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节
献给母亲之歌
《母亲啊母亲》
李龙
曾经,曾经在你温暖的怀抱
享受你的爱,享受你的情
每当想起母亲带着慈祥的脸
我耳朵就响起你的声音
那时候
有苦有难
母亲你挡前面
有饥有饿
你让我先吃饱
有寒有冷
你让我先穿暖
每当心里想起你
我默念,我默念你的恩情
在最困苦的岁月
从不见你流泪
你的心里只有我
你把所有的爱送给我
你老了,你走了
我只有向你说
母亲,谢谢你给我的一切
我哼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已是五月天》
已是五月天
艳阳燃烧着苍穹
推高了云朵
云很轻
轻到无法触摸
又很远
远到摸不着
随风而飘
颤动,奔腾
急切的迷茫
有如深潭里的水
青苔乱草掩盖无法清
等待红霞夕阳斜
心吸晚风夜低垂
世事耗尽莫自夸
今是昨非自知拙
再回头
满目苍茫
落地晚风化晚节
总是徒劳一弹指
千载寒暑
皆是南柯一梦
朝朝暮暮
西风一夜尽如洗
揭开碧天听鸟鸣
谁说幻景虚名度
黄粱一梦犹自狂
独徘徊
江山一游云雾间
总看山和水
一解清愁梦
《等待夜半电话声》
已经是午夜十二点
电话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分地往前走
耗费了斑斓的时光
不过是一个等字
确如好久好久
使人等在黑夜里
就为那通约好的电话
风把见不住的树影
摇晃得沙沙响
人都已进入梦乡
听不到喘气声
外面的空间
黑得静得不敢往外看
电话线
你在一端,我在一端
时间从来没有停下来
让人心焦,只存一种希望的期待
夜越来越深
要说的话
已经沉淀在独特凋零的夜
支离破碎的思眠
又盼来等待的绝望
稀薄希望,恐怕会随着时光消失
黑夜承载着故事的桥段
因为等电话
只要电话铃声响
等待就不算长
然而电话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
依然在等待铃声响
《窃窃私语》
说穿了
只有壁垒相隔
却有壁声传语
铜墙铁壁
藏不了窃窃私语
曾经的回眸
已够传情
被禁锢的囚徒
落得只用指尖
点墙倾诉
失约的情欲
钢筋水泥墙
滴答滴答
墙声所及
不用隙缝
不用针孔
就能说话
翻身就是英雄
窃窃私语
只让时光翻白
让心跳,让心奔驰
那么忐忑
所有这一切
回眸一笑
已是历史的另一端
李龙(1945- )原名李朝来(Lee Teu Ley),另有笔名李浪人、向禾、白水、肖雨、李宁等,第三代华裔,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九都,生于新加坡,1964年毕业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曾肆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经济系。现任“新加坡(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新加坡文联)署理主席、国际汉诗学会名誉顾问,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莆田学院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顾问,新加坡禅武少林文化与武术协会会长,新加坡少林俱乐部顾问、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名誉社长、新加坡作家协会永久会员、中国福建南安武荣诗社顾问,新加坡美术总会名誉顾问;曾任《新加坡文艺》执行编辑,《新城小小说》总编,《新城小作家双月刊》总编,新加坡文艺协秘书长,南洋孔教会董事兼国家孝道推动委员会主席,全国黄国量小学生优越奖学金委员会秘书长。多次代表新加坡文艺界出席国际文学会议,如:“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亚细安华文文艺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等,并在会上发表文学论文。主要著作:散文诗:《只有浪涛知道》、《梦到风帆》、《热浪里的七颗水晶》、《燃烧的夕阳》、《生命的沉思》、《李龙散文诗选》及《贴在窗上的那一片天空》、《用土地凝成的心》、《甘榜情 土地情 故乡情》等;中短篇小说:《二叔一家人》、《结上结》、何必重逢》、《冷热宴会》、《困惑》、《截流》、《阿Q下南洋》、《新一代离乡人》、《村镇风雨》、《园丁的烦恼》、《炎热商情》及《那个老人胡印叔》等;长篇小说:《困惑的岁月》;传记:《诗乐和鸣比翼飞——音乐大师沈炳光与女诗人林枫》及《大德善女黄马家兰》;散文集:《沉寂中的呼唤》;诗集:《无根之花》;言论集:《李龙文学言论集》、《李龙睿语》等三十余册。曾获“蔡丽双全球诗歌比赛优越奖”及“世界华文诗歌比赛”优越奖等。2017年获得中国北京人人文学奖(散文诗)。2016年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小说奖;2017年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散文入围奖。国籍: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