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之请家堂
文/薛玉伟
我的家乡位于沂蒙山老区蒙阴县,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人们。而那些民间习俗虽历经时代的变迁,却也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下来。说到习俗,不得不提到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而过年里的一些传统习俗活动会让年过得更有年味。
家乡过年的习俗,印象最深的就要数“请家堂”了。
请家堂,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祖辈的一种尊敬,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也有一种教育警示后人对长辈要孝顺的意思。请家堂是一个家族的大事,不是每家都要举办,一般都是本门的长子长孙来承办。严格意义上来讲,广义的请家堂共分三个步骤,一是迎家堂,二是守家堂,三是送家堂。整个请家堂仪式是在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七结束,后来简化成年初二下午结束了。
请家堂是很讲究的。大年三十一大早,早早地起来,一家人就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了。首先是要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院前院后都要收拾利索。家里的男爷们开始贴对联,屋内、院中、大门、圈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到处都贴上喜庆和吉祥的祝福。贴完对联后就要去用纸幄子打火纸。打火纸是必须得男爷们干的事情,如果实在是男爷们不在家,女人们必须得戴着斗笠充当男人才行。然后女眷们便下厨房准备供养的供品了,供品一般就是鸡、鱼、肉、豆腐、炸菜、青菜、花馒头和水果等。首要的大菜当然是鸡了,鸡必然是全鸡,要盘的很好看,鸡头要高高在上,身体威武挺拔,而且鸡冠子一定要红且大,显得特别有精神,过年嘛,图的就是大吉大利、昂首阔步。然后将盘好的鸡下锅蒸熟,这样用的时候光拿出来用就好了。还有一个大菜是“牛”,当然必定是“整牛”。可是牛的块头可比鸡要大的多,要是整牛的话,估计得十个供桌才能放得下吧!不过祖先们早就为我们想好了,这个整牛是有办法的。用煮熟的猪肚里面填满萝卜丝,然后用一根红色的细绳系成像葫芦一样的两段,大的一段当牛身子,小的一段当作牛头。牛头上面的装饰也很关键,整个牛出不出彩有没有型全靠这牛头的造型了:首先牛的眼睛要用两颗大而饱满的黑豆装饰,怒目正圆的显得很有气势;牛的眉毛可以用大葱嫩绿色的叶尖来装饰,也还挺萌的;牛的牙齿可以用两颗母猪的獠牙代替,长长的如同大象。我说祖先们,这哪里还是牛啊?分明是诸位动物的结合体吧?花馒头也很喜庆,每个像盘子那么大,上面印着各种各样的花的图案,还镶嵌着大红枣,贴着红纸,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意思。其他的供品鱼啊、肉块啊都是得有造型的,满桌子至少不下十几个菜吧。还有准备的好酒好茶也得一样一样的拿出来一丝不苟的去准备。

酒菜准备好之后,要在家的正堂屋,摆上家堂桌子,摆好写着逝去的列祖列宗名字的家堂轴子,上面写着过世几辈祖宗的名字,当然请的最多的就是到高祖这一辈了。在供桌的左右两边摆上两个椅子,以备给来的祖辈坐用。然后把准备好的要供养的供品全部摆到供桌上,桌子最前面倒上酒、满上茶,就像是待客一样。这些全部准备妥当以后,然后就开始请家堂了。就由全家的家长,当然都是爷爷了,带领一家叔叔、大伯、儿子、媳妇、子子孙孙们都到大街上面,每人点燃一炷香,烧上一些纸钱,然后再把在大街上燃着的香插在供桌前面的香炉里。烧纸的同时是要放一挂鞭炮的,表示对祖宗们的欢迎。焚香烧纸,鸣炮放鞭,将列祖列宗们都请回家一起过年。其实,这个时候是最神圣的时候了,所有的大人都一脸严肃,带头的爷爷口里还念念有词,说着一些恭敬的话,全家老小要跪在供桌前向回家过年的祖宗们磕头。但是所有的小孩子却是什么也不知道,虽然跟着大人的后面,也是叽叽喳喳各玩各的,都盼着老人念叨完了以后放鞭炮呢,那时候是我们这帮孩子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最期盼的时刻,小孩子都图热闹,跟着大人到处玩,丝毫感觉不到这个时刻的神圣。每当这个时候,放鞭炮的火药味、烧香烧纸的烟味、烧香的味道、烧火的柴火味,夹杂着煮熟的大鸡大鱼大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时,才是真正的过年的味道!

