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之八)
第五章 毛泽东的十个子女
毛泽东一生,结过四次婚,除罗氏外,前后和杨开慧、贺子珍、江青三个妻子共生育有十个子女。其中,儿子六个,女儿四个。
一、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三个小孩
毛泽东与杨开慧从1920年冬同居成婚,到1927年9月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岗山,一起生活了七年,先后生育了三个儿子。
1922年秋,杨开慧怀孕已经足月了。可是到了10月上旬,还不见生产的迹象。老人劝她:“多活动活动,也许有些作用。”
于是,杨开慧在母亲陪同下过了湘江,到岳麓山去游玩了一天。这一招还真奏效。第二天,杨开慧便开始阵痛。
当时毛泽东正在组织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不在家。其母亲把杨开慧送到了湘雅医院。经检查,认为是难产,需进行剖腹手术准备。动手术就要签字,但丈夫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后来,只得求助于和毛泽东一起参加过驱张运动的新民学会会员李振翩医生。
10月24日早晨,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降生了,母子都平平安安。
10月26日,儿子出生的第3天,毛泽东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毛泽东接过襁褓中的儿子,仔细看着,然后开怀大笑说:“我毛润之也后继有人了!”回到清水塘后,毛泽东为儿子取名毛岸英。这时,杨开慧21岁,毛泽东29岁。
1923年12月,毛泽东的第二个儿子毛岸青在长沙板仓外婆家出生。
1924年5月,毛泽东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于是,杨开慧携带岸英、岸青来到上海,协助毛泽东办报。1925年8月,毛泽东到广州主编《政治周报》。冬天,杨开慧携着二子也到广州参加妇女活动。
1927年2月,毛泽东和杨开慧先后到达武昌。1927年4月4日,时值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这一天,正是武昌农民讲习所开学典礼的日子。虽然杨开慧面临产期,但毛泽东忙着农讲所的工作,无法陪护在爱妻身旁,杨开慧只得自己去了武昌医院。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三个儿子岸龙呱呱落地了。到了第四天,毛泽东终于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医院看望妻子和新生儿子。
为了革命,全家人经常居无定所,东奔西跑。对此,毛泽东曾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
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杨开慧和三个小孩随毛泽东从武汉返回长沙,住在母亲老家板仓,直到1930年10月被捕。
杨开慧被捕时,三个小孩一起被关入狱中。开慧牺牲后,经托人疏通说情、作保,三兄弟才被释放出来送到外婆家。
鉴于当时的危险处境,党组织决定把他们转移到上海。
1931年春节前的一天,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叫开了杨家的大门,朝杨母三鞠躬,并对开慧烈士的牺牲表示哀悼。随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和几十元钱。从笔迹看,此信出自毛泽民之手,信中嘱咐将岸英三兄弟送到上海。商人交待,起程定下后告诉长沙的一家商号,上海到时会有人来接。
当时,毛泽民和前妻钱希钧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周恩来决定下,毛泽民把三个侄子送到由红色牧师(地下党员)董健吾以中国互济会名义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学习生活。
1931年4月,年仅4岁的毛岸龙因患痢疾,医治无效夭折。
1931年春,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也被迫于1932年3月解散。此时,毛泽民夫妇已离上海赴苏区工作,岸英俩兄弟只得由董健吾带回家收养。后因白色恐怖严重,懂健吾又去武汉工作了。自此,岸英俩兄弟生活无着落,只好在上海街头流浪生活。
后来,岸英、岸青到一个烧饼铺当学徒,挨打受骂,受尽折磨。一天,兄弟俩逃出了店铺,靠捡破烂、卖报纸、帮助推人力车维持生活。他们缺吃少穿,无固定场所睡觉,蓬头垢面,常遭人白眼,直至打骂。在流浪生活中,毛岸青被洋巡捕打成脑震荡,耳朵也被打坏。兄弟俩在上海历尽千辛万苦,足足过了4年流浪生活。
直到1936年,上海党组织才找到了岸英、岸青。两个流浪儿见到亲人,倒不完一肚子的苦水,委屈地哭了起来。
1936年6月,董健吾以朋友小孩之名托张学良将军帮忙办理出国手续。张学良满口答应,并资助法币10万元,趁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带岸英、岸青和董健吾之子董寿琪一起乘上一艘叫做“康脱罗梭号”的法国邮轮,经香港、西贡、孟买、马赛港,在巴黎停留了半年后,直到1937年初,岸英两兄弟终于得以进入苏联。
