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黄鹤楼
文/希望
前几天我们阳泉的好友随旅行社前往武汉观看著名的黄鹤楼,另外就是坐游轮去看一下我国最雄伟的拦江大坝—葛洲坝。亲身体验一下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我们26号中午坐上去武昌的火车,第二天早7点30分准时到达武昌。有心品尝一下当地的名小吃,可时间太紧张,我们只的草草吃了点方便面,就乘车前往武汉最有名的黄鹤楼观看。 小时候古诗就学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时只知道站在黄鹤楼上能看到滚滚长江流向天际,并不懂其意思。
黄鹤楼相传建于三国时期,在唐朝由李白大气悠然的诗句名声始盛,后又有崔颢写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些诗句都让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为没见过黄鹤楼简着白活一回的感觉,来武汉不看黄鹤楼就等于没来武汉一样。我们大约九点多到达黄鹤楼,百闻不如一见,可我们只有一个小时观看时间,大家下车纷纷拍照留念,因观看的人很多,不好拍个人照,大家集体拍了个合影就分别自己参观。
黄鹤楼坐落在武汉桥头的蛇山上。雄伟壮观,外观看,整个楼有五层,金碧辉煌,大气磅礴,下层左右伸出,四周翼角嶙峋,气势不凡,总高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园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建,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每层楼顶全部覆盖金黄色琉璃瓦,在兰天白云的映衬下绚丽多姿。
我选好角度留下黄鹤楼的外观。
进入黄鹤楼的一层,一副仙鹤展翅飞去,这就是崔颢描写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看着画面,想到这故事的来历,据说很早之前在这里有一辛氏家开过饭店,生意不太好,有一天来了一道士,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鹤,每当有人来吃饭时,仙鹤就飞出来翩翩起舞,招来众多人前来观看,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就开了一家像样的饭店,生意兴隆,过了几年,道士复来吹起玉笛,跨上仙鹤直上云天,只有白云千载空悠悠了。
为纪念这位恩人,辛氏便在此地修建了这座黄鹤楼。

我想着想着,不觉随人群到了一楼电梯口,上到四楼,楼梯口放着禁止往上。只好停下来,走出楼外,真是眼宽的很,感觉登上黄鹤楼,可极目楚天,观大江东去,看一桥飞架南北,古有诗人登上黄鹤楼饮酒作诗,千古绝唱,虽然以往的黄鹤楼几经战乱早已不存在了,可现在重新修建的黄鹤楼比以往更加气势辉煌,雄伟壮观,我仔细观察楼内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子,每一根木料都是用楔铆镶嵌,楼内一律涂成朱红色,最顶层转圈一周是很大的壁画,考究大方。黄鹤楼已成为武汉的地标性建筑,有天下绝景之称,沿江而立,居高临下,是人们登高俯瞰的胜地,登上黄鹤楼都能触景生情,想抒发一下感情。看着宽阔的长江水,想着过去没有长江大桥时,人们只能摆渡乘船担惊受怕。可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滚滚滚长江上架起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它横跨于武昌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上面是四车道城市主干道,下层是双线铁轨,全桥长1670.4米。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俯瞰了武昌全貌后,一层一层慢慢下来,仔细观察了每一层的结构,本想到对面的大钟楼去看看,可时间太紧张了,只的远远欣赏了一番。

作者简介:希望,本名王秀荣,山西平定人,阳泉市矿区作协会员。当过知青下过乡,当过工人,1973年在太原理工大上学,毕业后任教于阳泉技工学校。退休后喜欢文学,加入读书会里,在阳泉晚报,中外闻苑,等平台上常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