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可以永远成长,但不能瞬间成熟
柳袁照
我喜欢树,树的形象,是我羡慕的榜样。 她沉默不语,每时每刻都在成长。
树的成长,不是成熟。树从来不理会自己有没有成熟的那一天,在她的记忆里没有这个概念。
我也不喜欢成熟这个词语,一个人成熟了,意味着她开始世故、开始圆滑,她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率真。
我更不满意,一个人催促另一个人赶快成熟,那是干涉别人生命的本意。
一棵树从不会对另一棵树提出要求,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喜欢与树对话,对话时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树与树是平等的。
请停止我们的说教吧,千万少用成熟这个词,这个词可能是对最美妙生命状态的亵渎,我们可以永远成长,但不能瞬间成熟。
2021年5月12日于榆次

树与我
这棵树站在我面前
像我的亲人也像我的朋友
就这样站着
从春天站到秋天
从不说一言
新叶长出来的时候
含蕾开花的时候
乃至结成果子的时候
两情相望
我还真不知道
是它站在我面前
还是我站在它面前
每一天
我都注意这棵树的变化
我还注意树枝上的某一片叶子的变化
从春天到秋天
这片叶子如何长大
颜色如何又随着季节深深浅浅
秋风乍起
满树的叶子即将飘落
深情款款
我还真不知道
是我站在这棵树面前
还是它站在我面前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