请家堂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供桌旁边摆放的两把椅子,那是给请回来的列祖列宗们坐的,人是不能去坐的。我就在想,列祖列宗们那么多,两把椅子够谁坐的呀?有时候小孩子们玩起来忘了,一屁股刚落座,虔诚的爷爷扎煞着双手一脸严肃和无奈的样子,嘴里说着“那是给请来的祖宗坐的!”象哄小鸡一样把“不懂事”的孩子哄走,然后双手合十对着家堂桌子为孩子们“请罪”。孩子们一哄而散,个别调皮的边跑边不忘来一句“祖宗揽着我们呢。”仁慈的奶奶也就一笑而过地说:“对,你太爷爷就喜欢孩子……”
等把祖宗们都请回来以后,还要在大门口放上一根“拦门棍”,意思是让列祖列宗们各进各家门、各找各家人,不要走错了。所有的这些都置办完成后,家里的所有人就都围坐在老人身边,开始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了。这时候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共庆丰收也祁福来年。我们家乡的年夜饭都是几个大盆的肉、大盆的骨头,一人抱一个大口的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城里人的年夜饭是一桌子一盘又一盘的精致炒菜啊!
请完家堂供养上之后,在这期间是不能离开人的,这就是守家堂。而且每隔几个小时或者几十分钟,就要把供桌上的酒水倒掉“浇天”,然后再换上新的酒和茶,还有上面的香火是尽量不能灭的,要一根接一根的续上,晚上也是不能关灯的,好让祖宗们尽情地享用。
年三十的晚上是大人孩子都不睡觉的。我们俗称“熬五更”。当然孩子们一般都熬不到,大人也在过了十二点后就督促着我们去睡觉了,因为年初一还要到村里家庭关系比较近的人家里去磕头拜年。给请回来的祖宗们和健在的老人们磕头,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年初一的早上,孩子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个一伙,小点的孩子便有大人领着到近份的人家里去磕头了。有大人在旁边孩子们磕头都很认真,很虔诚。当然,磕完头以后糖果瓜子就会塞满褂兜的,有时候还会有装满新钱的红包,满满的幸福感……

等热热闹闹的年初一过去以后,年的欢快达到顶峰,到年初二下午就开始忙碌着送家堂了。送家堂的时候就是再把家堂轴子给收拾起来,把供桌上面的酒、茶水、水饺汤等等全部倒掉“浇天”。等这些都收拾妥当,要给每祖宗都再准备一刀火纸,把家堂轴子和火纸、酒、茶还有鞭炮、煮好的水饺一起收拾进簸箕里面。然后集合起本门所有的请家堂供养的各家各户,一起集中到河边去送家堂,老老小小都跟在后面一起参加这个最后的重要仪式。出自家大门时,要放上一挂鞭炮,把大门口的“拦门辊”拿走,欢送列祖列宗们。在河边送家堂时,把酒、茶、水饺等供品依次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上,点上一炷香,然后就开始放鞭炮、烧火纸。伴随着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把带来那些水,汤、水饺等等,倒在烧完的纸、香前面,隆重的请家堂才终于落下帷幕,老人们也就长舒一口气,喜洋洋的带领着子孙们回家吃饭去了。每当饭桌上吃着供桌上祖宗们“吃剩下”的大鱼大肉,总觉得没有味道。虔诚的奶奶总会说那是被祖宗们把香味都吃去了!当时年轻的小叔一语道破:什么祖宗吃不吃的,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搁上三天三夜也就不香了。这个时候小叔总会得来爷爷奶奶的阵阵白眼……隆重的请家堂在一大家子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饭桌的上结束了,年味也随着请家堂仪式的结束渐渐变淡……
现在,除了部分农村地区,城市里很少见到这么隆重和虔诚的请家堂仪式了。对这项风俗习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论在感情上还是仪式上都越来越淡了。毕竟是都讲究新年新形式,过洋节的气候也越来越盛了,更或者是对于那些个老黄历年轻人是越来越不懂了。
过年回老家,发现移风易俗后的新农村,请家堂的越来越少了,也没有放鞭炮、烧纸钱的了,大街上也没有了熙熙攘攘的磕头拜年的人群了,没有了过往的热闹景象,好像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愿意出门,都喜欢窝在家里看手机呢!
过去,城里人都争相回农村体验民俗感受年味;现在,农村人都渴望去大城市寻找消失的年味。就像今天,超市里各式各样的进口坚果琳琅满目,可我怎么还是怀念小时候吃的满嘴满手乌黑的碳火烤花生的味道呢?
于2019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不一样的春节:警察的“大家”与“小家”
文/薛玉伟
春节,可以卸下一年来满身的奔波与疲倦,满载着浓浓的思念与渴望,踏上回家的归途,融入团圆团聚的幸福与喜悦之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世界上一条最温情、最温暖的路。
今年这个春节,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春节。由于烟花爆竹禁限放,街头巷尾已经听不到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更加不一样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全国上下如临大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大街上没有了往昔的热闹繁荣,车辆人流也愈发稀少,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感觉。人们都说,今年过年是完全没有年味了。是的,非常时期,生命,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大家”:奋战抗疫第一线 热血金盾保安宁
“疫情”来袭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总书记多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而作为守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冲锋陷阵在抗疫第一线在所不辞。

