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旧衣服文/庐苔根
我没有刻意去记住的一些往事,像是脑海里游动的鱼,时而清晰可见,时而越出水面。
1970年代的农村温饱还没有解决,所穿衣服大多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年龄大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穿父母亲的旧衣服,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穿哥哥姐姐已经不合身的旧衣服,很多衣服是补丁摞补丁,斑驳又褪色。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早晨,也许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衣服了,母亲找了一条比我大十岁哥哥的满是补丁的旧长裤给我穿,裤腰一直顶到我的胳肢窝,用一根细布条充当裤腰带系着。那天上午,在学校课间上厕所时被班上那位家境好、最调皮捣乱的同学C发现了我的“特长裤”,当时他也没有说什么。可是,那天下午的写字课刚下课,当我经过黑板前,被那位同学C拦住,只见他动作敏捷地掀起我的上衣,露出我超高的裤腰,讥讽地叫道:“快看看他的长裤子”,很多同学朝我看来,当时我感觉被羞辱的想要入地三尺。
其实,人性的骨子里就有尊与卑的分别,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我是在旧衣服堆里长大的,我对旧衣服怀有一种厚重的情结,觉得旧时光能够将既往所谓的辛酸困苦酿成脑海里涌动的醇,觉得旧衣服里有那种醇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