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二:一首四季行走的诗
文/覃美锦
序:虫二,本名刘兰玲,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广东省侨界作家书画院秘书长,广东省侨界作家书画院黄埔分院院长等。其由香港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诗集《听风吹雨》在五月正式面市。
五月天水碧,人间驻春夏
抬头,春未尽
低头,夏初临
正好《听风吹雨》
她呼唤三五好友,奔向依山傍水的民宿,亲乡野远城镇。夜幕降临,当她们捧着采摘的草莓、青梅、鲜花、野草一起装饰生活的时候,一颗诗心,早已将远山近水、云雾竹林、阳光雨露成画于胸,嵌入诗中。在诗情画意的境界里呈现生活的点滴美。即使是带着忧伤和愁绪,却也因艺术的加工修饰,而让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很多人问,《听风吹雨》是不是就这么形成的,虫二笑了,留了个眼神:“你说呢?”
适逢五月,万物生长。这部凝聚着诗人四季感悟、生活哲学、诗意大境的诗集在这春夏交接的时候里与大家见面了。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虫二穿着的旗袍,挽着简短的发髻,带着纯色的包包,干练、气质又不失气场。既有商业场上雷厉风行的气魄,更有文韵浸透中优雅女性的典雅,散发着精致生活的精气神。而那些对诗歌执着追求的点滴,便是这精气神背后一连串让人想要探究的故事。

从人写诗到诗中人
对于美好的事物,走近了亲近了也就恋上了,以至于你不知道是何时才划定喜欢。我们的诗人喜欢诗歌,但真正开始诗歌写作是在2015年,之后一直断断续续的写。
坚定写诗,与一个热带雨林花园的故事有关。郑文泰先生是印尼归国华侨,是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的创建者。他将香港、上海、广州的产业全部变卖,带着上亿身家回到海南,将沙化贫瘠的万亩荒地野坡改造成了现在生态和谐的热带雨林花园,并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他这种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的决心毅力感染着每一个采访者。虫二也不例外。2017年采访完郑文泰先生后,虫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着“在蔚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太阳河畔云雾缭绕”下的“世界级的花园/400公顷的热带雨林生态保护区” ,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你还原了一片明净的天空
编制了一个宁静的生命摇篮
你是祖国归来的赤子
你是大山的主人
你是热带雨林的父亲……”
最终情绪无法控制,倾盆而出,一气呵成,完成了《一座丰碑》的创作。由于情感丰富,内容真挚感人,完全浓缩了郑文泰先生一生致力于“生态绿色梦想”的执着和对祖国的拳拳赤子心,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荣获2018年“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比赛二等奖。每当电视台播放记录郑文泰先生事迹的影片,她创作的《一座丰碑》随片朗诵或者字幕呈现,获得较大影响力。虫二深受鼓舞,对诗歌一直以来的热爱找到寄托,内心的抒发更需要诗歌的承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年过半百的虫二,她说写诗是为了孤独与痛苦寻找出口,或是表达喜悦,学会在感恩中不抱怨,透彻中不冷漠。白天,她豪爽大气,与闺蜜哥们喝酒吃肉,理性而豪放;夜晚,思绪悠悠而出,汇成纸上涓涓而流的文字,感性而细腻。她总是这么“雌雄同体”的活在现实中,活在诗里。
虫二喜欢毛主席诗词,豪放大气、满腔热情;喜欢艾青诗词的情感饱满,细腻而温情。因而她的诗歌中,要么豪气冲天,要么迂回跌宕,直冲人心。春夏秋冬、雨露云雾、友情亲情爱情国情等都是她常写的题材。白天写晚上写灵感一来哪里都写……单是2019年大半年的时间,便创作了200多首诗,由此,中国诗歌学会批准她入会。
听,风在吹雨!
吹,雨在风中!
这些年,她听过的风,吹过的雨,都成为诗中最润色的一笔;正如初始,她是一个写诗的人,变成了此刻,诗中的人,挥舞着狼毫,让人在社会万千中领略无边风月,铺就锦上添花。