大年初二,接县局通知后,全局民警辅警全部结束休假到岗在位,全力以赴奋战疫情。有的战友没能陪父母多聊聊家常;有的将年幼的子女交给亲属看管;有的推迟了原定的婚期……纵使心中有千万个无奈,但是为了下一个春节的欢乐祥和,牺牲这一个那又何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广大公安民警和辅警坚守工作岗位,舍小家、顾大家,把“小家”放在身后,把“大家”扛在肩上,始终奋战在第一线。面对来势的汹汹的疫情,全体公安民警和辅警责无旁贷、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与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一道,戮力同心,加班加点,全面落实打击违法犯罪、治安巡逻、社会面防控、交通秩序维护、卡点执勤、相关人员落地核查检测等各项工作措施,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和卫生防疫人员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广大群众筑起一道防御长城。请为我们所有的战友们点赞!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可爱可敬的战友们,舍小家、顾大家投入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中。我们坚守岗位、履职尽责、闻警即动,切实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全面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严防疫情输入蔓延,努力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我们配合卫生防疫等部门,在交通出入检查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逐一拦截、排查、登记、核查身份、测量体温,对于湖北省车辆和来人一律劝返,外省车辆禁止下高速,对本省车辆由卫生部门对随车人员按疫情防控工作规定进行规范处理,筑起严防疫情输入的坚实屏障。我们的战友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全力会同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党委政府,对近期武汉来平邑人员逐一排查见底,动员相关人员主动到相关部门登记信息,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防治宣传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冲锋一线的无畏精神和辛勤付出,也感动感染着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群众在对民警辅警的核查检测等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和充分理解的同时,纷纷用送口罩、送手套、消毒液等等不同方式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表达对人民警察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小家”:亲情相伴暖融融 阖家幸福为大家
除夕上午,和往年一样,我们一家四口驱车赶回老家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家不仅有爷爷奶奶,还有那些让他们朝思暮想的小动物们。难得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了一顿年夜饭,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玩得也是乐不思蜀。但是,疫情蔓延的消息愈演愈烈,给欢乐祥和的春节蒙上了一个阴影。我预感到可能我的这个春节假期不会太安稳了,于是匆匆结束了一天的团聚时光带着妻儿离开了老家。
接踵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疫情蔓延的消息,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全部都封闭在家不让出门。大街上除了必要的人员外,很少有人出门。甚至我们熟悉的居住小区都挂上宣传条幅,门口拦截检查,有了一种战斗的感觉。不聚会、不串门、不拜年,成了这个春节最大特色。十七年前“非典”时,我还在上大学;今天面对类似的疫情,我已经成家立业,肩膀上已扛起了家的责任。
以往过年,我们全家都会出去到旅游景点玩一圈。可是今年女儿期盼已久的出游计划泡汤了。看着她每天下午对着窗外失望的说:“爸爸,今天外面阳光太好了,要是能出去玩该有多好啊……”是啊,这个假期对她来说太不公平了,本来约定期末考试考好了就带她出去玩的,结果她做到了,而我却失言了。可是她却挺理解我的,这几天当我忙完工作回到家一开门的必定是她,还会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而我总会躲开告诉她我需要洗手换衣服的……

