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美的起源
王大训
我们知道艺术不是自然物,艺术是人性实现的类自然形式。艺术不是直接使用改变自然物,而是直接使用改变由自然物即由外境对象移入摄入,而内境化人性化了的虚在的表象意象材料。无论创作还是欣赏,从间接性而言是在消费自然,而从直接性而言则都是在消费自我,既消费自我后天性以表象意象所构成的个性经验,也消费渗透在这些经验形式中的个性化的情感。艺术不是在消费物性,而是消费人性自性,不是在消费物质,而是在消费精神,艺术不是在创作自然物,而是在创作人性化的类自然形式。山川河海等自然存在是美的,但不是艺术,摄影绘画所表现的山川河海是美的,则是艺术;海浪咆哮百鸟争鸣是美的,不是艺术,口技者嘴中所摹拟的海涛声百鸟鸣叫声,则是艺术。由此可见,艺术的本质不是美,而是如何达成美,艺术是并且只能是非自然者之人为所成的美,即只能是人性实现表现而成的类自然形式。
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美是艺术实现的核仁核心,要弄清艺术的起源,实际上也就是要弄清美的起源,即美所以为美、美存在的条件。虽然美的存在是真实的,但其思辨和观照却是抽象的,要弄清美之源,必须弄清美所赖以生成的条件,或者说弄清既决定美的形式和内容、也决定美的体验即其实现过程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艺术即美的体验或曰实现是一种主体性自愉性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四大绝对必要条件:一为体验者,二为体验内容,三为体验动力,四为体验过程。
对人类而言,这样的体验者即是既具有审美的生理亦具有审美的心理能力的个体。从我们的心理学模型即结构心理学来理解,这样的审美体验者之心理存在区层为其前意识层。而我们知道,正是前意识层所具有的感性能力使人类对艺术和美的存在对象具有了审美的可能性,而前意识层因后天经验所生成的情感化的表象意象内容,则既为艺术创作和接受提供内容,也为美的消费提供现实性。在审美活动中,说到底不是人的全身生理组织生理细胞在动,而只是其脑及其中枢神经部分组织部分细胞在动,包括审美在内的一切体验过程,说到底或者从微观的物性的层面来理解,不过是人脑及其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特定区域中特定的以生物电为基础的特殊电子的特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存在而言,审美过程同样不是人的心理所有区层所有要素之动,其核心核仁即其情感化的过程,不过是前意识层中由人的后天性所生就所积淀的意象表象内容,在特定刺激特定动因动力推动下的重新活跃,亦即经由连接和联系被重新组合和唤醒的过程。
因此,审美实现是以发达的脑与中枢神经系统、也以发达的心理特别是前意识层的高端能力的存在为前提的。认识审美的起源,实际上是在认识人脑和人的心理能力的起源,而人类是地球生命进化的产物,认识人脑和人的心理的起源,实际上即是认识人类的起源。在多样性的生命世界中之林林总总的生物种类,细菌类、植物类、原虫类、线虫类等等无脑类没有这样的能力是可以肯定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否有审美能力是大可怀疑的,而根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鸟类已具有审美能力,哺乳类、灵长类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而人类则是具有最高度最高端的审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