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于书法家杨家衡老师。

杨家衡简介
字宝祥,自署三乐屋主。1934年11月生于吉林市。1950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85年创办吉林省司法学校并首任校长。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高级顾问,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长白山诗社社友,关东兰亭书画会创始人之一,关东兰亭诗社创办人、首任社长,吉林省国学研究会书法艺术顾问,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经常入选书画集出版,并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作品被有关机构和国内外友人收藏。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杨家衡老师《学习用典》书画作品。

(书法艺术家杨家衡老师作品)
——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热情讴歌中国人民。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书法艺术家杨家衡老师作品)
——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面对艰难险阻却能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精神动力,是脱颖而出、铸就不平凡的精神伟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牺牲、守望相助的感动,源于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所激发的精神动力;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同样源于对理想信念的那份执着与坚守。平凡铸就伟大的历史征程,需要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需要理想信念的文化滋养。

(书法艺术家杨家衡老师作品)
——总书记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启示录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年前夕,总书记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回顾“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祝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和顺致祥、幸福美满”,勉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殷切的关怀、深情的祝福,通过电波和网络传至四面八方、引来广泛共鸣,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书法艺术家杨家衡老师作品)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原意为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行事策略,智慧的人会随着事情的不同而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句话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原文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权变、经权、常变的哲学思想,即处理事情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但是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情境、形势的不同而灵活变通。在被称为诸经之首的《易经》中,就有表达类似思想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等观点。儒家传统哲学的经权思想始自孔子,后经孟子发展,最后到董仲舒时代上升到比较高的政治地位。《论语》中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用“礼”字指代经权思想中的“经”,即为人处世应遵守的原则。同时,《论语·子罕》中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里的“权”即指通权达变,由此可见孔子对经权思想的推崇。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为人处世坚守原则非常重要,但是根据形势的不同而灵活变通才是最难做到的。
孔子之后,孟子完善并明确了类似的经权思想。《孟子·离娄上》记载了孟子与淳于髡的一段著名对话:“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这段对话很好地诠释了坚守行事原则和事急从权的重要性。到了汉代,董仲舒开始把儒家经权思想与维护国家统治联系到一起,从而把经权思想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地位。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