每天,我都要早早的赶去单位工作,儿子看到我一身戎装戴好口罩出发时,总会给我一个标准敬礼;妻子话不多,但眼神中却显现着担忧和期盼,更多的还是给我的坚定信心。不能出门,就只能被“禁足”在家了。娘仨设计出了好多自娱自乐的活动,假期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也让我可以安心工作,和战友们一起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去。“小家”,就是我的坚强后盾。
今天的中国人民,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真的渴望这是一场梦,醒来依旧是碧水蓝天。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危险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悄然的存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安定百姓才能安宁,阖家幸福国家才会昌盛。无论“大家”还是“小家”,其实都是一家。为了“大家”和“小家”,让我们携手并进,共渡难关,相信明天依旧会很美好。
愿在那抗战“疫情”胜利的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一起共享那繁华似锦!
听 雨
文/薛玉伟
雨夜,马路上灯影斑驳,电波里传来《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略带忧伤的旋律,伴着车窗外依稀的雨滴声,随着已不算繁忙的车流,回家。
喜欢下雨天,确切的说是喜欢静静地坐着听雨的感觉。听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噼里啪啦,透过沾满雨滴的玻璃看窗外的风景,亦或车水马龙,亦或静谧祥和。
如果雨下的小,可以把窗户开个小缝让雨丝飘进来,而且还会闻到雨水激起的泥土气息。儿时,哗哗的雨声是夏夜里最美的音符,伴着蛙声阵阵,那才是夏天的味道。
其实,不管什么季节,只要夜晚下雨,躺在床头听雨声是最大的享受了。听着雨声入眠是有安全感的,小城全部笼罩在雨水之中,雨声越大心里越静,它能掩盖一切浮躁,冲刷所有的不净,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此刻,听着窗外稀里哗啦的雨声,读上一本喜欢的书,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听雨,在这个美好的夜晚……

枣树与黄狗
文/薛玉伟
小院当中有一棵枣树,虽然个头不算太高,但是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不同的季节,她会呈现出来不一样的韵味。
初夏,万木葱茏,枣花飘香,零星点点的小花展现着她独有的风采,那是小院中别有的乡村气息。秋天,累累硕果压在枝头随风飘摇,红的、白的、绿的,还有白里透红的,如同一个又一个欢乐嬉戏的孩子,让人觉得甚是喜庆。随手摘下一颗放到嘴里,嘎嘣一下,那种清甜的感觉从口入心,快乐的生活原本如此简单。
枣树,见证与承载了这个小院平凡的幸福。
枣树下面,住着一条黄狗。这是一条普通品种的狗,不是什么名贵的宠物狗,声音洪亮有力,他的职责任务就是看家。
一条不算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黄狗的脖子上,另外一头就拴在这棵枣树上。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让这很绳子成就了黄狗与枣树的缘分。哪怕是长年累月的磨砺,绳子的那一头始终紧紧的扎在狗脖子上,而另外一头却深深地勒在了树皮中,甚至深入树髓。岁月的更迭给枣树身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甚至让人看过有种揪心的疼痛感。

枣树与黄狗却朝夕相伴,风雨同舟。枣树为黄狗遮云蔽日,黄狗整天围着枣树团团转,经常还会撇腿朝树下撒泡尿,正好作了枣树的肥料。这也许就是他们之间的快乐……
这样的场景历经了好多年,也是让人欣慰。
后来的很多年,枣树依旧苍郁挺拔,硕果累累,可黄狗却慢慢地变老了,他开始听不到外面的动静,就连叫声都失去了往昔的浑厚。直到有一天,黄狗真的老了,他被送给了一个屠夫。临行前,绳子的另一头终于好不容易的从枣树身上卸下来,那深深的烙印已足以让她刻骨铭心。黄狗带着绳子的那一头离开了多年以来朝夕相伴的枣树。
过了不多久,枣树身上被绳子勒过的痕迹好像在慢慢地恢复。渐渐地发现,枣树身上的叶子已不再那样苍翠,凌乱的枝条随风摇曳,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儿,原来枣树疯了,不会再开花更不会再结果了。
终于有一天,枣树带着倔强干枯了。
这些都是老家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于2020年6月25日端午凌晨

