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取华山——英雄刘吉尧的华山情
作者 段清华

图片:作家诗人和老英雄刘吉尧合影
1949年6月1一19日,西北野战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派岀以参谋刘吉尧带队,侦察员孟俊甫、杨承东、杨广成等10人组成的侦察小分队从华山黄埔峪进山,夜袭北峰智取华山。
《智取华山》电影中刘参谋的原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陕西军分区大荔路东纵队作训科的连职参谋,曾任陕西省军区顾问、于2011年国庆91岁高龄去逝的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对西岳华山有着特殊的情缘。在智取华山72周年纪念日和刘老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再一次追忆过去缅怀英烈!
72年前的那个晚上,他带领6名侦察班战士,在向导王银生带领下,奇袭华山北峰,以少胜多、智取华山 ,建立了盖世功勋。12年前的今天,在西安莲湖路劳武巷陕西省军干所刘老居室的小客厅里,有一块蒲城县县委政府于2000年“八一”赠送他老人家的牌匾上是这样写的:“人民的功臣、蒲城的骄傲”。其实,他不但是蒲城人民的骄傲,也是陕西人民的骄傲,更是我军历史上的骄傲! 我在小时候看电影《智取华山》时,曾深深地被电影中他的勇敢果断和机智多谋所吸引。两届高考落榜之后,我曾毅然报名参军,在西北边陲警营度过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也曾与许多将军和传奇人物近距离接触过。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转业脱下军装的第三年,我在省电视台、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举办的“八勇士重走智取华山路”活动中,竟和刘老从相识到相知,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交往,成了忘年交。
04年6月初,我当时作为渭南广播电视报特约记者,被邀请参加“八勇士重走智取华山路”的宣传活动。因为我是华阴人,又曾在88年组织华山玉泉文学社的同学重走过智取华山路,因而对组织这次活动的深远意义理解透彻,及早地和华山旅游公司、母校华阴华山中学的老师同学取得联系,写出了活动新闻通稿。还联络渭南市知名藏头曲大师董老山先生为“八勇士重走智取华山路”、“纪念解放华山55周年”书写了藏头曲作品。6月15日下午赶往华山准备参加6月16日的纪念活动和“八勇士重走智取华山路”启动仪式时,被安排和刘老住隔壁。晚饭之后我和刘老不期而遇,在金穗宾馆的二楼服务台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刘老人很随和,在详细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后,不无感慨地说:“解放华山的时候我才28岁,如今老了,年纪大了,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但恐怕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了,还是你们青年人,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啊!”、“解放军打华山时,土匪头子和国民党军队企图借华山天堑负隅顽抗,但人民的正义战争是势不可挡的,为了减少伤亡,纵队派我和杨建东、孟俊甫等八人在华山东线侦查另一条上山路线,我们完成侦察任务后,于49年6月15日凌晨夜袭北峰,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很快我们就拿下了北峰,打破了敌人的梦想,迎接大部队上山和平解放了华山。当年给我们带路的山民王银生是功不可没啊!”“解放华山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 认真聆听刘老的叙述,老人的谈话中充满着对当年一起战斗过的战友的怀念之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年智取华山一举成功的喜悦和骄傲之情。刘老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西安军分区副政委的位置离休后,一直都非常关心华山经济文化的发展。每年的解放华山纪念活动,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都尽力参加。他还应邀到全国各地给青少年讲解放华山的传奇故事,让年轻人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从而珍爱和平时光,远离战争纷扰。04年开春后,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摄制组曾多次登门采访他,并请他再上华山,在黄甫峪三岔口、北峰解放华山纪念亭、千尺幢、百尺峡等地,旧地重温当时解放华山的情景。这次“智取华山路”活动,他还精心题写了“智取华山”四个行楷榜书大字,现已被凿刻在北峰东侧当年侦察班偷袭上山山道旁的石崖上。
刘老还告诉我:退下来之后,除了应邀去全国各地作革命传统报告和反腐倡廉教育之外,就是和省书画院的老友们喝茶聊天,练习毛笔字,他和陕西书画研究院盎然、吴三大先生和长安派画家肖焕走得最近。他和肖焕交流写字画画的体会,互相勉励,共同提高,在进入21世纪和近几年里,两位老人还一起捐资助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全国享有盛誉。 04年6月,刘吉尧老人虽然年纪已八十有三,但精神矍烁,思维敏捷,在北峰活动时,几位年轻人都欲搀扶他 ,他坚决地摆手示意,自己可以下来,不要任何帮忙。在当天活动过程中,他主动招手让我和他在北峰解放华山纪念亭照了合影,留下了难忘的一瞬间。04年8月3日,渭南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邀请刘老给机关干部作清廉从政报告。刘吉尧的女儿刘英平女士和华山旅游公司刁海峰先生先后打电话将这个消息通知我。我及时与渭南广播电视报、渭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取得联系,邀请刘吉尧老人参观了新建成不久的渭南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在电台“秦东热线”栏目和听众进行了50分钟的交流,之后又给渭南广播电视报题写了“向渭南广播电视报读者问好!”等书法作品和题词,还与原报社社长兼总编,现任渭南人民广播电台、《黄河声屏》杂志总编殷满仓等合影留念。
