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许尔军
编辑 情有独钟

解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中共泗洪党史与泗洪许氏家族作者:许尔军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并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1939年9月刘少奇同志从延安出发,率领徐海东、刘瑞龙、方毅、刘彬及干部大队,经过西安走洛阳,一直到达中原局所在地的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然后途经彭雪枫将军的新四军六支队所在地涡阳县新兴集,于1939年底到达淮南、1940年底北度淮河进入皖东北。

1940年4月28日、少奇同志率中原局同志带电台,到达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张爱萍部所在地罗岗村。5月1日由于消息泄露、泗县、五河日伪军向罗岗奔袭,张爱萍当即决定胡炳云率贵阳大队主动迎击来犯之敌,在上塘镇的胡桥相遇和敌人进行战斗。这支经过“三湾改编”的队伍,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打死日伪军二百多人、这就是有名的‘胡桥战斗’。随即又安排少奇同志率中原局同志,雨夜转移至青阳镇以东北渡濉河进入面朝西的佃户圩子。在当地地下党党员李学文、许修龙、许贤维和许贤舫精心安排下,把少奇同志率领的中原局一行人、安排住在开明绅士许贤传家的三进院子的西厢房内。

第二天凌晨为了减小目标,只留下少奇和方毅同志(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住在佃户圩子。其他同志在徐海东、刘瑞龙,和刘彬带领下分别前往龙集、半城、金锁镇等地分散隐蔽展开工作。少奇同志化名胡服、对外称呼为老胡,方毅同志又认许贤维(九修谱编委许林芝父亲)的长子许林其为干儿子,他两对外公开身份是开明绅士许贤传家的账房先生和收账的伙计。少奇同志和方毅同志每次出去收账,许修龙(许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许尔军祖父)、许贤维和许贤舫三位族人都以下手人的身份跟随左右。少奇同志去许圩子住在乡绅许家修家,以及去新行圩子住在族人许玉成、许书成家,都是许修龙、许贤维、许贤舫三位族人利用在当地的身份引荐促成的。少奇同志在许圩子和新行圩子居住期间,根据当时淮北敌后斗争形势,写下了《坚决打退顽固派的进攻》的经典之作。5月下旬在佃户圩子隐蔽居住期间,刘瑞龙、刘彬来向少奇同志汇报如何保卫麦收、如何减租减息问题。少奇同志指示刘瑞龙、刘彬等同志要发动群众,成立妇救会、青年救国会、成立农救会和自卫队。少奇同志并决定召开八路军、新四军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会议,由于佃户圩子离青阳镇日伪军据点太近、同时也为了转移敌人目标,就决定把会场定在朱湖小学的操场上举行。少奇同志的报告题目是《在敌后如何建立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在报告中少奇同志指出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仅仅是变敌后为前线、也是在为全面抗击日寇增添储备有生力量,侧面支持和鼓舞着全民族抗战决心;还有推动全国建立统一战线政权、准备民主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有名的《朱湖报告》。少奇同志的这两篇文章,都收录进了《刘少奇选集》。虽然少奇同志在淮北泗洪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但是对当时的淮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严峻形势,指出了革命胜利前进的方向。同时也鼓舞了淮北地区广军民的斗志,给广大军民树立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对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牢牢地坚实基础!少奇同志在淮北和广大军民共同战斗工作两个月时间里、许氏族人许贤维、许修龙、许贤舫、许贤传、许家修。许玉成、许书成等族人,为了保卫少奇同志和其他同志的生命安全、生活起居和出行等后勤工作,都默默地做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抗日斗争形势转变,到了1941年4月淮北行署决定建立泗宿县,有柏寒同志任县委书记,柏瑞秀同志任县委副书记,刘起源同志任县长、带领全县人民开展敌后武装抗日战争。1943年秋泗宿县委决定建立泗宿中学,当时筹建工作是有林群、张瑞、李金库三位同志负责,当他们正在为学校选址、和教学桌椅板凳教具发愁的时候,朱湖区委书记李学文和区委裁粮员许修龙、以及区公所干部许贤维、许贤舫等人主动找到县委书记柏寒,建议把泗宿中学校址定在佃户圩子。还是有开明绅士许贤传提供几间房子作为校舍,同时又给学校师生提供桌椅板凳教具、以及给学校提供了大部分教学经费。许贤维、许修龙、许贤传、许贤舫等几位族人,在泗宿中学的创办期间做了大量的、艰苦卓著的细致工作。几位族人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县委书记柏寒、县委副书记柏瑞秀等县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学校开办期间教师员工一律实行供给制、校长有泗宿县长刘起源兼任。泗宿中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为淮北抗日民主政府培养了很多优秀干部。淮北中学校长任崇高校长曾几次到泗宿中学授课讲学、期间也分别接见了许贤维、许修龙、许贤舫、许贤传等几位族人,对他们的所做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年冬天淮北中学决定把泗宿中学定为—淮北中学泗宿分校、这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1944年底经淮北边区政府决定,淮北中学泗宿分校正式合并到淮北中学。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少奇同志在泗洪指导敌后抗日工作、以及淮北行署建立淮北中学的历史是家喻户晓,可是当时为少奇同志在泗洪做掩护保卫工作,和淮北中学成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许贤维、许修龙、许贤舫、许贤传等几位族人的英雄壮举却鲜为人知,而且在‘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等反革命集团对刘少奇同志的迫害,导致许贤维、许修龙等几位族人,都被扣上了刘少奇反党集团爪牙的帽子,被拉去游街、批斗、关禁闭等等的非人折磨!在‘文革’结束前夕几位族人先后离世。

