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洛宁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用一件件好事实事暖心事,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自政法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洛宁县公安局户籍民警立足岗位实际,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便民、利民、爱民的小事上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到教育整顿的始终。近日,在第三十一个助残日前后,洛宁县公安局户籍民警市县乡镇来回奔波,主动上门集中为县救助站长期滞留的11名流浪人员补录户口,办理身份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人民的初心。


该11名流浪人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残疾,无法询问出相关信息,也无法查清其户籍及亲属情况。因没有合法身份证明,他们不能正常享受医保、低保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为了帮助救助站尽快落实他们的户口问题,县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治安大队依据当前政策,多次请示支队户政大队,并联合刑警大队民警专程上门对分别集中托养在小界精神卫生中心、故县精神卫生中心、洛阳东都医院内的11名无户口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人像采集、DNA采集、指纹掌纹采集等工作。由于这些人员身体原因,难以配合,给采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获取他们一张合格的照片,民警不厌其烦一遍遍地抓拍,最终顺利完成了采集人像及办证信息。





在完成一系列采集、调查、比对工作后,依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规定,城郊派出所及时整理上报该批人员的落户材料。市、县户政管理部门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了落户审批,为其统一落户县救助站集体户并办理居民身份证。

通过此次户口问题的解决,该批流浪乞讨人员将成为有“身份”的人,有了合法身份,为下一步办理医保、进行政策安置、享受特困人员供养等待遇破解难题。户籍民警的暖心举动,受到在场民政、医护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和知情群众的广泛赞誉。(来源:洛宁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