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路
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170)

【 170】
经过改装的罗马车上了铁路。
除了刘世杰的车,另外还有二连一台车。
两台在铁轨上跑的工程车一上路就显示了超乎寻常的威力,大大地提高了运输道砟的工作效率。
改装后的罗马车模样十分好笑。
扁宽的罗马车本来就给人一种丑陋的感觉,现在去掉了一米高的汽车车轮,换成了四个半米来高的铁轮子,看上去就像一只趴在铁轨上的大青蛙。

但这只“青蛙”的能耐不小,过去一百个铁建民兵干一天的活儿,现在只要十个人干上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人还没有那么受累。
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行,效率也不是特别高。
原因是罗马车的大箱和它后面拖着的那个挂车都是平板的,道砟要一担一担地往上挑,到了目的地后往下扒时也很吃力。
民兵们都希望能够搞出一个更科学更省力的装卸方式来。
为这事,朱老头拧着眉头想了好几天。

王志说:“管他娘。过去肩膀挑得好好的,现在给他搞了车,还要怎么样?哦,想省力,等你给他搞出来了,他又想坐在家里按电钮了!人哪,永远都不会满足。”
伍慧文说:“那倒不能这么讲呢。科学总是发展的,人总是进步的。能想出来的办法为什么不想?”
王志说:“你呀,就是心太好!”
伍慧文还真想出办法来了。
他找到朱老头,说他能让装卸速度提高至少十倍。
老头眼睛一亮,说:“噢?你有什么办法?”
伍慧文老老实实地说:“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老头有点生气,转而一想,又宽容地笑了:“好好好,不说就不说。只要你干出来就可以了。你打算要几天?”
伍慧文说:“你打算给我几天?”
朱老头拧了拧眉头,说:“三天?三天之后要看到图纸。”
伍慧文说:“明天上午十二点以前,我交货给你。是实物!”
朱老头拉下眼镜,用力地瞪着伍慧文:“当真?军中无戏言!”
朱老头是个特别较真的人。
在朝鲜战场的时候,他向上级首长保证,只要三天就能修好三辆“道奇”十轮大卡车。
上级也是这么说:“军中无戏言!”
他拍着胸脯说,如果修不好,你撤我的职!
结果,天不助他,直到第四天他才修好那三辆倒霉的“道奇”车。
上级果然撤了他修理营营长的职务,让他以副营长代理营长职务。

直到几个月后,他又立了一个什么功,上级才恢复了他的营长职务。
没有按时修好那三辆车,倒不是他的技术不好,而是美国飞机那两天突然加大了空袭的密度,把他们的发电车给炸坏了。
活该他倒霉。
第二天,还不到十点钟,朱老头就急不可耐地叫上一辆车把他送到了道砟场的工地。
工地上,伍慧文和严东、王志等几个人还在忙活。
他们都是眼睛通红、声音嘶哑。一问,这几个伙计都是昨夜一个通宵没睡。
老头心里感动,脸上却毫无表情。
见朱连长驾到,几个人赶紧手忙脚乱地指挥民兵们装车。
演示开始了。
只见二个民兵分别打开了拖挂车箱的边门,他们喊着“一、二、三!”,把门用力向上一抬,只听“轰”地一声闷响,成吨的道砟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扬起的灰尘把人车都罩住了。整个过程连五秒钟都不到。
“哦?”朱老头又惊又喜,赶快爬到车上去看。
原来,伍慧文他们在车箱的中间做了一个“人”字形的铁架子,并铺上了木板,整个车箱的地板就变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斜面。他们又把车箱的边门改成了向上打开,这样,只要一开门,车箱里的道砟就会自动滚落下来。因此,卸车时只要两个人开门就行了。
“嗯,好!”朱老头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摇摇晃晃地走到一块大石头边坐下来抽烟,并给严东和王志每人发了一根烟,扬着脸对满心喜悦的伍慧文说:“装车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也让他们快一点?”

伍慧文不紧不慢地说:“要想有什么想不出来的。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我们打算做一个可以活动的架子,安上……”
性子急躁的王志一开口就露了馅儿,见伍慧文瞪了一眼,赶紧咽下了后面的话。
后来,伍慧文他们又搞了一个装道砟的机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以伸缩移动的皮带传送机。人只要站在传送机的两边,用铁锹把道砟铲上皮带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运输道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民兵们的劳动强度。
也是该着伍慧文露脸。
这次搞技术革新正好碰上省指开展“大力提倡技术革新、加快铁路施工进度”的活动。后勤部就把伍慧文这个现实生动的典型报上去了。
结果,指挥部的领导大力地表扬了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还给他记了一个三等功。
不久,后勤部的党组织又发展小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