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是吃亏奉献精神的诞生地,是追逐农民八个梦想的奋斗地,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地。
在这里,有一位李连成支书,在任30年,吃亏奉献、务实重干,心系百姓,风雨兼程。在李连成吃亏奉献精神的感召与引领下,西辛庄村群众埋头苦干、风雨兼程,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西辛庄村由穷到富的发展历程,是吃亏奉献精神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党不断引领农村发展的有力彰显。
一、“吃亏奉献精神”的起源
从贫困村到模范村: 西辛庄地处黄河半滩区,土地呈碱性土壤,地里是“只长盐碱不长庄稼”,农作物生长缓慢,粮食收成非常少,亩产最高不超200斤,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李连成吃亏奉献精神的感召与引领下,西辛庄村群众依托实际、整合资源,实现以积极、稳健的步伐振兴乡村经济。目前,西辛庄村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已经迈入了全面小康。
西辛庄村 作者供图
从致富能人到名支书:李连成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极度贫困,成家立业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发展的讯息,先是远赴山西拉煤,再到新疆打工,而后又回乡进行蔬菜大棚种植。他以一个农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1年8月,西辛庄村两委换届选举,群众穷极思变,选举41岁的李连成为村支部书记,期盼着在他的带领下,打开一条致富的快速通道。
经过李连成与西辛庄700余名群众30年来的拼搏与奋斗,西辛庄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村。李连成连续4届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调研时接见给焦裕禄干部学院学员作报告的李连成,并对他“群众反对啥,咱就不做啥;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群众路线的生动理解,提出赞许。2019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上,李连成以农民的八个梦想向总书记汇报,总书记对其发言表示认可并进行互动。李连成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30年来,李连成的吃亏奉献精神,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每一天,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吃亏奉献精神生动鲜活的呈现。
从“小学院”到大阵地:为深入贯彻落实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深入挖掘李连成吃亏精神、奋斗精神、拼搏精神、斗争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擦亮吃亏奉献精神教学品牌”的要求,把“连成现象”变成“连成群体”,涌现更多“连成式”好支书,2016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应运而生。

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 作者供图
学院始终围绕吃亏奉献精神,紧盯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瞄准农村基层干部这一特定群体,通过有效掌握村支书成长规律、精准把握村支书培训规律,为农村发展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力、领悟力、执行力,成为了平面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新平台和全国最大最专业的村支书培训基地。
二、吃亏奉献精神的内涵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问题都克服了不同的困难,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完美诠释,更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下,“吃亏奉献”是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位于西辛庄村室门口的吃亏碑 作者供图
“吃亏”是灵魂。西辛庄村办公楼门前,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李连成手书的九个大字——“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甘于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治智慧。党员干部只有淡泊名利,甘于吃亏,勇于吃亏,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才能树立权威,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李连成认为自己吃了亏,只是一个人的“失”,但群众得到了利益,集体得到了利益,工作开展了,群体和谐了,村子富裕了,以小失换来了大得,就值得。他把肯吃亏、带头吃亏,视为当好干部、推动工作的方法和艺术,视为共产党人赢得民心、凝聚力量的高尚人格。
“奉献”是本质。总书记指出,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作为全村发展经济起步最早、思想最活跃的能人,李连成选择了奉献集体,选择了奉献群众。无论是李连成将固定资产100余万元的纸厂,作价68万元卖给全村人的故事,还是带领村委班子每天义务劳动,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义务讲课的行为,都是他奉献精神的体现。
“实干”是要义。艰苦奋斗、务实重干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是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表率。幸福生活不是等来的,乡村振兴也不是写出来、喊出来的,只能踏踏实实地干出来。30年来,李连成总是早上不到5点钟就起床,晚上11点前很少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与发展上。用李连成的话就是“当干部就要带头干事,领导就要领着干活”“说得再好,说得天花乱坠,不干等于零”。
“清廉”是本色。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如果党员干部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我从来不觉得俭省节约是丢人”“只要当一把手的不乱花一分钱,就没有一个乱花钱的”......李连成当选支书那天,向全村百姓发誓“我要是喝村民一盅的酒,你把舌头给我割掉,我要是乱花村里一分钱,你剁我手指头”,30年来,村里招待费一直为“零”,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得到了西辛庄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弘扬吃亏奉献精神的探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通过5年的不断积累与开拓,形成了吃亏奉献精神特色党性教育品牌,村支书能力锻造品牌,精通优秀村支书成长的科研品牌以及高质量保障培训的管理服务品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下,要想谋新篇、开新局、启新程,实现党员干部受鼓舞、振兴工作有提升,仍需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乘势而上,让吃亏奉献精神绽放新的活力,让“吃亏”学院为振兴乡村提供持续动力。
在培训体系上,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建立专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组织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二是科学制定培训规划。统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进行相关培训。三是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计划审定、教学过程、经费落实等方面统筹保障作用。
在设施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对重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增加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解决场所不足、经费不足、软件不足的问题,助力学院成为基层干部提高政治素质的“大熔炉”,提升基层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素质能力的“训练场”的发展道路上,提速加油。
在氛围营造上,发挥联动效应。围绕吃亏奉献精神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办学理念、成效,精心谋划、拓宽渠道、突出重点进行“大宣传”,由宣传部门牵头,制定专项宣传方案,网信、报社、电视台等相关单位配合做好持续宣传工作,实现氛围营造有格局、广宣传、入人心。
(作者单位: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
来源:《党的生活》杂志 强国号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