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妙音
自从在元宵节观看了蒙城戏班演出以后,一生酷爱戏剧的大戏曲家孔尚任对平阳府的戏剧演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尚任清楚的知道,平阳府地自古就是戏曲的摇篮。平阳杂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宋代平阳戏剧日趋繁荣。到了金元时期,平阳府地戏曲舞台星罗棋布,班社云集,名伶荟萃,杂剧作家辈出。博学的孔尚任早就知道在元代五十八名著名杂剧作家中,平阳籍的就有八名。最著名的四大家中,关汉卿和郑光祖就是平阳府人。孔尚任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平阳戏曲,研究平阳现有的剧种,尽可能的把这些珍贵文化艺术写进《平阳府志》。
太行西北尽边声,亦有昆山乐部名。
扮作吴儿歌水调,申衙白相不分明。
孔尚任到平阳府后,平时听的最多的是具有西北边塞民族风格的民歌曲调和一些地方小戏。但由于孔尚任不懂地方方言,有些戏曲他还听不大懂。有一天孔尚任正在书房看书,平阳府衙的朋友告诉他有一个昆曲戏班正在城里演出。孔尚任一听大喜所望,他立即放下书,随朋友一起来到戏园观看演出。
昆曲原本是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戏曲声腔剧种,最早形成于明代初期。几百年来经过历代艺人的演唱传播和革新创造,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唱腔表演风格。到了本朝,昆曲唱腔已经流传到大江南北,成了当代戏曲唱腔的主要曲调之一。昆曲的音乐曲调婉转缠绵,伴奏的乐器有笛,箫,笙,琵琶和鼓,板,锣等。昆曲在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具有舞蹈感,剧目以演唱传统剧目为主。孔尚任最喜欢看的就是昆曲,他对昆曲还有一段特殊感情。孔尚任的名作《桃花扇》写成后,就是京城的昆曲戏班把它搬上舞台的。
舞台上的演出非常成功,艺人们扮相也很俊美,具有南方子弟的摸样。但是精通昆剧的孔尚任从唱腔上就能分辨出来,这些演唱昆曲的艺人们是当地人。因为他们的唱腔里夹杂着本地的方言,外行人看不出来,但象孔尚任这样一位在南方为官多年戏剧大家,一听就能分辨出来。这些当地的昆曲戏班毕竟在唱腔和人物的扮相上和地道的昆曲班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平阳帘外月黄昏,一曲能消座客魂。
此地风流原有种,唐时艳体说西昆。
平阳古城的月夜是那样的迷人,古城戏院的舞台上,昆曲戏班子正在演出。他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深深的吸引住了孔尚任,也深深的打动了孔尚任。孔尚任想,这个昆剧戏班子虽然是由本地人组成的,在表演的风格上还不能和京城的昆剧班相比,但现在的表演水平已经是相当高的了。精通戏曲艺术的孔尚任知道,昆曲唱腔之所以优美动听,是因为它受唐代艳体诗影响很大。平阳府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唐代的艳体诗和宋代的西昆诗对这里的戏曲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有两位写艳体诗的著名诗人,一位是温庭筠,一位是李商隐。温庭筠是山西祁县人,李商隐祖藉河南沁阳,后来移居平阳府辖地河中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 )平阳府地昆曲戏剧唱腔的发展,受这两位唐代艳体诗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阳府昆曲戏剧也是源远流长的。
令孔尚任更加惊喜的是,在平阳府竟然还有一个女子戏班,全部艺人都是女人。
在京城时孔尚任喜欢看京剧,京剧戏班全是男艺人,京剧里的旦角由男艺人男扮女装。在北方很少见到女戏班子,想不到在平阳古城竟然有这么一个女戏班子,孔尚任说什么也要去看看。
一群红袖不知名,按板都能唱曼声。
白领乌巾云母扇,几人风度似王生。
