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永远在路上
范天云
在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二十八米高的纪念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纪念碑下,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雕刻者精心设计的浮雕,再现了三大战役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
二零二一年春末谷雨时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华夏众盟旅游的客人,有幸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只见西柏坡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到处绿树掩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中共中央旧址小院内,梨树吐绿,杏花绽放。一批批游客在这里参观学习,重温“赶考精神”。在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上,“赶考”两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毛泽东旧居内,桌上翻开的日历,定格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就是在这一天,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在一墙之隔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内,“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平房”是当时中央军委司令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实写照。简陋贫困的条件,矮墙土屋的指挥所,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全国千军万马,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一百五十四万人!
七十多年前,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地处太行山东麓鲜为人知的西柏坡,一度成为整个中国的“心脏”。前所未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摧枯拉朽的战略决战,解放军攻城夺地,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距军委作战室百余米,便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并向全党提出了牢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
在进驻北京前夕,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筹建新中国的重大任务。今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都摆在了面前。在离开西柏坡前的一个月,毛泽东多次提到“不做李自成”。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用中国古代读书人进京赶考改变命运的历史,来比喻这次赴京建立新中国的担子更重。进京“赶考”,传承精神,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斗争。七十多年来,“赶考“的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并走向全国。“赶考”的命题其实是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一种实践与延续。“赶考”命题正是将这一精神直接转化为对现实工作的具体指导,是对“两个务必”精神的现实结合与形象演绎。当年提出“赶考”并践行“赶考”的中国共产党,正在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纵观中共百年华诞的历史坐标,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赶考”永远在路上。
一九四九年二月,党中央决定把领导机构迁往北平,把新中国首都定在那里。毛泽东当时就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建设革命的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了,这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赶考”的车队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奔驰,尘土飞扬。当天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我们进了北平,绝不能做李自成。干革命绝不可以感性用事,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每个同志都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如果为了个人的私利和亲戚朋友、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和老战友、老同学以及小团体的私立,万不可感情用事。李自成是一个失败的农民起义英雄,他打进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者。但自己却没能坐稳天下,毛泽东多次拿李自成作比喻告诫全党。
毛泽东把进入北平比作进京“赶考”。这是因为,对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打下江山,统一全中国已经没多大怀疑,这场考试可以说已经取得满分。但能不能执掌好政权坐稳天下,这是一场更大的考试。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胜利到达北平的消息。
抚今追昔,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江山稳如磐石。人民当家做主,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赶考的路上,一部分共产党人却失败了。有的进京赶考的答卷不及格,没有得到人民的肯定。她们贪图享受,中饱私囊,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们有的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忘记了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她们有的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忘记了共产党是为人民打江山的;她们有的变本加厉,巧取豪夺,忘记了老百姓是共产党的衣食父母;她们为所欲为,寡廉鲜耻,忘记了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贫民百姓的初衷。不少共产党人,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成为人民的罪人。赶考根本没有过关,她们担任重要职务后就飘飘然。不断向党和人民索取财富,变本加厉贪婪美色,最终成为倒在进京考场外的罪人!
有不少共产党员,在进京赶考的路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把人民交给的权利,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带领人民改造山河,励精图治。县委书记焦裕禄,可谓是赶考的状元。他带领贫困地区人民战风沙斗盐碱抗洪涝,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赞扬,成为新中国千古传诵的县委书记。大庆铁人王进喜,带头跳进钻探泥沙中。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成为工业学大庆的标杆!年近花甲的杨善洲,退休不退色,回到家乡拿出微薄的积蓄,带领人民坚持植树造林,为绿化荒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地级领导的楷模!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状。 十五年前,一个光辉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誉满中华大地;一位共产党员,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国防科研战线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隐姓埋名十几年搞两弹一星研发制造。竟然同家庭父母妻儿失去联系,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原子弹爆炸成功,家人才得知他们的信息。这是什么精神?进京赶考的大小官员你们又能作出何种解释?他们才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员!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死都不怕,是进京赶考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
守卫祖国边疆的共产党员,面对艰苦恶劣的生存条件。他们几年如一日,保卫着祖国领土的安全。在珍宝岛越南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才是赶考的成绩优胜者。
舍生忘死的人民警察,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对铤而走险的毒贩,面对杀人如麻的魔鬼,他们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殊死的斗争,他们才是赶考的优胜者。
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七十七年的“赶考”之路,是奋斗之路。有艰辛、有坎坷,有奋进、有辉煌。不管“考题”多难,“答卷”都书写得认真而厚重。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李保国、邹碧华等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和世界奇迹。
范天云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作于呼和浩特市陋室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