此时,毛岸英15岁,毛岸青13岁。他们被送进了莫尼诺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在苏联的俄文名字叫“谢廖莎”,毛岸青叫“戈勒”。在这里,他们有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并也感受到了后来来的贺子珍无私、伟大的母爱。贺子珍对后去苏联的娇娇,倒时不时要打、骂一下,但从来没有碰过岸英和岸青一个指头,每次和他们说话,都轻声细语,充满着爱的温情,使兄弟俩倍感温暖。
毛泽东对两个儿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也十分关心。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回来了兄弟俩的照片,毛泽东喜出望外。此后,父子之间常有书信来往,毛泽东也寄去了自己的一张照片。1939年8月,毛泽东又写去一信: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喜欢!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
为你们及所有的小同志,托林柏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 泽 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战火越烧越烈。已经20岁的毛岸英想去学军事,他的请求得到了苏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曼努意尔斯基将军的特别批准。岸英立即到了苏军的苏雅士官学校学习,投入了紧张的军事学习生活。
不久,毛岸英加入了联共(布),成为一名光荣的苏共党员,并获准参战。后来,毛岸英在坦克部队担任了连队指导员,参加了攻克柏林的战斗,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夸奖说:“谢廖沙,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
1946年,毛岸英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日夜想念的父亲身边。这对离别了19年的父子,终于相聚一起了。毛泽东仔细打量着儿子:高高的个子,英俊的脸庞,特别是开阔的眉宇间,既看得出母亲的倩影,也保留有父亲的遗传特征。身穿苏制呢大衣,脚踩牛皮鞋,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毛泽东又仔细询问了岸英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严肃地说:“岸英,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还需要上另一所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送你去好吗?”岸英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毛岸英背着小米、菜籽和被包去吴家枣园“劳动大学”。临行前,毛泽东嘱咐儿子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特殊,虚心学习,踏实劳动。
毛岸英在枣园锻炼了50多天后回到延安,身子晒黑了,手上起茧了。毛泽东见了,风趣地说:“好呀!这就是你的毕业证书。”
1948年,已二十六岁的毛岸英在西柏坡和年仅十七岁的刘松林开始交往,谈起了恋爱。刘松林原名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和革命老人张文秋的女儿,也是毛泽东的干女儿。当毛泽东获知他们在谈恋爱后,内心十分高兴儿子能与干女儿相知结合。一次,曾当着张文秋的面谈起了儿女婚事,双方都很满意。
毛泽东对毛岸英的婚事虽然满心欢喜,但原则性却很强。一天,毛岸英向爸爸提出要和刘松林马上结婚,毛泽东却没有同意,理由是刘松林还不满十八岁,还未达到当时规定的结婚年龄。毛岸英对父亲说:“爸爸,其实也差不了几个月了。”但毛泽东严厉地回答:“差一天也不行!”
北京和平解放后,毛岸英曾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1949年10月,刘松林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毛泽东同意他们结婚。那一天是星期六,中央政治局要开常委会,晚上就把常委和各位夫人都请了来,由毛岸英自己安排操办,吃了一顿腊鱼、腊肉和几盆蔬菜等家常饭。吃完饭,常委们又去继续开会。由于新房不在中南海而是岸英工作的院子里,岸英怕回去后同事们要来闹新房,就拉着刘松林到紫光阁去看电影了。
看完电影,常委会也已结束,岸英、松林就向爸爸告辞。这时,毛泽东从房间里拿出一件黑色旧大衣,对岸英说:“这件大衣是我去重庆谈判时穿过的,就送给你当结婚礼物吧!”看到松林站在旁边,又觉得此话欠妥,于是又说:“白天,大衣岸英穿。晚上,你们两个一起盖,思齐也有份噢!”(待续)

编者简介:杨雄彪(又名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任税务稽查局局长8年,在参与查处共和国第一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中,荣立三等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