这天晚上,孔尚任早早来到戏园。戏台上一群女艺人,穿着艳丽的古戏装,正在有板有眼的演唱。她们的唱腔虽然有些昆腔味,但又不是昆曲。这是一个什么剧种呢?孔尚任向坐在身旁的一位老者请教。老人一边观看戏台上演出,一边自豪的告诉孔尚任,这就是平阳府有名的地方戏剧“三倒腔”戏班。啊,这原来是平阳府的地方小戏。孔尚任猛然想到,他刚到平阳府时,洪洞县的知县曾请他到广胜寺看过元代壁画。在那戏曲壁画横额上书写着“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尧都就是尧王建都的地方,就是平阳府所在地。忠都秀是当时平阳府著名的女艺人,她曾带着女子戏班唱红了平阳大地。孔尚任明白了,这里的女戏班源远流长,在元代就有了,怪不得她们能演出得这么精彩。
舞台上的女艺人们女扮男装,身穿白领男子服装,头带乌纱帽,手执云母扇,迈着男子的步子,还真象模象样。但是孔尚任也看到,这是几个新艺人,她们扮演的帝王将相,王孙公子,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孔尚任猛然醒悟,这是戏班班主正在推出新人。让她们在正本戏演出之前,先演一段折子戏,这也是人们长说的垫场戏。她们虽然初登戏台,但能演到这个水平,已经难能可贵了。
第一柔情数孟姜,赏灯时节病西廊。
金娘笑口强儿手,也恼书生几断肠。
女戏班的正本戏开演了。
正本戏演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这是孔尚任非常熟悉的剧目。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孟姜女和范杞良是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男女,就在她们新婚之夜,范杞良却被秦兵抓去修筑长城。范杞良被抓走后,一直没有音信,思夫心切的孟姜女便不畏艰险,受尽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脚下,万里寻夫。不想丈夫范杞良此时已埋骨于长城内。悲痛欲绝的孟姜女大哭于城下。孟姜女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上苍,城墙崩塌,丈夫骨骸漏了出来。秦始皇听说有人哭倒了长城,大为震怒,他下令抓到哭倒长城的人,要严刑处死。可是当秦始皇看到孟姜女是一位美若天仙般的美女时,立刻爱上了她。秦始皇欲逼孟姜女为妃,孟姜女假意允许,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厚葬其夫。秦始皇不知是计,就答应了孟姜女的条件。在礼葬了丈夫范杞良后,孟姜女乘人不畚,跳下城墙落地而死,演出了一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女戏班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演的十分逼真,特别是那两个叫金娘的女艺人扮演的孟姜女和叫强儿的女艺人女扮男装扮演的范杞良,更是表演得生动逼真,把台下多少年轻观众感动得珠泪滚滚,泣不成声。孔尚任虽然以前多次看过这出戏,但现在也是禁不住眼泪盈眶。
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
最爱葵娃行小步,毹氍一片是邯郸。
酷爱戏曲的孔尚任完全被平阳府地的戏剧迷住了。最能打动孔尚任,最令孔尚任受到震撼的是当地流行最广的一种剧种叫“乱弹”。因为它是以两根尺把长的枣木梆子为击节而进行演唱的,当地人称它为“梆子戏”。
为什么把这个剧种叫“乱弹 ”?孔尚任经过认真研究和了解,他发现这个剧种的唱腔是杂腔杂调的“多源合流”的混合体。孔尚任在元宵节期间第一次观看蒙城戏班唱的乱弹戏时就发现,这个剧种是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艺术手段 。它尤其善用做工特技和大幅度的戏剧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一般须生多用髯口(胡子),稍子(甩发),翅子(帽翅),鞭子等来进行表演。小旦常用手帕,扇子,跷功,水袖功等来表演。花脸,丑角也各有自己的绝活。乱弹的乐器,除了枣木梆子外,主要有板胡,二胡,笛子,三弦,大小唢呐,鼓,板,锣等。乱弹剧种乐器音色深沉浑厚,曲调给人以高亢奔放,慷慨激昂之感。因为乱弹这个剧种形成较早,剧中生旦净末丑各行人物都有,最适宜演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历史剧。不论文戏武戏应有尽有,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绝技,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据说,前朝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乱弹梆子戏就多次进京入宫廷演出。本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途径平阳府,就观看过乱弹戏,并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这一天,乱弹戏班的名角葵娃正在戏园演传统剧目“挂画”,孔尚任被邀请前来观看。