虽然几位族人没有等到为他们“平反昭雪“的那一天,虽然他们都带着满满的屈辱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给我们许氏家族后人,留下了值得永久去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对他们几位族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对他们为少奇同志在泗洪期间所做的一切,都充分给与了肯定。并对其家属及子女发放抚恤津贴、和生活上的照顾。这就是党和政府对几位许氏族人的最大褒奖和最高荣誉!安息吧!您们是泗州许氏家族的优秀族人!您们的英勇事迹将名垂千秋彪炳史册!

编后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抗日战争期间,少奇同志曾亲率中原局机关来到洪泽湖畔指导创建皖东北根据地,驻足于朱湖镇新行圩。带着对这段历史追寻,本文作者许尔军老师用他的笔深刻还原和记录下了伟人在泗洪的点滴故事。
泗洪县是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四师师部和淮北行政公署所在地,被誉为“苏皖红土地,淮北小延安”。新四军四师师部曾驻扎在泗洪县陈圩乡大王庄,刘少奇、陈毅、彭雪枫、邓子恢、刘瑞龙、张爱萍、张震、吴芝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过生活过。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和4000余名烈士长眠于此。
今天看了许尔军老师作品之后,深深地为这一篇稿子所吸引。文中真实再现了刘少奇在泗洪的点点滴滴,还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历史不应忘记,英雄需要传承!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天中文学

作者简介


编辑简介:
尤运兵 ,网名情有独钟。驻马店作家会员,县老记者协会会员,自媒体编辑。有作品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报道、中华网、凤凰等媒体、海外头条、诗人名家荟萃等多家网站;多首作品被《正阳作家抗疫》一书收录发表;《圣地诗刊》特约供稿作家,代表作【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由北京华人出版社出版的【感动城市最美的诗】一书收录发表,并被多家平台争相转发。

主办单位 河南强强融媒传播
媒体合作 北京头条
驻 马 店 头 条
总编 尤运兵
主编 赵一伟
为了扩大宣传、提高家乡知名度,【河南强强融媒传播有限公司】与【驻马店头条】强强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盛宴,为繁荣和支持家乡文化建设而努力。希望广大闻工作者和有志于写作爱好者,积极参加、踊跃投稿,无论是新闻还是诗词歌赋,在这里都有你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家乡代言、为自己代言。驻马店头条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第一时间发布发布各地、各行各业、社会团体的活动信息。全方位展现当地形象,与你随时随地分享家乡精彩!
邮箱投稿yoU15893192386@qq.com
微信号yzq1589319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