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标题:贺岁撰联寻捷径;挥毫送福探新规。副标题:浅谈丁酉春联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一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军旅书法家倪进祥
楹联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是汉字文化中产生的独特的文学形式。而在楹联大家族中,春联则是出现最早,普及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类,拥有最多的读者。每到春节,在我国城乡各地,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火红的春联犹如璀璨的花朵,不仅为节日平添了欢乐气氛,更表达出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许多报刊在元旦、春节之间都要向读者推荐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春联;中国楹联学会和省、市、县各级楹联专业社团都要举办各种征集春联活动;有关团体积极组织楹联家和书法家开展为机关、企业、农村和部队写春联、送春联活动,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春联的普及、提高和繁荣。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合联律或千篇一律的标语式春联作品,说明有些作者的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很多书画家也迫切想了解撰写具有时代特色新春联的方法。笔者多年从事楹联和书法创作,现应邀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要求
春联要符合楹联的基本特征,注意楹联的禁忌。
1.字句相等
楹联不限定字数、句数,但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七言联和十一言联等。所谓几言联就是单联由几个字组成,像四言联,上下联都由四个字组成,其他可类推。如果楹联长一点,单联中可能不是一句,而是分为两句或更多,那么上下联要保持一致,不能上联是一句,下联是两句。
2.词性相当
楹联要求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的词性要相对一致,或者说尽可能地相同,要了解汉字词性的活用功能,形成词可以活用成动词,动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成形容词。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那么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词的词性就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古人作联虽只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但又把词分为天文、地理、人伦、人事、时令、宫室、衣饰、器物、饮食等小类,然后在小类内或小类间求对,有些不仅词性相同,类别也相同,十分工整,今天仍可参照。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性、词组结构不能相对时,可以用"当句自对法"解决。例如:"大德于民,大功于国;宏图正绘,宏业正兴。"民对国(名词);绘对兴(动词)。
3.结构相称
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彼此对称。现代汉语中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组成,单句句型结构分为主谓式、主谓宾式、无主句式、包孕句式、倒装句式和独词句式。如果楹联不长,上下联都是单句,只要句式一致就可以了。如果是长联,单联就可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复句,这时就会复杂一些,不仅要分析复句中各个分句的结构,还要考虑整个复句的结构,并做到上下相同。有的分句不是一个句子而是词或词组,这时就要分析词或词组的结构,并做到上下一致。而词和词组的构成方式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独立结构、动补结构、连动结构、方位结构等。当然,楹联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宽对的要求相对松一些,但即使这样上下联的结构也要基本相称才行。
4.节奏相应
所谓节奏,主要指一个句子在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比如“明月/松间/照”,其节奏就是二二一。楹联就是要通过联句中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的变化,体现和谐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因此,上下联间的这种节奏(包括声律和语意两个方面)要相同或相应,即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5.平仄相反
平仄相反是指在楹联创作时,要注意上下联互相对偶的字要求平仄对立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才能达到阴阳相对、音韵和谐的审美效果。
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声(含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除平声以外,上声、去声和入声皆为仄声。现代汉语(主要是普通话)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也就是说汉语拼音中第一声、第二声的字一般为平声(入声字除外),第三声、第四声的字一般为仄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被归入其他声调中,消失了。入声字均为仄声,若能单独记住,平仄关就基本过了。
当然,于实际写作中,在尊重汉字音步特点的前提下,为增加表达的自由度,除偶数字位要求严格外,奇数字位可适当放宽,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上下联中处在二丶四丶六等偶数位置的字平仄必须相反,处在一、三、五等奇数位置的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可平对平、仄对仄。而单联中处于偶数位置的字左右平仄也要相反,如第二字是仄,第四字必须平,如果二、四位置或者四、六位置平仄相同,没有出现交替变化,就叫"失替",这是联病。由于楹联接受了诗、词、曲、赋和骈文的多方面影响,故而在声调掌握上有时显得较为灵活。一般来说,采用律句创作五言、七言等短联,其节奏点基本在二、四、六位置上;采用词、曲、赋、骈文以至散文、俗语、谚语、成语等句式,当句首动词性"领字"时,"领字"部分不计平仄,其节奏点就不一定在偶数字位上,其平仄的匹配较之律诗要丰富灵活得多,但节奏点上的平仄仍要求相对。此外,对于单联内部的文字在排列上要做到平仄交替,一般连用两个、三个即可交换平仄。
