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诗选

文/屈军强

之一

瓤艳汁多脆嫩甜,
透凉解暑喜年年。
东坡妙雅道联趣,
书卷和诗美意延。

之二

一刀切破红堂堂,
一口流香滋味长。
一画唐寅瓤如玉,
一生耀彩奏华章。

之三

品甜思旧数春秋,
仄语平言兴味流。
总是眠时得好梦,
抬头自笑念乡州。

之四

清明瓜豆入田间,
浇水付辛苦尽连。
白首常思频眷意,
四时赋雅忆甜绵。

七律-喜迎党百岁华诞

文/高塬

华诞百年飞彩云,翻天覆地岁还新。
驱除黑夜初心好,托起红霞主义真。 丝路驼铃唤长袖,海边汽笛启洋轮。
小康过后再圆梦,日月同辉伏火神。

无题

文/文霞

青黄不接槐花香,
玉穗串串蜂蝶忙。
无意前行争春色,
有情后来添荣光。
昔日贫穷充饥饿,
今朝富强餐健康。
风景这边独美好,
幸福生活万年长。

生活点滴

文/何俊峰

每天的日子是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未开,又像凝在果实上的露珠,将滑不滑,还像在云层间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日子不急。它不会受到惊吓。也不怕骚扰。它有天地的外表,圣贤的内心。它不会因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你飞它也飞。

它是永恒的流动。不管爬攀峻岭,抑或飞越险涧,它都呈同一种姿态。潇洒而宁静。倏忽之间,即让世界盛衰荣辱,俱成过眼云烟。日子最小,又最大;最浅,又最深;最轻,又最重;最浩浩荡荡,又最不动声色。人生没有目的地。所有的日子也不过是个过程,所以,从容点缓,慢点,日子总在那里。

人生十静

文/屈军强

静心去浮难有躁,知足常乐看景新。
静品香茗知人生,沉浮宽宏识丹心。
静观世事连古道,仁义礼智最和亲。
静读富才开视野,知古知今自在临。静处独慎人自醒,守好底线平安生。
静养心身笑一笑,延华益寿性空灵。
静中挥毫品书画,情境盎然笔有神。
静思初心坚毅守,担当尽责伴春风。
静默必事追远梦,你我不骄点赞声。
静谦有礼得好运,感恩世界再前行。

隶书的味道

文/屈军强

一波一磔,一字一境。我对隶书很是喜欢,临摹创作中内心多了份快慰,纸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隶书,别名隶文、隶字,又称左书、佐书、徒隶,可谓书之大书体,篆之辅助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六国文字,推行小篆,但此书笔笔复杂,字字弯绕,使用不便,隶书便成了大家多用的书体。隶书有秦隶与汉隶之分,又有八分和名碑之别,方正中寓扁,行笔中藏圆,挑法扬波,翘首举尾。
隶书史传为程邈所创,到西汉时此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渐加波磔,以增华饰"。 东汉诸多皇帝好学善书,习书之好普及,刻石树碑盛行,涌现出许多好的作品,让"蚕头燕尾" 更加深入人心。直到清朝,书家们搜集汉碑,取隶兴风,大师迭出,作品古茂。 邓石如隶书雄浑,伊秉绶结体脱俗,吴熙载笔意灵动,何绍基自成一家,或清秀,或豪放,或险峻,他们让隶书更有了风韵神采,达到了"畅寄幽情"的目的。
用笔,章法,诗意,分行布白,聚散相生,虚实相映,意在笔前,书为心画,余悟力透纸背,观夏云奇峰,学诗外功夫,让做人也多了些胸襟与气质。
隶书, "无声而乐的和谐"。隶书,写善书真的体现。
书有史话,隶有名碑。圆润瘦劲,笔意飞动者可推《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等。工整秀丽,圆静美妙的要学《曹全碑》《孔庙碑》等。宽厚方正,遒劲峻强者要属《張迁碑》《西狭颂》《衡方碑》《鲜于璜碑》。粗细交融,笔力飘逸之风可观《石门颂》《封龙山颂》等。字奇意古,大气奔放者可摹《夏承碑》《君子残石》等碑。平画笔逆,波意见锋,竖画悬针,撇画圆方,捺画凸出,钩画慢收,大小参差,书者随心,摩崖刻石表功, 汉砖题记随葬,字与字,碑与碑,把一种情怀,一种纪念, 一种文化,一种大气和魅力定格于中国书法史中,并熠熠生辉。
要说篆书是一位历史的智人,楷书是一位世间的君子,行草是一位潇洒的贤士,隶书则可称为翩翩起舞的美女,她面带微笑,衣着倩丽,行走轻盈,说话甜美,一静一动,一情一境,如春雨潇潇,似春花烂漫,既在
朴素中张扬美妙,又在收藏中表现气韵。"蚕头不重设,雁不双飞行",正好暗和了余的审美意趣。做人也是如此,要收放自如,藏露有法,随意大气,但知错要改,不应再犯。
刻石品隶, 翰墨悟隶。刘炳森、张海、刘文华、张继,当代隶书大家作品风格各异,耐人品味。蚕头知要,燕尾多情。集字道美,横竖做人,不失天真。"用笔在心, 心正则笔正"。这是我说隶书的主要原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