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婺源,水墨上河
文/蒋四清
我虽然不是江西人,但是与婺源是有缘的。
有人说,婺源是一生中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五月八日我随东流驴友团一行五十二人第三次来到婺源旅游。
无论是第一次的一日游,走马观花地看花,第二次的来去匆匆,一日极速漂流。还是这一次的慢慢观赏山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民居及古建筑,清一色的徽派风格,比我们正宗安徽的徽派建筑还地道。
来到了婺源县,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青砖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婺源地处江西,是古徽州六县之一,有着徽派建筑的厚重典雅,也有江南水乡的清新婉约,四时不同景,无时不动人。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县,有"书乡"茶乡之称,被誉为全国最美的乡村。
我们这次游玩的景点是婺源境内离县城八公里处的诗画古镇——水墨上河。
在县城开往景点的车上,导游给我们介绍,婺源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古徽州人最懂生活,以山为骨,以水为魂,把家安在了青山绿水之间。晨起推开门,远山如黛水如秋波。雾色弥漫山间田野,朦朦胧胧恍如仙境。
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参差错落,飞檐翘角,古风古韵。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木桥、石桥、砖桥横跨两岸,纵横多姿。
婺源所有的村落,都建在碧波荡漾的溪流之上,四周群山围绕,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耳畔溪水潺潺,脚下青石板路。
很快我们便到了景点。

水墨上河景区位于婺源县秋口镇上河村。由于大儒家同姓的朱氏建村。已有920多年的历史。地理位置极佳。代表性极强。承载着徽洲的前世今生。
"古树高低屋,斜阳连近水:林俏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描绘的就是水墨上河的意境。景区还有著名的上河十景,分别是碧水西流,归亭帆影,樟荫古泉,茗谷涌绿,枕流漱石,尚荷书声,砚湖潋滟,亭桥清影,霞映文峰。
我们由有徽派建筑的水墨上河游客中心进入景区。从左沿青石板路游览。

村口有个水碓房,它的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稻米加工厂。将稻谷通过水碓捣碎,通过风车将米和糠分离开来。
经过问津廊桥,烟岸廊道,遗爱亭,往前走。路边有渔夫雕像。到达号称南京小码头的古渡口。这里有码头搬运工的铜雕。依稀还能感觉到了当初这里木商云集的繁盛。
码头上面一棵大树下的三个铜像逼真地再现古徽州妻女挥泪送别男人经商远行的场景。

归心亭又叫望夫亭。归心亭旁听导游介绍,"前世不修,今世出生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男人十三四岁就得外出经商或读书做官。剩下女人孩子在家苦苦期盼。接着导游开玩笑生在徽州的女人是很辛苦的。你看婺的写法,矛代表武。反文代表文。一个女子托起了文武之道。也可理解为能文又能武,也就是说内外一把手。女人是很辛苦的,当然女人的地位也很重要。妻女接到了在外的亲人高高兴的回家了。

村头的古樟树被村民当作神树。树下有茶亭。边上有四个水井称碧泉井。井中的水非常清澈。据说在古代有一个方婆免费在此烧茶水,供过往行人消暑解渴。方婆遗风传了一代又一代。

接着来到前面的"古越"城门。城门边伫立着两位身穿铠甲守城门的铜像士兵。仿佛又把我们引到了古代的时空。
一方古戏台上演着一幕幕古今故事。
“以雅北南”是舞台上方的横批。精叹的是它的历史和建筑雕刻的精致。
伯牙琴瑟弹七弦清远。净末丑生旦是处楼台生彩。

水墨上河的水街是一条具有徽风赣韵的民俗文化街。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层楼叠院。让人沉醉的古建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流淌着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的传说,闪耀着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光芒。





一路走来,仿佛穿越到了上古时代。做生意的,开当铺的,竹匠铺,弹匠铺,铁匠铺,邮电局……边行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砚湖。这里有墨亭,文峰塔,湖心亭。曲石桥。在这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在这里可寻得宁静和谐的意境之美。这里平和,灵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
【热评精选】
千年婺源,在我的脑海印象很深。那里有清一色徽派古建筑,有万亩油菜花,有江湾,篁岭,思溪等古村落。古风弥漫,古道悠长,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九曲十弯的水墨上河,更令人拍案叫绝。这美丽的婺源上河古村究竟有多迷人,让我们跟随蒋四清老师《千年婺源,水墨上河》,再次踏入这些古镇之旅。
作品属游记散文,主要散记旅游所见所闻。第一部分,作品浓墨重笔描述秋口镇上河村,历史悠久,在巨儒朱家族影响下,承载着徽派建筑的前世今生,920年历史印记。
第二部分,游览各景区的描述。主要以山水田园风光为素材,详细分为二大块。①以水河为中心,抓住"古村高低屋,斜阳连近水,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把水墨上河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完美有嘉。主要手笔体现在水边上的古街,河边上碧水西流,归亭帆影,樟荫古泉……亭桥清影,霞映文章"等十景。②以铺、亭为依托,渐渐展开。古村落里,有古当铺,古竹匠铺,古道悠长……还有石墨亭,文锋亭,湖心亭,曲石桥等,这些山水旖旎风光,构成湖光山色,丽景辉映,使作品进入巅峰,再加人文景观,体现出水墨上河的水街,既具有徽派建筑风格,更带着赣韵的民俗文化特色,让人们来之,玩得开心,探得开心,游得开心。
第三部分,回眸历史时空,矗立于河畔的望夫亭,村牌坊等,又演出一幕幕动人的人文历史故事,真让人回味无穷。沉浸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些古村落,展示出该村历史文化底蕴,又承载古人的智慧结晶。
蒋老师细心游览,用心刻画,用灵巧双手,将这些景点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妙笔生花,整体上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有景有情,图文并茂,文字流畅。好作品,推荐共赏!(点评:兰云)
《千年婺源,水墨上河》,很美的游记散文。文中是画,画中有诗,诗中有韵,韵中有意,意境之美,美堪一流。我也去过婺源,千年古村,春季黄花满坡,梯田云海,樱花漫漫,溪流云影。夏天草色葱茏,葳蕤繁盛,一片葱茏,青砖黛瓦马头墙,在绿烟摇曳中韵生诗香。秋来婺源景一绝,篁岭晒秋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别致的景致,溪水无声,红的、黄的、绿的,大自然这个天然的画家重彩泼墨,美则美也!冬季则飞雪柔情,亭桥帆影,霞映苍山,烟雨霏霏,旖旎的风景木秀深山,层林尽染,自然景观和千年古村厚重的历史,让人流连忘返!感谢蒋老师的美文分享!点赞!(点评:朱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