06年10月10日,陕西书画院渭南分院成立时 ,我曾电话邀请刘吉尧老人参加,不巧老人去北京有重大活动脱不开身,托人送来一幅作品表示祝贺。
2007年元月31日,我和渭南书画院院长雷社艺、副院长杨克忠同志带着书画礼品,去西安军区干休所刘老的住所看望他。车一进大院,就看见刘老早早地等在门口迎接我们,并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休息,还特意为我们一行三人每人写了一幅书法作品。交谈中,刘老对渭南书画院领导的亲临慰问表示衷心感谢!并嘱咐我一定要及时地将华山和故乡书画界的最新消息及时通知他。他随时都准备为华山做些什么。每年的智取华山纪念日,老人都不顾年迈,亲临华山,与登临华山的八方游客和华山旅游公司的干部职工抚今忆旧,缅怀先烈。2007年4月16日,雷社艺画鹤展在陕西书画院举办,刘老在我和他女儿刘英平的陪同下,认真的观赏了八个展厅的百余幅作品,一再说:“好!不容易。”为家乡的画家加油鼓劲。还不顾86岁高龄站着参加完画展庆典。书画友人、观展者争相和他合影,他也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
2009年6月,宝鸡日报总编室一位主任通过网上得知我的电话,亲自打电话给我,认真询问了刘老的身体状况,并邀请我带路,和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侦查班长,把红旗插上华山西峰顶的崔朝山的大女儿崔宝珍一起去刘老家认门并作专题采访报道。“刘伯,我是宝珍啊!还记得我吗?1983年,我父亲病重时,我来您家里捎话,您还和一位老伯到宝鸡 184医院看过我父亲!”“你是崔朝山的大女儿宝珍?对了,我记起来了,你来过我家里!”话未落音,刘老英雄已是泪沾双鬓。老人满头白发,双眼炯炯有神,虽说已是88岁高龄,但反应敏捷,声音洪亮,豪气不减当年。“你先坐着!我上楼取件东西……”趁刘老上楼,记者四下看了看,客厅的陈设极为简单,两张沙发早已褪色,靠窗子摆着一张四方小饭桌,唯墙面上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元勋的合影及有关部门赠送给老人的牌匾,似乎仍诉说着往日的非凡。“不愧是经历血与火考验的战斗英雄,清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直没有丢。1983年,我来刘伯家时,这张小饭桌曾摆在墙角,多年过去了,只挪了个位置,其他什么都没有变!”宝珍感叹地说。不一会儿,老人拿来一张小纸片,戴上眼镜一字一句念起来:“战友崔朝山,家住宝鸡市金台区西关 160号大院。妻子侯建银,陕棉十厂工人。大儿子崔宝秦,先当兵,后在宝鸡市氮肥厂工作,大女儿崔宝珍、小儿子宝军、小女儿宝玲,我记得没错吧!你就是宝珍,那时候还是个小姑娘!这纸条在箱子底压了几十年,我给你家写过多少封信,可都没有收到回信,真想你们啊!”刘老亲切地拉着宝珍的手,泪水又夺眶而出。“我家那地址早变了!宝鸡旧城改造,那里拆掉盖起了大楼,连我也认不出来了!”宝珍回答道。“你父亲去世后,你母亲她老人家还好吗?” “我母亲 2005年也去世了,去年过的三周年!”“她怎么走得这么早,真可惜,她现在要活着,正好也 80岁了,娃你咋给我不打个电话或写封信?我真想去看看老战友的家里。这么多年来,当年智取华山的战友生病的生病,去世的去世,现在孤零零地只剩下我一个‘光杆司令’了,与他们的子女也失去了联系,真不知道现在晚辈们生活得怎么样?真想念啊!”“您放心,我们过得都很好,只因为搬家后,粗心大意丢失了通信地址,就和您失去了联系。您 1983年来我家时,和您一起来的那个伯伯叫什么?”崔宝珍急切地问道。“他叫王银生,是当年带领我们上山的樵夫,没有他,我们插翅也飞不上华山北峰。可惜前几年,王银生也去世了!”刘老还说,今年 5月初,中央电视台录制纪念新中国成立 60周年电视节目时,还邀请他去了华山。到了华山才知道,华山管委会在北峰建起了一座“智取华山八勇士”石刻雕像,刻得惟妙惟肖,让世人永远铭记那段峥嵘岁月。“你父亲出身贫寒,老家在山东,逃荒到陕西,那时候,他刚从国民党伪保警队起义,就光荣地当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米八的个头,身体很棒,我最喜欢他了!还是我把他从侦察班要到小分队来的!” 谈起战友崔朝山,刘老打开了话匣子,仿佛他正带领着崔朝山等勇士,硬是从万丈绝壁上向华山天险攀爬……2009年6月中旬的一期《宝鸡日报》副刊上就以《追忆一级战斗英雄崔朝山》为题,报道了当年智取华山的经过和崔朝山坎坷的一生。华山是萦绕在刘老心怀,挥之不去的情结。
据刘英平大姐介绍说:只要华山方面有什么活动,老人总是不顾年迈届时参加。一回忆起解放华山的情景,老人就象重回当年岁月,气冲云霄。有空时,他经常翻看当年的旧照片,叙述当年传奇经历。当年智取华山的情景至今仍如过电影似的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永远也挥抹不去。当时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他写的关于解放华山和戎马一生的回忆篇章有机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得以出版,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又一个十年过去啦!刘老英雄的在天之灵不知道是否能预料到,如今在华山景区即将智取华山的情景搬上大型舞台音乐剧的舞台,用灯光音乐加实景的艺术形式再现当年智取华山的传奇。
我在6年前的智取华山纪念日还即席赋诗一首:华岳惊世险勇士智克难神兵从天降红星耀河山先后有尹彦保、李如钢、吴辽西、袁开选、李亚权、张向鸿、吕根文、张秦、毛全梅、吴倩、岳建云等近百名社会各界交化名流及书画家将这首诗题写为书法作品。阎树鹏老师还将以诗配画的形式纪念智取华山这一伟大壮举。在智取华山72周年和英雄刘吉尧诞辰百年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来祭奠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流血牺牲的英烈,并向热爱和平的人们致以崇高的军礼!

作家诗人段清华(中)和友人华山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