逗二老开心。
“京师大录取通知书!”李老抢过孙儿手上的“礼物”,递到老婆子眼前。老婆子擦了擦老花镜,仔细看着烫金的字,眼眶一涩,颤抖着双手,喃喃自语。
儿媳走进厨房,系上围裙,满脸堆笑着说:“爸妈,您二老腿脚不方便,都忙半天了,歇着去吧,厨房的事交给我,让原原陪您去堂屋多说说话,过几天他要去学校报到了!”
“去京城好,去京城好,小京子就是从这小山沟走出去的,从轴一中毕业后,考上京师大,现在都当副校长了!”
“奶奶,现在不叫轴一中了,早就改名叫洛阳理工学院附中了,您老了,轴一中早就是老黄历了!”刚刚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毕业,以676分全校理科第六名考上京师大本硕连读班的孙子摇着奶奶的胳膊纠正道。
“什么老黄历,轴一中就是轴一中,你看看,我这条老腿就是翻新建设轴一中教学楼时受的伤,现在还一瘸一拐的,你京伯伯就是我和你奶奶看着从轴一中第一个考上京师大的学生!”老爷子很是生气,倔强地瞪着孙子。
“爸,这都过去四十年了,您怎么还是放不下!京哥不是挺好的,现在都京师大副校长了!”儿子将剥了皮的香蕉递给李老,安慰道。
“你爸他是真放不下,当年你爸他们都是轴承厂的工人,100多人被抽调支援轴一中教学楼建设,出现事故,京京爸为救你爸被砸死了,京京妈3年后也悲伤过去因病去了,留下京京多可怜!哎!”老婆子轻声说。
“你妈最辛苦,老伙计一家出事后,你妈就把京京带在身边,请求组织上把她从其它学校调到轴一中当宿管阿姨,专门照拂读高中的京京,直到京京考上京师大。我也辞了车间的工作,到学校当了一名门卫。但却没有看好你这个混小子,没有像你京京哥一样考上京师大,还好当兵后考上了军校,现在也算是出息了。只是,也苦了圆圆妈,跑到边关去陪你吃苦!”
“爸,还不是您儿子卫国戍边受了伤!您二老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辞了老师随军到边疆,是替您二老好好管您儿子!”儿媳笑盈盈端上一盘糖醋大鲤鱼,插嘴说到。
“爷爷,奶奶,你们放心,妈因为我爸没有成为轴一中的老师,我现在考上京师大,研究生毕业后,我不会留京,我要圆妈妈当轴一中老师的梦,像爷爷奶奶一样,为母校多做贡献,回馈感恩理工附中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教育!”
“好!好!当老师好,一辈子积德行善,当轴一中老师更好,将来一定能桃李满天下!”二老高兴的合不拢嘴。
祖孙三代因同在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原轴一中)工作、学习、生活,校园的话题唠不完,山村农家院传出阵阵笑声。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