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卢萌为老敏而写的怪诞著作《失落的钦差》付梓面世,心中大喜。不由忆起我与二位老兄数十年来的神交过往,瞬间生出万般感慨来。
卢萌出过一本名叫《我是另一个汪伦》的书。并以汪伦为笔名写字为文,一直至今。他说,能让李白歌而诵之的汪伦,身上应该是汇集了无数的美德。他把自己命作汪伦,就是要以这个名牌朋友为榜样,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朋友们都很喜欢的朋友。有意思的是,他这个汪伦,现在却效仿着李白,写了一本书,把他的哥们老敏当成另一个汪伦来塑造了。
1992年,我认识卢萌的时候正在宣传部当着新闻干事。我年轻,他也年轻,是我接待过的记者里很精廋很干练奠定的一个角色。他喜欢来韩城,喜欢韩城的改革氛围,嗅出韩城是个出新闻的好地方。他在我的陪伴下,下农村,进矿山,采写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新闻稿。早早就展露出敏捷的才思和锐利的笔锋,从而被誉为渭南的四大才子。那时候,韩城改革中的风云人物王庚银、王景春、李林生、郑喜民、李全林等,都是经过卢大记者的推波助澜而广为人知。而每一次的采访,每一个稿子的完成,除了我的陪伴外,像影子一样不离其左右的还有老敏。老敏是卢萌大学里的同学,属于狗皮袜子没反正的坚刚关系。只要卢萌来韩城,老敏就像贴紧了的狗皮膏药,撕都撕不掉。有卢萌做媒,我在结识老敏之后,三人很快熟稔成打不烂的“铁三角”。一晃,我们情同手足的情谊就绵延过了30年。
那时候,卢萌特爱韩城,隔三差五就会窜过来。爱的理由很简单,一半因为有新闻,一半因为有哥们。他一来,就赖着不愿走。一待就是十天半月。这期间,老敏一定会冷落了老婆孩子,陪着卢萌睡宾馆。而卢萌则常常推了场面上的应酬,愿意让我和老敏陪着每天去吃夜市,吃红甜面、羊肉饸咯、羊肉胡卜和玉米面搅团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小吃。刚开始,独特的韩城饮食,很让卢萌吃不惯。但是吃着吃着,他就吃上了瘾。不但吃出了味道,还吃出了文化和情怀。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韩城吃货”。
卢萌的新闻写得好,作为同学,老敏的文笔也不赖。早在大学时代,老敏就就悄悄地学写小说了。写出的书稿攒了厚厚半箱。我有幸见过那些手稿,甚至还深读了其中的几部。说实话,小说写得很好,情节生动,人物饱满,一看就有着很厚的文学底子。其中有一篇印象最深,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缠绵爱情。老敏很坏,专门把男主人公叫成卢萌,塞进去很多让人看了脸红的细节。遗憾的是,走出校门后,老敏丢了这个爱好,改行去写对联和祭文了。我在想,如果老敏继续坚持着他的小说创作,到了今天,他俩谁写谁还真的说不定呢!刚开始,老敏是个老师,教过中学,还教过技校。后来他跳槽去了机关。他曾自告奋勇下到村上当了村官。吃在村里,住在村里,给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因为表现优异,还被评为过优秀下派干部。可惜,如此卖力的表现,最终未能换来期望中的提拔。老敏有些失落,整日郁郁寡欢。卢萌知道后,专程赶来韩城开导。他给老敏说:你是个老实娃,最好不要当官,当官吃亏哩。老敏不服,问卢萌他不当官当什么?卢萌幽默,说等他当了皇帝,就封个钦差大臣给老敏,啥苦都不下,每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差事比当官美多了!老敏一听,苦笑一声,从此真的不再思谋当官的事。任由着性子,自由地活着,无欲无求,滋润得像个古时候的员外。
不经意的一句戏言,轻松就化解了老敏心中的郁结。这个功劳,与其说是卢萌开导有方,倒不如归因于神秘的缘分。也许就是命里注定,老敏结就的疙瘩,只认卢萌来解。就像最初两人因为口角卢萌要揍老敏,最终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一样。中间发生了什么,外人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是稀里糊涂。所以啊,缘分这个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卢萌工作在陕西日报,在渭南驻站,一蹲就是10多年。他想过有朝一日还会来韩城驻站么?神仙也想不到啊!偏偏韩城在2012年被列为省内计划单列城市。老敏开玩笑说,老卢啊,韩城一升格,说不定你们报社会在韩城设个记者站呢,保不准会让你来当站长哩!本来是个玩笑话,结果没过几天,报社领导真的就找了卢萌谈话,让他到韩城去驻站。卢萌喜出望外,大骂老敏是个神婆子,能掐会算。老敏更是高兴,给我感叹,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又能和这货搅到一起过日子了!