雨后的叶子
文/薛玉伟
夏天,一个多雨的季节。
雨,就像这个季节中的淘气小精灵,
总会让你琢磨不透。
一会儿是绵绵细雨,一会儿是倾盆大雨。
但雨后总是会有些小惊喜。
雨后,大地吸收了自己的热量,换上了清凉的外衣。叶子吸吮了雨后大地的营养,变得格外明亮清新。
当雨水落在了蛛丝上,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雨滴,或大或小的散落在不规则的网上。
雨,洗去了葡萄叶上的尘埃,叶上也留下了雨滴流淌过的痕迹。
落在叶子上的雨滴有些呈现饱满的半圆形态,近距离观察你会发现它放大了叶子上的纹路。
雨后,好美……

努力着,快乐着
文/薛玉伟
淅沥的小雨伴着凉爽的天气,天气预报说的暴风雨没有来到,这是一个美好的周末。
周六周日两天的天马行空终于完成了初稿任务,累并快乐着。
假期里的女儿依旧按部就班的上着她的辅导班,小字练得有模有样,今天还受到老师表扬,心里美滋滋,全然没有了课后陪我到办公室码字的烦恼。
老婆说,别回家了,你和你的她,我和我的他,各自过得逍遥自在……
傍晚时分,办公楼下,女儿指着远方说:快看,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天空好美!
偶遇外卖小哥,问他送五楼还是七楼?小哥一脸茫然。我笑而不语,指着楼上依旧亮着灯的窗户,玻璃中透出强师弟和揆师兄依然忙碌的身影……
小老乡说,在外进修真好,感觉每天都在进步,回来是不是容不下他了。
肚子咕咕地叫着,很少有吃的烤扇贝、煎饼果子、麻辣串,这回通通拿下,老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也算是给地摊经济做回贡献。
你,我,还有他,我们都在努力着,我们都还快乐着。
末了,继续码字。
明天也许又是个凉爽天吧。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
文/薛玉伟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微醺初春去武台山涧看桃花朵朵,一起体会那春风十里的无限韵味;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夏日晴空去看五龙湖的波光粼粼,一起感受那东方地中海的风情万种。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金秋十月登上龟蒙之巅,仰望蒙山老寿星祈福健康平安;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寒冬腊月去西山看雪,遥望四方皆似白玉砌云端。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郑城看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品一杯祛毒消暑的银花茶;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地方看那遍地开花的罐头厂,尝一下百果荟萃的罐头香。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九间棚看梨花,相互轻拂肩上的落花,体会那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的雅怀;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趟小香山,听一听那里的美丽传说,感受香山人家的淳朴善良。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莲花山广场扭一扭,体验那幸福洋溢的动感节拍;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到兴水河湿地转一转,感受那返璞归真的田园气息。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春光明媚时去浚河公园望滨河,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盛夏时分去祥云湖畔看荷花,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夜晚走过银花路彩虹桥,一起去看浚河两岸的五彩斑斓;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清晨踏进明德公园,一起去闻这座城市的朝气蓬勃。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尝一尝利民街的酱鸡头和火车站前的火锅鸡,感受那不一样的舌尖美味;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逛一逛浚河路的人民商场,感受那不一样的人声鼎沸。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华百照一张相,任凭人潮汹涌,却淹没不了每一颗驿动的心;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在品阅书吧看一看书,再等待傍晚时分,星光夜色的斑斓。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板桥路吃刘四糖葫芦,从当年的五毛钱到如今的三块钱一串,加价不加量;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参观一下天宇自然博物馆,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还拥有六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当春日的暖阳洒满蒙阳,相约浚河之滨、祥云湖畔,迎着和熙的微风,沐着小城的暖阳,漫步在游步道上,闲观云卷云舒,笑赏花开鱼戏。或许,浚河路两旁郁葱的参天大树会永远记得这一切,因为它们见证了大美邑城数十年的世事变迁……
如果我在平邑遇见你,如果我真的在平邑遇见你,我一定会向你倾尽所有的赞美之词给她。这里虽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的家,我的城……
我爱我的家,我爱这座城。

【作者简介】薛玉伟,男,汉族,笔名雪寒,1984年1月生,山东蒙阴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目前供职于平邑县某政府机关。工作之余,喜欢阅读书籍报刊中的文学作品,偶尔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撰写一些散文、随笔,用文字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现为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华夏诗社会员,华夏诗刊编委和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