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北京站(3)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北京站之三
如前所述,北京站的建筑规模是相当大的,其建筑设计的水准也是相当高的。
但我们今天则侧重说一下北京站的建筑风格。
前面我们提到了截至2017年底,北京站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透过北京站的平面图,我们看到,基本上可以说前候车厅、后站台为中轴对称式布局,立面以两翼拱卫着中央。具体的造型和装饰则取材于中国传统建筑,但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和结构形式,其两翼的候车厅采用平顶,中央部分是由两个钟楼侍卫着中心带有扁壳屋顶的大厅。据有关资料介绍,其大扁壳为35米×35米,采用预应力边缘构件。据说除了大厅以外,高架候车厅也采用扁壳屋顶。
北京站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北京站其两翼房间窗上沿用曲线形式和中心大厅的协调统一。立面上则采用了大片整齐的玻璃窗,从而创造出一种轻快、明朗、大方、新颖的车站建筑形象。另外,在材料和色彩运用上,大部分采用浅米色面砖,在中心及两翼部位的柱子和花格采用白色剁斧石等。
不仅如此,在北京站的建筑艺术风格处理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传承。他们强调:立面装饰要重点突出,钟楼、翼楼、三拱大窗等处采用了琉璃瓦屋顶及玻璃花饰。另外还有资料显示:其大厅的大理石墙上打磨发亮的铝制通风花格和柱头纹样,均采用了中国古青铜器纹,可以说有一种简洁大方、典雅舒适之感。
我们还注意到,北京站大厅的主体色调,采用与外立面相协调的暖色,扁壳顶棚采用浅湖蓝色粉刷。这样的主色调,给人以更加舒适、明快之感。
叙述到这里,我引用相关资料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在局部采用贴金线及彩画装饰,灯具设计以古典吊灯、壁灯为主,使其在轻快明朗的同时兼具浓烈的民族特色……”
每次走进北京站,每次走出北京站,每次离开北京站,我的感慨颇多:川流不息、拥挤不堪的人群,此伏彼起、声声入耳的叫卖声,还有随时都可以看到的“弱势群体”,以及杂乱无序的形形色色的人流,特别是地铁旁、天桥边、售票处的一些“无业”人员、个别乞讨人员,常常会有一些不雅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举动等等。对此,应当做一些探索性的分析,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诚然,车站,特别是像首都北京这样的特大车站,完全成为一片净土是不现实的,因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员在这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