大戏曲家孔尚任当然知道,“挂画”是本戏“梵王宫”中的一折。说的是元代贵族世袭万户耶律寿的妹妹耶律含嫣,在梵王宫庙会上与猎户花云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之心。耶律寿横行乡里,欲夺书生韩梅之妻为妾。花云抱打不平欲救韩妻,含嫣也对哥哥的恶行十分不满。最后在花母和含嫣的的策划下,让花云乔装韩妻 乘坐迎亲花轿 ,混入耶律府中与含嫣欢聚。“挂画”一折 就是表现含嫣布置新房,等待花云到来的急切喜悦心情。葵娃在这出戏中男扮女装饰演含嫣。
孔尚任过去居京城住江南,昆剧,徽剧等戏曲看过不少,也结识了不少戏班的名角,但平阳府乱弹戏班葵娃的表演更让孔尚任惊叹不已。葵娃在“挂画”这出戏中,主要表演的是跷功。他的脚上绑着木制的小尖鞋,形似妇女的“三寸金莲”。他扮演旦角含嫣用小脚走路,只见他一会儿随着声乐节拍走“花绑子”台步。一会儿利用桌椅板凳等道具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引得台下喝彩声不断。最令孔尚任感到惊骇的是葵娃在戏剧中表演跷功的三个高难动作:
一是踩跷走凳。
只见含嫣抬腿一跳,跳到戏台边的长凳上,前后走动,并做出“金鸡独立”,“盘腿接画”等动作。更令孔尚任惊出一身汗的是,含嫣走到凳子一边的悬空处,别腿曲体,作挂画状。整个身子斜倒在空中,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孔尚任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二是踩跷过桌。
含嫣踩跷走到桌子前,双手甩开幔帐,按桌窜过桌子,并在空中来了个大转身,然后稳坐在桌子后边的椅子上。台下看的人惊心动魄,有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
三是踩跷踢石。
含嫣忽听到门外鼓乐声,知道迎亲的队伍来了,“她”慌忙出门去看。不想在出门时,脚下一绊,几乎摔倒。“她”回头一看,见是一颗小石子。“她”弯腰捡起石子,轻轻往上一抛,双脚随之跳起,右腿曲至左腿后侧,脚掌正好踢中石子,使小石子飞出戏台口。
看到如此精湛的表演,孔尚任惊呆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简直不会相信世上竟会有如此绝妙的跷功艺术。过后孔尚任了解到,葵娃是当地山陕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位戏剧艺人,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在茶余饭后都喜欢学葵娃走小步,甚至小孩子玩耍,也模仿葵娃走小步。“邯郸学步”在平阳府地成了一景。
秦声秦态最迷离,屈九风骚供奉知。
莫惜春灯连夜照,相逢怕到落花时。
孔尚任被平阳府的梆子戏“乱弹”迷住了,他对这个戏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这个戏种,探索它的根源。孔尚任决定把乱弹编入《平阳府志》,他要使这个戏种发扬光大。
孔尚任了解到,“乱弹 ”最初形成于陕西的同州(今大荔)和山西的蒲州(今永济)。同州和蒲州两地只隔一条黄河,平时两地百姓来往密切,语言,习俗等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乱弹起初源于两地的民歌,说唱,后来演变成锣鼓小戏,再后来在锣鼓小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艺术精华,就逐渐发展成为大型梆子戏“乱弹”。由于它形成于陕西关中,山西晋南及河南豫西一带,人们又把乱弹叫做“山陕梆子”。
孔尚任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在乱弹戏班中,象葵娃这样的名艺人是很多的。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活”。孔尚任还听说有一位叫屈九的艺人,主攻小生,他的翎子功是一绝,人称活吕布。