卢萌一到韩城,老敏就像手握了尚方宝剑一样,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婆:以后,我就得天天陪卢萌了!老婆以为玩笑话,谁知老敏真的就搬到卢萌的宿舍,一夜一夜地不回家了。卢萌的宿舍很大,三室一厅,两人完全可以一人住一间,可他俩偏偏伙着住,在一间房里安了两张床,理由是晚上睡觉前便于天上地下的胡谝神聊。就这样,除了8小时的工作以外,周内的其他时间,老敏的老婆是见不到老敏的。老敏的业余时间都陪着卢萌去吃饭,去散步,去爬山了。起初的日子,卢萌不热麻将,两人的日子过得简单而高雅,散步不忘吟诗作对,归来不忘着笔写字。卢萌来以前,老敏对于书法,一窍不通。谁知几年下来,现在的老敏,已经能提笔给人写对联了。卢萌在韩城住了8年,老敏不离左右,陪伴了8年。8年是段很长的岁月,浸淫期间,两人创造和积累了无数有趣的故事。他们在故事里,不是你掐我,就是我掐你,从来没有安生过。双方的攻击实力难分伯仲,有时候老敏的真理会败在卢萌的气势面前;有时候卢萌偶尔的错误会成为老敏揪住不放的死穴。这样的攻防争斗,给卢萌的为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也许是职业习惯吧,当记者的卢萌有个嗜好,喜欢将生活里有趣的点点滴滴诉诸笔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几乎都被他记录了下来。日积月累,竟然积攒了很多关于老敏的“段子”。有好事者提议,何不将它集结成册,弄成一本书呢?卢萌深以为是,真的就出了这本老敏趣事录,还煞有介事地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老敏。
这件事让我感慨万千。当记者30多年,卢萌笔下写过的文章足有千万字。作为弟子,我几次劝他,能不能给自己再出一本书呢?我甚至帮他都想好了书名:《走过寂寞的迁徙》。一来是对自己新闻生涯的一个总结,对有志从事新闻的后生留个值得学习的教材。二来还能卖几个小钱,改善一下生活。可是任我再是鼓动,他始终心松得很,不当回事,一推再拖,终于不了了之。而给老敏出这本书,他却上心得很。说干就干,毫不犹豫。还不让人帮忙,自己编辑,自己校对,自己策划出版方案。
我在想,能给朋友庆生专门写本书,这事除了卢哥,谁还能做得出呢?当年的李白,写给汪伦的也不过区区四句诗歌而已。而卢哥写给老敏的,洋洋洒洒,竟是厚厚的一本书。我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一个人听了这样的故事,都会深深地被感动。平凹先生说,活得有趣,才是生命的正能量,在有趣的事情上多浪费一些时光,不要让忙碌淹没了生命中的美好。有趣的老敏和有趣的卢萌,用一本有趣的书,很好地印证了先生说过的这段话。
5月12日是老敏58岁的生日,卢萌捧着一本《失落的钦差》,就像捧着一尊硕大的蛋糕,将让老敏深深地陷入感动里。我相信,同时被感动的,将还有很多很多和我一样知道他们故事的人。

编辑:赵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