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顶洞人
川北,即“南通巴地区”(南江、通江、巴中),位于中华龙脉中轴大巴山南麓,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峻岭叠嶂,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风景秀美。而红军的到来使这一方风水宝地焕发了浓墨重彩的辉煌:
川陕根据地——红军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
△ 创建时间:1932年12月——1935年5月;
△ 主要领导: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
△ 1932年冬,由鄂豫皖转战经陕南进入川北;
△ 鼎胜时期建23县红色政权、4.2万平方公里土地、600多万人口;
△ 红军主力由1.6万人扩大到8万人;
△ 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
△ 1935年春,发起嘉陵江战役,吸引国民党川军50个团,攻克县城9座,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策应一方面军长征入川北上,实现两军会师开创了战略新机。

俗人单车,自驾谒游,灵魂洗礼,感念顿然:
{张国焘}
国破家亡长夜天,也曾赤臂领红旃。
涛翻一念分庭误,雨诉千功难补愆。
恣意私营遮远目,初心寸却陷孤孱。
纵论英杰非成败,横击滔风有主弦。
{徐向前}
枪响南昌云四起,风鹏一举楚天低,
吞云壮志酬红旆,携剑弯弓振鼓鼙。
任对神魔生诡谲,唯存赤胆笃殊蹊。
问津半壁蜀家地,风雨过山见墆霓。
{江河表里}
楚路巴山连表里,一龙两脉占玄宜。
南迎紫气承天运,北抵虎牙据槊棋。
{开山首捷}
空山首战乾坤定,横扫川军如卷泥。
水起风生平蜀道,分田分地建新媞。
(北击西进)
横岭纵丘藏壑谷,宜攻善守益兵奇。
北征南转嘉陵岸,西开江岚会主师。
{追魂漫道}
西征长路谁能预,三过泽渊连雪峰。
钢铁身躯排海令,忠魂杳信问离踪。
{巴山夜雨}
一头撞破昆仑玉,两脚踏平江汉波。
剑道天微猿惊树,巴山夜雨连海涡。



文/山顶洞人
纵观起来,人类历史的拐点,总是从土地命运的变革开始。
九十年前,“打土豪,分田地”便成了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新的历史注定要从江西的土地展开;
长征的轨迹,似乎成了新的历史轨迹。
长征,并非一条红丝带飘过万水千山那么浪漫;
长征,是周天风云,是全局联动;
长征,到哪里去?一直在变,直到哈达铺后才明确;
长征,起初的目标是去湘西,与贺龙会合;
于是,红六军作先锋,开山探路;
于是,1934年10月,红6军与红3军在川贵边会师。
于是,红二、六军团威震四方,美名远扬:
△ 两年时间,开辟了长江以南最后一块根据地,创建了省、县、区、乡四级红军党部和红色苏维埃政权(八个区委五十个乡党部;九个区苏维埃、五十九个乡苏维埃),红军由7700人增加到17000人(到达陕北仍有1.2万多人)。
△ 先后牵制国民党军130个团的围剿,策应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辛丑初夏,告别秦巴,再谒三湘,感而以记:
猛洞蛟龙现,花溪掣电光。
菜刀开旧梏,柄斗塑新妆。
更著南昌雨,乡烟起赤黄。
威龙生虎胆,云梦跃茅冈。
洪泽三番浪,西风裹玉苍。
长征先遣队,后做斡天罡。
诱敌三湘压,銮旗过贵阳。
斗衔成大象,烟霭共扶桑。
万里长征路,西风雪满枪。
从君无悔路,万里破沧浪。


单车再驾长征路(三)• 2021拜谒井岗山
文/山顶洞人
一直在想:为什么是井岗山?
(……摇篮、发祥地、高地、基地……)
实际上,情感的时空轨迹最怕回到原点。
正如井岗山的故事也听过不少,但当真正踏上这一方红色圣土,抚摸八角楼的红色斑驳、领略一天碧海红韵,感受时代的井岗脉博,又顿然觉得我们对井岗山的故事其实知之甚少……

△ 山多林密,是游击的天然场所,回旋自如;
△ 物产富足,使生存有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 湘赣两管又两失管,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 革命火种早有生闻;
△ 炎帝故乡,民朴而纯。
井岗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片海,一片红注其脉、绿动其表的海。
井岗山其实神奇而又自然、雄伟而更加质朴!
毕竟她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血肉联系是绝无仅有的。