有一天晚上,府衙一位戏迷约孔尚任去看戏,说乱弹戏班的名角屈九正在戏园主演“吕布戏貂禅”。孔尚任大喜过望,立即和戏迷朋友来到戏园。
屈九人称活吕布真是名不虚传,只见他在台上一亮相,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一身武生打扮,头上两根翎子直冲台顶。他刚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
屈九在这场戏中主要表演翎子功 。翎子功当地人称耍翎子,艺人靠头的摆动和身段的变化使翎子变换出各种姿态构成各种姿态,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孔尚任看到,屈九先表演的是摆翎。只见他坐马式正面站定,靠脖子的劲儿使头部左右摆动。翎子一前一后呈大花飞旋,形如金蛇舞动,状似飘带临风。接着又看他表演甩翎,只见他站丁字步,双手背抄,牙根紧咬,脖劲放松,头部由慢到快,有节奏的前后甩动。两根翎子在头顶呈“S”型,把吕布见到貂禅后的兴高采烈,欢喜至极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剧情的发展,屈九又开始表演旋翎,只见他收颌含胸,双翎前垂。然后头由左到右转一圈,使翎子在他身体周围大旋一圈。紧接着他用旋翎劲儿使翎子从后至前横扫貂禅面额,双翎恰好从貂禅鼻下唇上扫过。孔尚任知道这一招叫扫脸翎子,主要表现吕布戏弄貂禅的轻佻浮浪性格。当吕布想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将被董卓霸占,他又用竖翎表现自己的愤怒无奈之情。只见他使弯垂的翎子在头的点动中直竖而起,一会儿左边的翎子单竖起,一会儿右边的翎子单竖起,反反复复,引的台下掌声不断。
最令孔尚任惊叹的是屈九表演的翎子功缠腰打灯花,只见他在甩翎达到高潮时,突然头滚扇状,使翎子由左向右缠腰大旋一圈,以收时的脆劲儿,打掉戏台右前方所吊油灯的灯花。这时台下掌声雷动,喝彩声欢呼声震耳欲聋 。看完这场戏,孔尚任一直处在极度兴奋之中。他完全被乱弹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能折服了。
那位陪孔尚任看戏的戏迷朋友告诉孔尚任:
“乱弹梆子已流行上百年,深得黄河两岸人们的喜爱。历代艺人也根据各自的行当创造了不少特技绝活。除了您前几天看过的葵娃表演的跷功,还有今天看到的屈九表演的翎子功外,还有须生的表演翅子功,当地人把它叫做甩帽翅。”他见孔尚任认真听的样子就接着说:
“ 帽翅有纱帽翅和相帽翅两种,艺人们表演的方法大致也有两种。一种是甩,就是帽翅上下闪动。一种是搅,就是 帽翅前后转动。纱帽翅的甩法有四种,即右单甩,左单甩 ,左右双甩和搅翅。前两种是左动右不动,右动左不动。左右双甩是双翅同时上下交错甩动。搅翅就是左右帽翅同时前后旋转。相帽翅的甩法有五种,即双搅翅,左右交叉搅,左右单搅,双翅同上同下,双翅异向旋转。艺人表演时,帽翅欲停则停,欲动则动,或停或动灵活自如,一般多用于表现戏剧人物冥思苦想,犹豫不决,或兴奋喜悦的心理活动。”孔尚任插话说:
“帽翅功据说是乱弹绑子独创的一种特技,在其它戏种里并不多见”。
“是啊”,他的朋友说,“最先表演帽翅功的就是山陕梆子,后来虽有其它剧种戏班也学乱弹艺人耍帽翅,但技艺差远了。”
“乱弹艺人饰演须生的还必须得会髯口功,这是须生艺人的基本功。分左右单打须,双打须和花耍须几种。单打须就是艺人用拇,食,中指抓住胡须的下部,用掸抖劲儿使胡须飞上帽翅。随后头微动,靠帽翅的弹劲打下胡须。双打须就是用拇食中指三根指头,抓住左右两须下部,用向上的掸抖劲儿,使胡须飞上帽顶,随即猛收颌,让帽翅打下胡须。花甩须就是双手分别抓住左右两边胡须,先左后右掸须上肩,在以右手食指捋右须下,并以左手捋中须,将中须扔至右须上。随后左转身,并以左手捋中左须,同时掸右须上肩。最后踢板带上右肩,落左腿成交叉状,右手指前放亮相。艺人们通过捋,掳,推,摆,端,绕,扔,挑,缠,咬,掸,抖,甩,吹,打,摊以及单打,双打,花耍这些动作,来表现,渲染戏中人物的心理情绪。”
他见孔尚任听得入了迷。就接着说:
“乱弹戏班的旦角艺人,必须掌握的两个硬功一是手帕功,二是水袖功。手帕功的表演动作就有转盘帕,滚盘帕,云手帕,衔帕,佛手花帕,飞盘帕等好多种。水袖功是通过拾,投,抖,搭,出,抽,挑,抓,打,甩,扬,转,绕,背,托,摆,冲,飞,翻以及云手袖,团花袖,波浪袖,车轮袖,托塔袖,单摆转盘袖,正侧重叠转盘袖,直冲展翅飞卷袖等技巧,用水袖动作的不同变化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心理情感。”
