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青山终不悔,传承文粹写春秋
记者 云舒
走进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一位举止优雅,眉清目秀女教师在讲授国画书法的公益课。她就是艺术家.画家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高文宇博士。
继承探索与创新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如何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在继承上创新是高教授苦苦探索的问题。

当今社会,有人总是考虑自己怎样快速出名。而忽视传统文化底蕴研究与继承。
大写意花鸟——这是一座高峰林立,难于攀爬翻越的极峰啊!由于很难出成绩,几乎在这条道路上继续的艺术家们频域绝经,后继乏人。而高文宇一直坚守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她不断开掘自己心能与智慧,在继承与创新上走中华民族花鸟大写意之路。当她揣摩到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精粹那一刻,她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很久很久。成功是什么?是个人得失还是民族使命?

高明宇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 。
心血与创造筑成了可喜的成就。硕果累累,每一枚都是人生的写照和旅途的耀眼丰碑。

高教授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
1998年荣获黑龙江省《油画肖像》铜奖,。
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佳作奖,。
2001年荣获黑龙江省文联、省美协《庆香港回归画展》优秀奖。
2002年荣获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画展优秀奖。
2003年《兴安秋雪》荣获获黑龙江第三届花鸟画展银奖。同年该作品在全国环境保护书画大展赛”中评为二等奖。
2006年作品《秋韵》在中韩现代美术展获省优秀奖。
2008年作品《写意花鸟》荣获“2008年中韩现代美术交流展”优秀奖,2008年《春醒》在庆祝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美术大展中获银奖。
2009年作品《塞北早春》在“中国-哈尔滨第二十四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获银奖。2011年7月国画作品《梅》在首届“黑龙江省美术、设计、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评比”中荣获美术类教师组二等奖。
2011年8月出版专著《中国当代画家典藏—高明宇》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年《春醒》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画作品展中评为优秀作品。
2011年《鸟朦胧》被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评为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金奖。2012年《云里雀,雾里花》荣获中国美协《八荒通神—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获优秀奖, 2013年中国第六届中国名家花鸟画展作品《秋色遥望》获铜奖。
2014年《群仙秋至》荣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2017年《春光冉冉归》在第九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8年1月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银奖。
2008年出版专著《国画家报—高明宇》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2013年中国第六届中国名家花鸟画展作品《秋色遥望》获铜奖。
2014年《群仙秋至》荣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2017年《春光冉冉归》在第九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8年1月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银奖。
2008年出版专著《国画家报—高明宇》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2011年专著《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高明宇》获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年《云里雀,雾里花》荣获中国美协《八荒通神—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获优秀奖, 2013年中国第六届中国名家花鸟画展作品《秋色遥望》获铜奖。
2014年《群仙秋至》荣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2017年《春光冉冉归》在第九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8年1月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银奖。
2008年出版专著《国画家报—高明宇》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2013年中国第六届中国名家花鸟画展作品《秋色遥望》获铜奖。
2014年《群仙秋至》荣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2017年《春光冉冉归》在第九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8年1月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银奖。撰写专业著作四部。其中
2008年出版专著《国画家报—高明宇》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2011年专著《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高明宇》获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年出版专著《跟名家学国画—技法与小品》梅花;禽鸟两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2年4月第1版发表《中国画“写意”之小议》论文,出版单位云南出版社出版第六届全国艺术学院(长)高峰论坛论集。
2015年6月科研项目《中国北方花鸟画学研究》荣获年度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
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荣获省以上优秀作品近百篇。
《云中雀雾里华》第二八荒通神双年展获奖作品

高明宇接受过高等美术院校的“学院式”教育,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现为博士研究生)的习画历程不仅使她奠定了造型、笔墨、色彩、的基础,还使她集中西画学与古今理法于一身,全面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承继和发扬中国画传统对中国现代艺术建设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当她决心涉足“曲高和寡”的大写意花鸟画时,深深顿悟到“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道理。也就是说,没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没有中国的笔墨语言,要想在大写意花鸟上有所建树,侈谈所谓的创新,那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缘木求鱼,画饼充饥。由此,她重新返回古典,沉醉于白阳、青藤、八大、南田、任頣、缶老等历代大师的笔情墨趣之中,迷恋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现代大师的格调之中。“师古人之技”使她明白,写意花鸟不是徒有虚表,而重在内涵,集中体现在一个“写”字上。这个“写”字又凝聚了画家的天赋、胸怀、人品、常识、修养及书法、笔墨长年积累的功力。可以说是“一笔一墨见分晓,落笔瞬间见真功”,写意花鸟画的难度就在于此,其美妙神奇魅力也在于此。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绘画艺术是一颗璀璨明珠。怎样继承和发扬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精华,是高文宇大师始终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群仙秋至》
《春醒》第一届八荒通神双年展获奖作品
高文宇深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写意花鸟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实难见得笔墨精妙之佳作。传统笔墨功力的弱化,缺乏个性化的表现等诸多问题,让大多理论家和关注大写意花鸟发展的有识之士忧心仲仲,不免发出“后继无人” 的喊喟。呼唤大写意花鸟的新突破,开创大写意花鸟的新局面,成为盛世中国的时代需求和人民的心声。她身肩使命,艰难前行。一定要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道路上探出一条新路,

艺术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发展,但创新又离不开传统,这种辩证关系已被众多艺术家们所共识,也是高明宇所深刻领悟的。她在研习了近代大师的变革创新之路后,把他们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从传统书画入手而求古今通变的传统“延续性”画家;另一类是从西画入手而求中西融合的“开拓性”画家。前者如齐白石、黃宾虹、潘天寿等,其笔墨核心规范是书法用笔;后者如林风眠、徐悲鸿等,旨在“借洋兴中”。而高明宇选择的是以“传统笔墨”和“现代语境”的融合为审美取向,力求将传统笔墨融入到自己的花鸟造型中,并借鉴西方绘画中的现代构成,色彩等技巧完成写意花鸟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换句话说,高明宇始终立足于传统来探求创新,她的作品贯注着传统血脉,同时也贯注着自己的个性、气质、追求,即使有些作品吸取了现代西方绘画的一些手法,其情调意味也完全是中国式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中国笔墨的意趣。在抒写胸中意象时,她以笔墨形式表现主客之间,以适度的“不似之似”的把握为要旨,过之则易流于纯粹的墨戏,不足则缺少品位。她笔下的夏荷、秋菊、春兰、冬梅乃至飞燕、阳雀、白鹭、双鸭、雏鸡、翠鸟等,一看便知从传统中得来,但它们又立意造境、笔墨形态却又分明与古人作品判然有别。其点、线、面形成的节奏感,黑、白、灰的转换关系,以及她创造的风格图式,蕴含着诸多现代绘画的要素,无不充溢着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机和画家对于生命之美的由衷赞叹。其笔势的婉媚与泼辣、飞舞与凝重,其布势的开张与内敛、藏露与跌宕,在大笔挥洒的舒卷自如中,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显示出一吐为快的畅达和一种拨人心弦的韵律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