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国古羌城(随笔)
作者/刘玉伟
2021年4月27日下午,我们从松潘县前往茂县住宿。知道茂县也是因为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茂县也属于四川的阿坝州,和汶川、北川、松潘等县相邻。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古文明的重要摇篮,我国羌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们的地接导游廖小豆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家在成都的小姑娘。她个子不高,瘦瘦的却很飘亮。她不仅能说会道,歌唱得也不错,很受一车人的欢迎。她经常带旅游团走这一条线路,就告诉我们说茂县县城,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的十三个县里最大,也是最美的一个县城。
我们的大巴车走到茂县县城时,已经是夜里的八九点钟了,但我们从车上依然可以看到,被群山环抱着的茂县县城里灯火辉煌,霓虹灯五彩斑斓,高楼林立的街道两旁也都是各种各样的商铺。第二天早上,我们在酒店的后院向四周眺望,一座座青山都被绿树覆盖。
我们的旅游大巴经过茂县县城时,到处都是绿树红花,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走进位于茂县县城的中国古羌城,这是在“5.12”大地震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原“岷山古国”遗址地恢复重建的。
我站在古羌城下放眼望去,心中顿生敬意。群山环抱下的中国古羌城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庄严雄伟,气势恢宏。把羌族这一“云朵上的民族”诠释的恰到好处。如今中国古羌城是羌族悠久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的实证,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世界唯一的羌文化最大展示地。
中国古羌城占地面积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整个羌城保持了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族风格,祭祀礼仪,充分体现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
我们沿着高高的石阶而上,跟随着羌族讲解员姑娘一起走进羌城,去了解羌族的历史,去感受羌族先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奋斗经历。在茂县藏族同胞一般都住在山下,而羌族同胞都住在山上,这就是他们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的理由。羌族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并始终保持最初族源的古老民族。他们是炎帝的后裔,是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顽强生存下来的世界少有的民族,被誉为中华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
我们在古羌城里看到,无论是碉楼还是碉房,都是用石快砌筑而成。楼体和房体大部分都呈四边、六边或者是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碉楼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碉房基本上都是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不论是碉楼还是碉房上都有白云的图案,羊头的图案更是比比皆是。因为,羌族崇拜羊,羊被羌族同胞奉为神物。“羌”字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故字形从羊从人。
我们在中国古羌城里还看到,羌族同胞都会在碉房屋顶的四角供有五块白石,分别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羌族崇拜白石,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在很早以前,羌族就有了崇拜白石的风俗,羌族用白石获取出来天火,故有“白石在、火就在”之说。相传羌族祖先在被魔兵追赶时,幸遇天神投下三块白石,变为三座大雪山挡住了魔兵,才得以脱险。羌族祖先还在神灵的帮助下用白石打败了敌人。所以,在羌族人心目中奉白石为神灵。屋顶上供奉的白石就代表了天神,树林里的白石就代表了树神。
我们那天在中国古羌城里,还亲身经历了开城的仪式。上午九点,震耳的炮声掀开了壮观的开城仪式。二十米高的巨型古羌城门徐徐地打开,鲜艳的羌红从高耸入云的羌碉城楼顶的两侧缓缓地下落,上面金黄色的大字分别写着:“溯源华夏文明,寻梦古羌秘境”十二个大字。
我们还听到看到,伴随着羌族群众震天的笛声、号角和羊皮鼓声,在《中国古羌城》城歌的豪迈气势下,身着盛装的羌族美女双手托举羌红,欢快地走出大门,缓缓地走下台阶,立定两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羌族人年年祈福,岁岁挂红。
我站在古羌城的一角,从这里可以远眺整个茂县县城,我还看到有一大群和平鸽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这美丽的和平鸽是羌族同胞求吉纳福的精灵,也是我最喜欢的飞禽。我望着那在蓝天白云下翱翔的和平鸽,我也在心里衷心地祝愿,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永远都享有和平和吉祥。
刘玉伟,2021年5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