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红旗飘飘(一)
为了给新入职的二十几个新护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今年2019年建国70周年华诞大庆,对青年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职尽责,每一个人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病人,真正地成为大仁大爱的白衣天使,医院党委研究通过了夏雨露护士长的提议,决定由夏雨露护士长带队青年们进行一次红色旅游。
夏雨露在出发前精心挑选了几个红色旅游景点,计划好具体路线后带着青年们坐上大巴出发了。
红色旅游的第一站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
青年们从大巴车上下来,尽情欣赏夏日南湖旖旎的风光。当天恰逢阴雨天气,青年们只见湖沿岸柔柳如烟,烟霭似纱,雨丝如雾,湖波似鳞,让人不由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形容眼前湖面烟雨风光的著名诗句“烟雨漠漠雨疏疏”,无不抚掌称绝。
湖岸边停泊一艘画舫,讲解员告诉青年们,这艘画舫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所以后来被亲切地称为“红船”。1921年7月底,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共13人在这艘船上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议程,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面对当时的满天风雨阴霾,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呼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啊,南湖浩渺烟波,有幸见证了风雨阴霾中即将给百年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64年,曾在这艘船上出席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
革命声传画舫中,
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蒙访旧踪。
彭真同志于1991年3月18日登临这艘纪念船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讲解员最后满怀激情地告诉青年们说:
“你们看哪,南湖红船船首向东,迎接着东升的旭日,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光明、永放光芒!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政党就诞生在这艘小小的船上,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啊!”
青年们瞻仰这艘红船,都沉津在讲解员充满激情的讲述之中,全身热血沸腾。
夏雨露护士长向青年们补充说:
“孩子们,今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再过两年到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们党100周年华诞!98年前,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红船就是从嘉兴南湖启航,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无数的惊涛骇浪,到现在我们的党越来越伟大,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幸福,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有希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百折不挠,百炼成钢!
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衷心期望你们青年一代:一定要牢记红船精神,发扬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做党的忠诚儿女,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希望在你们身上啊!”
青年们被夏雨露护士长的肺腑之言深深的震撼和打动,他们都好像在入党宣誓似地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拳铿锵有力地发声:
“我们一定要做党的忠诚儿女,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青年们的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南湖湖面,激起串串涟漪!
……
当夏雨露特地问英若兰参观红船后有何感想时,英若兰激情满怀地说:
“百年前13位有志青年在这艘小船上高举起镰刀、斧头的红旗,从那时候起就彻底改变了黑暗的旧中国,创造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我和今天入职的护士们也是青年,我们是21世纪新中国的90后、00后青年,我们也应该有志,有志薪火相传,继续高举革命先辈交给我们的红旗,把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当前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
夏雨露为英若兰的话赞许地点头。青年们听了也都在点头,他们觉得英若兰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红色旅游的第二站是江西井冈山。
井冈山位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崇山峻岭,地势险要,1927——1928年,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在这里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夏雨露护士长带着青年们品尝了当年红军常喝的南瓜汤,游览了著名的五大哨口,站在黄洋界吟诵纪念碑上铭刻的毛主席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红色旅游的第三站是江西省瑞金市。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瑞金这片红色的热土,当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只有24万人,却总共有11万人参加红军作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向青年们讲述了一段震撼他们心灵的往事:
1934年11月,在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中,红军师长陈树湘身受重伤被国民党匪军俘获,陈树湘醒来时看见自己躺在敌人的担架上,敌人正为抓获他得意洋洋。陈树湘不愿当敌人的俘虏而被敌人侮辱,他当即大喝一声,奋力用手绞断自己的腹部被子弹打得裸露在外的肠子,壮烈牺牲!
青年们听到这里,眼眶里都盛满了泪水,对革命英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肃然起敬!
夜已经很深了,在瑞金的一家旅馆,同房间的肖雯雯、周思思、谢蓉和孙可以都已经入睡,英若兰却久久没有入睡,她把白天在红色旅游景点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在日记里,最后写下一首小诗倾吐自己的心声:
英雄断肠为主义,
一腔热血染红旗;
我辈青年继遗志,
复兴中华慰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