一副对联中,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为平声,这是硬要求。联句结尾处连用三个仄声或三个平声,被称为三平脚、三仄脚,都是楹联创作中的大忌。
在楹联创作中,一般以运用旧四声为宜,当然也有使用新四声的,但在同一副楹联中,新旧四声不得混用。新旧四声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入声字的掌握。例如,国、学、实等字,普通话的读音都是阳平,但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读音都是入声,归为仄声,常用字中大约有两百来个字属于这种情况。初学诗词楹联者可通过记忆《入声字表》的方法加以掌握;对于南方人,笔者建议采用方言辨别入声字的方法,凡是在南方方言的读音中属于短促爆破音的字,一般都是入声字。入声字在一般的工具书中都有列表,在百度上也可以搜到。
6.内容相关
上下联之间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都要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也就是说,上下联之间不管是相近、相反,还是相关,其内在逻辑应该是合理的。这就要求一副楹联必须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加以表达和阐述,要使主题突出,中心思想明确,切不可使上下联隔山隔水,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7.楹联的禁忌
在楹联创作实践中,自觉不自觉的违律违规情况屡见不鲜,故提出三个避免:一是避免合掌。上下联对仗的字词的意义要尽量避免雷同,如“神州”对“中国”、“千秋”对“万代”等。二是避免上下联出现不规则重复字。有规则的重复字是楹联创作中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表现力。当然也有例外,如“之”“乎”“者”“也”等虚字在楹联中就允许在上下联中同位重复。三是避免上强下弱。成联后要注意上下联气势上的匹配,做到轻重相当。若上联气盛,下联气弱,即“虎头蛇尾”,此乃写联的大忌。
二、春联创作
(一)如何凸显特色
春联除了楹联的一般特征外,还要有其他楹联在形式上所没有的横批和在内容上所不具备的“年味”与“春的气息”。可以说,下面三点是春联与其他类型楹联的最大区别。
1.了解生肖的寓意
春节是我国传统历法农历的一年之始,春联创作自然涉及干支纪年的十二生肖。与西方的星座不同,我们的祖先根据十二生肖的不同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的寓意。了解十二生肖的特殊寓意对于创作出优秀的春联大有裨益。例如:鼠代表机警智能,有繁盛不衰之寓意,是子孙繁衍和家业兴旺的象征;牛代表勤奋朴实,有勤劳致富之寓意,是忍辱负重和诚挚忠厚的象征……即将到来的丁酉年的生肖是鸡,鸡定时打鸣,代表着恒定,同时又是锐意进取、化解百毒和平安祥瑞的象征。
2.展开新年和春天的想象
过年往往与瑞雪、爆竹、饺子、年货以及红红火火等词语紧密相连,而春天则给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和百花争艳的遐想,与之关联的词语有: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绿意盎然、南燕北飞、和风煦日、莺啼燕语、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彩蝶纷飞,等等。在春联创作中,还可针对时政或国家领导人元旦贺辞中的某些特定词语展开想象,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选择新年和春天的物象
在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可选择某一个或几个新年或春天的物象进行深入构思。例如:针对丁酉年生肖鸡的特征如公鸡打鸣,或者春天所特有的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或者人们对于新年五谷丰登、政通人和、阖家幸福之美好祝愿等展开描写。但在选择这些物象时,要注意因春联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二)完成创作
在选择并深入描写新年和春天的意象的基础上,斟字酌句,力求上下联对仗工整和完美,并根据上下联联意确定横批,最终完成春联的创作。横批之字以四字为宜,尽可能避免与上下联中字的重复,同时注意平仄的起收和交替。嵌名式春联有时故意将所嵌之字在横批中再现,目的是引人注意,突出主题。书写横批要从右往左写。
(三)示例
丁酉年春联节选
应邀为国家图书馆文津学院撰春联:
文运宏开,圆梦逢春,精研中外千年史;
津途𣈱达,闻鸡伏案,博览古今万卷书。横批:文津春晓(倪进祥撰)
鸡鸣晓日江山秀;
燕舞春光天地新。
横批:大展宏图(江苏单小苏撰)
猴跃正追千载梦;
鸡鸣又报万家春。
横批:福积泰来(江苏单小苏撰)
雄鸡喜唱升平日;
强国长开锦绣春。
横批:时和岁好(江苏单小苏撰)
春页风翻,欲绘漫天新画卷;
寒香梅枕,自成幽韵妙诗篇。
横批:福满人间(江苏单小苏撰)
丽日醉东风,金鸡浩唱迎春曲;
神州生美景,赤子长吟逐梦诗。
横批:繁荣昌盛(江苏单小苏撰)
春满神州,改革强军,磨锋亮剑闻鸡舞;
联红虎帐,腾飞圆梦,撸袖挥毫送福来。
横批:春联砺志(倪进祥撰)
三、注意事项
一是春联的内容要求吉利喜庆,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它们的同音、谐音字。
二是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渲染。
三是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四是单位和行业春联要注意写出其自身特点。
五是在书成作品时要使用红纸,尽量选择万年红宣纸,同时要注意章法,繁简字要统一,不能繁体、简化字混杂,尽量用繁体字入书,书风做到雅俗共赏。字数特别多的春联可以采用"龙门"对的形式,书写之前根据对联的字数将红色折成相对应数的格子,左右对称,上下联格子数相等。为群众书写尽量选用楷书、隶书、行书、行草等书体创作春联,以便于观赏。张贴对联时,面对门,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春联上边,福字贴横批之上,以示贺岁迎春祈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