从精致生活到诗里生活一首好诗,除了情感的抵达,还要有意境的渲染;除了诗人超脱于生活现实的感性之外,还要首先有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小到一个发夹,大到事业的方向抉择,都渗透着诗人的精致生活。
好酒似乎是诗人的天性。虫二喜欢趁着春光,带着好友,到广州周边的乡村田园中去采摘青梅。自酿梅子酒是她每年必做的一件大事。一聚一饮是诗兴大发的光彩时刻。正如《除夕》一文中片段:
在自制的梅子酒里
一首关于梅花的诗便倾泻下来
在除夕的桃花春风里
自由与向往的水珠四溅
斩断空虚与疼痛
把从前的笑话再笑一遍
把成年往事翻出来
细细佐酒
让酒和诗在除夕的烟花中流淌
连吃都是一种精致。对于一个走南闯北的诗人来说,各地方的美食肯定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虫二这样的吃货。一到议论美食,她都侃侃而谈;每吃一个地方的美食,她都询问做法、记住配料回去自己尝试。
设在黄埔大吉沙岛的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创作基地,虫二对大吉沙岛上的一道葱油鸡特别眷恋,而且每到必点,每吃必夸。以至于朋友们的脚刚一沾到大吉沙岛的泥,便高声呼喊“大吉沙岛的村民们,诗人来了,赶紧把鸡都看好”。
诗酒茶不分家,茶里也有精致人生。虫二平时无事,就爱在家泡壶单枞,看着艾青的诗一饮下肚,一喝就是半天。认识新的朋友,茶、茶具她立马送过去,开桌即饮,秒变兄弟。就是到酒店餐厅,她都爱带着自己的茶,吃饭喝酒,茶都要抽空饮上几杯。她的车里包里,随时都备着不同的茶。“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是爱的捷径/像这个微微晃动的傍晚/平静/慵懒/温顺的絮叨/沿着单枞的茶香一路走下去”。
精致的生活,离不开情感的精致。她在诗的面前是虔诚的,“诗把我从世俗的喧嚣与孤寂中救起。我把生活留给我真实的痛楚和那一迷醉时刻的感受,用质朴或是粗粝的文字表达出来,对我是心灵的抚慰,也是我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正如庚子年春,当新冠肺炎疫情大意肆虐的时候,诗人笔下流淌出的痛心和祝愿:《除夕之夜——出发——致敬医者大爱》:
2020的最大愿望
莫过于祝愿你们平安!
迎接新年的钟声里
你们用爱与希望
抵抗所有的不安与考验
我们会用思念 牵挂
与你们一起跨过这道坎
除夕的离别
我们在春天相逢
病毒还在肆虐,我们却只能以守为攻。此时诗人就觉得自己是《一粒悬浮的尘埃》:
繁花依旧盛开
柳莺轻舞
春天一路走来
靠近黄昏
这个庚子的春天
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战士
我却在无能为力的哭泣
虫二的诗多数是写出去玩的地方,所以她的诗里总是透露着生活味和生活美。“稻子、柿子、黄豆、冬瓜、空气、月亮、时光、水、感情……”这些常物皆成她精心提炼的诗。因为生活的不将就,所以连诗都承载着深厚的律动感。她“写诗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必需品。例如《风高月黑下的畅饮》《荒原》《等》《独酌》等等。
“她热爱生活、对大自然有着极其敏锐的触觉,在她的诗作中流露得淋漓尽致。”谈到诗人的精致和诗中的意境,广东省侨界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孙宝禄老师这样评说:“她活成一首诗了”。

活成一首好诗
也许,风雨承载了太多大自然的灵气,不然怎么能激发了诗人心中的滔滔诗情呢?
听风吹雨,一听一吹就是好几年。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说“活了大半生,就这样写着,爱着……”
从2015年断断续续的写诗,到2017年采访郑文泰先生至2018年获奖,2019年进入中国诗歌学会,2021年进入中国散文诗研究会,虫二用恒心和毅力在稿纸上不断耕耘,表达了对诗歌诚挚的爱恋。2018年《一座丰碑》的获奖,是她真正走向诗歌创作的里程碑,此后代表性的作品不断出现。如建国70周年《十月的歌吟》,2020年抗疫诗词及朗诵。2019年她创作的200多首诗(其中50多首散文诗)开始引起重视;2020年又创作了约50首散文诗。2020年6月18日《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版整版刊发了她的散文诗;之后,《侨星》杂志也以不同的形式整版刊发。期间部分作品入选南方优秀诗选,作品被《中国诗歌网》《当代诗报》《岭南作家.诗刊》《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当代美文杂志》等多家传统媒体、融媒体收录,可谓是遍地开花。
著名作家诗人、作家鸥鸣这样评价她的诗:读虫二的诗,总能领略灵动的画面感,在诗句中跳跃,描摹着自然景物,渗透着世态炎凉,展示着人间挚情。
著名编剧、导演邓原对她的诗高度肯定: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大白话用标点断句,不是浅显华丽的词藻堆砌……我心目中的诗,当有生命力的澎湃激情,有浪漫无垠的想像,有文字美构成的意境之美,有情怀动人的感染魅力……这才是有灵魂的诗,是真正有感而发的、有画面感、有温度的诗……这也是我喜欢虫二诗作的最大理由!
副编审、诗人、作家、音乐家张文峰(华琴之)给出独到的点评和期望:虫二粗犷的性格中,却闪动着一个温润,细腻而有趣的灵魂,她的感悟在诗的线条和色彩中孤独地绽放,并善于撷取平淡的生活细节顽强地展示、表达和提升,努力使之成为契合时代的亮色。奔放而不倚,热烈而不浮,细腻而不赘,这是虫二新诗的初露端倪,也应是她继续前行的方向。
春天会化水为露
化露为雪
为舍身长眠的英魂祭慰
倾斜的天空下
光阴如此缓慢
如此宽阔
深邃 自由 而伤痛
还在一次次加深
心身都在这个春天里恍惚
风吹动细雨
翠鸟混迹于山野
阴霾 随风雨飘
正如这透露着深情的文字,展开的是对整个春天的思考。再回首,春已逝又低头,夏正浓四季皆成了诗人笔下的丰富彩卷诚如虫二自己所言:诗的际遇好与坏和我没关系,我活成一首好诗才是我的理想。此刻,带着《听风吹雨》四章节的诗集,在深刻性的高度的文字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动感而隽秀的诗;而她自己,也活成了人们心中的那一首好诗。

【本文作者与虫二(兰玲)】
【作家简介】覃美锦,笔名清荷,女,广西博白人,现工作于广州。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媒体人,新闻报道发表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改革报》、中国商务新闻网、中国公益网等平台;散文诗歌发表于《千岛日报》、《侨星》杂志等平台。喜欢文学,爱好写作,喜读诗词,散文作品曾获省级征文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