孔尚任是戏剧大家,他对戏剧的这些基本功是熟悉的。但他没有想到,流行于秦晋两地的乱弹梆子戏,竟能把这些基本功演绎的如此精妙绝伦。象平阳府乱弹戏班的这样的演出水平,象葵娃,屈九这样的戏曲艺人,就是送进京城,到宫廷演出,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戏迷朋友说:
“乱弹戏班各种角色行当绝活很多,比如他们表现身段的基本功就有圆场功,身段功,毯子功,翻功,跳转功,把子功等等,以后我天天陪您看戏”。
是啊,象乱弹这样的好戏谁不想天天看啊。可是孔尚任猛然想到,自己是被好友刘知府请到平阳府纂修《平阳府志》的,府志一编完,自己就要离开平阳府。以后那里还有机会看乱弹戏呢?这时候孔尚任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诗曰“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宫廷乐师。杜甫年轻时曾在洛阳听过他的演唱。此后几十年,由于四处飘泊,杜甫再也没有听过李龟年的演唱。直到杜甫晚年,临到快去世的时候,才在湖南潭州(今长沙)和李龟年相遇。孔尚任想自己回到老家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平阳府的乱弹梆子,千万不要象杜甫一样,在临终时才看到自己喜欢看的戏。想到这里,孔尚任心里感到一阵的酸楚。他多么想让平阳府地欢庆元宵节的花灯长久的悬挂着,让这些戏班子艺人们多演几场吧,这么好的戏自己一定要争取多看几场。
鱼櫵腹里有山河,季汉残唐眨眼过。
琐屑儒生谁挂齿?英雄只说将门多。
令孔尚任感到惊喜的是,在平阳府不仅戏剧繁荣,而且让人喜爱的评话在这里也很流行。平话,也叫评书,是在宋元时期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也是孔尚任最喜欢一种艺术。
这天吃过晚饭,孔尚任一人来到评书场听评书。说书人精湛的艺术表演和他们饱学的知识,让孔尚任很为感动。这些艺人们,胸中都装有一部朝代兴衰的历史。北汉,南唐的故事一眨眼的功夫,就让他们说过去了。但令孔尚任感到遗憾的是,在这些说书人的口中只能听到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像自己这样的读书人,他们是不会编成故事说唱的。想到这里,孔尚任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大抵兴亡非尔知,秦皇汉武事多疑。
凭君醒木敲千下,不是陈抟睡起时。
听着艺人们在那里书古道今,孔尚任心里不觉一阵波动,他想,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你说书人岂能说得明白?像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的故事也只是道听途说,有许多内幕,是令人疑惑不解的。现在世风日下,官场险恶,像自己这样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知识分子,早已麻木不仁,有谁还关心社会变革呢。这时,他不由想起了北宋初期的道士陈抟。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生于唐末。后唐中举进士不第,先隐于武当山九室岩,后又隐居华山,百余日寝卧不起,不问世事。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辞官不受。后宋太祖亦请他入朝为官,他谢而不受。平时醒时炼药,醉时高卧,人称世外高人。自己现在不是也和陈抟一样了吗。自己被罢官还乡,早已万念俱灰,任凭你醒木再重重地敲一千下,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了。因为现在还不是陈抟睡醒的时候。想到这里,孔尚任不觉长叹一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引得周围的人都朝他看。孔尚任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忙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冲周围的人笑了笑,并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