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 遵义转折
东望志愿者
宣讲人:于淑芹
1933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万6千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慢慢征程,开始了长征。
在长征途中,又一次最惨烈也是最关键的战斗。湘江血战,我军连续四次突破了敌人封锁线,虽然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损失惨重,由之前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余人。湘江的江面上漂流着红军战士的遗体,湘江的水都被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红军,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在这次湘江血战中,在红军长征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悲壮的一页。那么有一位名人讲了一个“断肠明志”的故事,这个断肠明志的故事就发生在湘江血战中,他讲的是我军当时34师的师长陈树湘,是黄埔军校二期学员。在这次战役中做后卫的任务。他让大家突围时,有一句话: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战斗中他负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在战斗中昏过去了。当他醒来时,就已经躺在敌人的担架上,敌人为抓住了了一个红军的大干部而欣喜若狂。连夜送去领功请赏。陈树湘忠于革命忠于党,宁死不屈,决不能当俘虏。于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撕开了绷带,他用伸进自己的伤口,把自己肠子扯了出来绞断,壮烈牺牲。这个断肠明志的故事讲的就是陈树湘。他为了掩护中央,掩护中革军委和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可以说在湘江战役中是最悲壮的一页。那么也确实反应了我们当时的红军指战员,特别是向他这样一个高级将领,真正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牺牲后敌人还不甘心啊,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大干部,师长。最后残忍的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然后把他的头颅拿到长沙去领赏,还把他的头颅挂在长沙小吴门的城墙上示众。来炫耀他们对红军围剿取得的战果。那么陈树湘牺牲的时候年仅29岁,那挂在城门上的头颅不远处就是他的家。可以这么说,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他的誓言。同时也用这种悲壮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家,与母亲最后的相聚。

血战湘江 遵义转折
按着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北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国民党当局在红军西进的路上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同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的牺牲。12月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渡过湘江。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多人。
在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一直进行激烈的争论。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决议,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尖锐的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错误。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与会者多数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进军途中,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中央总的责任。中央政治局通过尊义会议决议,并及时向全军传达,贯彻。3月中旬,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开始确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做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的变换作战方向。迈开铁脚板,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使敌军感到扑朔迷离。疲于奔命,红军则处处主动。从1月末到3月下旬,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3月下旬,红军难度乌江,佯攻贵阳。蒋介石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红军出乎意料的行动,使他慌了手脚,急调滇军前来增援。滇军一被撤走,红军立刻大踏步奔袭云南,兵锋直奔昆明。这时,昆明防守空虚。云南当局急忙调集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间防务。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