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 技 之 花 】
看完东皋先生转发的李丽萍顶碗视频,记忆回到四十二年前的1977年元月。那是四人帮倒台,十年动乱结束后的首个辞旧迎春前夕,武汉杂技团到鄂西北巡演,年青的我在十堰市郊区一个露天舞台观看了该团演出。岁月流逝,过程淡去,但有二个节目至今难忘。一个是〈口技〉,一个是〈顶碗〉。

口技为男性演员,名字记不清了。只见他口对着悬吊的麦克风,巧妙地调动两片嘴唇和一条舌头,一连串有节奏带音乐感的声音便随口而出:从鸟叫虫鸣、雨打风声,锣鼓钹罄、箫管琴筝;到雷炸浪击、虎啸馬嘶,机器运转、马达喧腾。真是功夫奇特,无所不能;学那象那,维妙维肖。孤陋寡闻的我首次见识如此江湖奇技,内心已自赞叹不已。

演出的压轴节目是〈顶碗〉,当主持人报出演出者为“夏菊花”三个字时,台下观众似乎期待已久,立即响起了热烈欢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时是冬日下午,寒气袭人,只见一位女神身着霓裳轻装。春风满面,光彩照人;步态轻盈,如仙女降临。从容夹碗过头,举脚探海,拐子倒立,劈叉转腿;随之口咬鲜花,手托旋轴,动作轻巧物我浑然。旁边一对老夫妇感叹道:「宝刀不老,宝刀不老啊!」我奇道:「她那么年青,怎么宝刀不老呢?」老先生说:「你有所不知,夏菊花20余年前已是杂技之花,名扬四海的『顶碗皇后』了,十年浩劫失去舞台,想不到今日归来,风彩依然啊!」 而我在陶醉中更惊艳于:人体乃筋络骨骼血肉构成,不惑之年,还能如泥人张揑公仔那样随心所欲,突破极限改变形体。且是在承受负荷,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去绽放美丽的艺术之花,太不可思议了!

而刚才看到的这个视频,是六年后的1983年,李丽萍在国际大赛中,初试锋芒一举夺冠的顶碗表演。其春燕展翅,金鸡独立,柔术咬花,空翻旋转等等造型,与当年夏菊花如出一辙,皆是顶碗皇后的拿手绝活。而乌龙盘柱,单腿滚翻360度等,则是量身定制的新高难度动作。看来李丽萍当是夏菊花的传人无疑,且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在是可喜之事。时间荏苒,一晃眼又三十多年过去,不知这一绝技又传至第几代,还如当年的菊花绽放吗?兴感顿生,诗以记之:
随着悠扬環珮声,飞天搂碗展平衡。
乌龙绞柱腰肢软,雏燕旋玑体态轻。
旱地拔葱葱缓起,探头指雁雁徐行。
薪传杂苑莺初试,艺压群芳四座惊。
2019年5月 戏作于纽约

简介:
唐風,原名陈奕然,千禧年旅美,现居纽约。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纽约中华诗词研究班导师、巴黎五洲诗社顾问、上海格律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无邪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喜探索辩微,求古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