井岗山无愧于“天下第一名山”!
这种红与绿的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时间与空间机缘相遇,对灵魂的洗礼无疑是深刻的、全新的!
然而,景到极致,辞章穷尽,札失伦次,权作即兴苟留记忆而已:
(一)
东来万岭罗霄汉,锁定江天似海垠。
万顷斜波收冷月,独开五井占高宸。
(二)
天下名山书不尽,井岗唯悟合龙津。
时空此处经天道,红绿两宜趣最真。
(三)
夏来青碧无炎暑,冬尽坪台少酷寒。
秋早瓜田呈醉色,春迟次第织秾繁。
(四)
山下稻苗塘色嫩,岭头鹃语正迎逢。
峰迴高下疑无路,锦道琼楼又入邕。
(五)
摩岭幽深藏虎迹,松杉竹海碧如茵。
谲云暖雾连酥雨,锦绣天街乐后人。
(六)
一弯翠竹半坡松,车入葱茏霞霭中。
万顷罗山平地起,玕岗锁拱胜天宫。
(七)
八角楼中灯火夜,天机宏义著真经。
雄鸡一唱天光白,万里江山万里青。
(八)
任你三山五岳烟,我依琼岭著华年。
雷鸣一刻周天响,龙起当年万里烟。

最后:致走读朝靓同仁的一点建议:
井岗的红色已是历史的既定镶嵌,唯自然风光和时代脉动四季常新,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井岗山一年中“六雨二晴二分雾”的气象特征,春看鹃海秋看火,阳光最多,时间最佳;当然你若要体验酥雨琼雾,那自然是夏季了,且无酷暑;若要领略银装素裹,你清楚,而此时并无彻寒。


单车再驾长征路(四)• 2021穿越大别山
文/山顶洞人
大别山,光这名字,就大为不同!
说实话,对于大别山的红色概念主要基于“刘邓千里挺进”的历史壮阔,其实,大别山是真真正正的革命老区之一。
如果说,革命根据地有高潮和低谷的话,大别山,就像一团持续燃烧的火焰:
△ 大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织雏形最早萌芽;
△ 北伐战争时期,“红运”促“农运”轰轰烈烈;
△ 大革命失败后,“黄麻”等起义相继发生,并依此建立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
△ 长征开始后,红25军、28军坚持游击、支援抗战;
△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从这里出发;
△ 尤其日本投降后,国共决战在即,双方排兵布阵,刘邓棋高一筹,千里跃进大别山,坐阵天堂寨,打乱了蒋公阵角,掀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 豪拥5个将军县,走出了共和国二任国家主席,一位元帅、和三百多位开国将军。当然有10多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日大别山,鄂豫皖毗邻联合开发,无缝对接,定位高远,锦路入云,交通便利,白墙青瓦,锦上添花,一派新姿,非常值得一游,有诗为证:
(一)
铁骨雄姿磐礴踞,峦峰次第拱天堂。
柱擎中野三千界,势压江云万薮疆。
(二)
天山半角浮云外,极目江河两派中。
万仞不输华岳剑,千寻高下起鸿蒙。
(三)
云峰僻谷飞流韵,金寨重围有隐家。
借得周家深宅院,运筹千里破心花。
(四)
山前桃杏山阴雪,竹里人家雾里纱。
青瓦白墙镶玉境,云塘新稻浅妆斜。
(五)
任凭南北风云骤,独问沉浮领玉苍。
逐鹿中原千百度,风流今日虎龙乡。

满江红•单车再驾长征路(尾声)
(平韵格)
文/山顶洞人
榴火初红,逢夏令,长假巽移。
酬红愿、顺江而下,溯岭而归。
多少年前天上过,成休之后驾长逵。
楚汉天、一路正开镰,秧稻稀。
巴山刻,湘水碑。
天柱剑,井岗旗。
重走长征路,回望初基。
万里江天龙虎地,百年风雨古今奇。
纵云闲,补课未曾迟,朝圣墀。


作者简介:
庞凤智,网名山顶洞人,男,汉,生于1957年,甘肃岷县人,大专文化程度,曾在工商银行省行及兰州、陇南工行担任管理工作,现退休,诗文爱好者,作品散见于纸质刊物或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