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节袁德礼特别推荐毛恒锅、徐慧敏、沈宇等诗文
打开手机读到大律师沈宇(雨点)老作家郑振国、杨佩君、张亭、将军诗人吴方臣、墨水瓶子、杨佩君、过子泉诗文,我给大家送上梦中的妈妈。记得当代徐霞客游记作家王扣贞唱起这首歌催人泪下,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这首歌。
@袁德礼 ,袁老师,我出生寒门,何以尽孝?唯有努力,能端上饭碗,免除父母之忧算幸运了。象你这样进名校入名流,我不能及啊!
还不了的妈妈债
文/江苏作家毛恒锅
我老了吗?
经常眼泪婆娑,
念叨妈妈,
尽管妈走了近四十年。
妈妈苦水里泡大,
庄稼人家里成长。
她耗尽生命,
养育了四个儿女。
为了不让我出世即夭,
妈妈烧香求佛,
砍锅做法,
把我从死亡线上犊回。
家境贫寒,
妈妈说儿子不能没文化,
那怕揭不开锅,
也要送大毛头上学。
三年自然灾害,
我把校歺米饭带回一半,
本想孝敬病倒的妈妈,
她却一粒不剩,
分给孩子们吃。
自己喝着,
无米无油的菜汤。
妈妈得了青紫病,
我在床头恸哭,
妈妈摸着我的头,
深情地说:
家里缺少劳动力,
很难养活一家人,
你是老大,
不要怨我让你停学。
为妈妈,
为这个家,
我乐意辍学了,
妈妈却躲在被窝里哭。
从此我发誓,
做个男子汉顶梁柱。
妈妈教我农活,
争工分我一个顶俩。
妈妈送我参軍,
我在熔炉里百炼成钢。
一九八三,
妈妈患绝症离世。
我欲哭无泪,
心里滴血。
虽然我已当上镇长,
没有钱送妈妈去大医院。
总以紧张繁忙作籍口,
没有多陪妈妈,
熬过生命的尽头。
妈妈,
我欠你的爱,
欠你的命,
这辈子还不完,
要还你不在。
妈妈,
我只能用良心,
回馈您的慈善。
用普世,
展示你的愿望。
让你的伟大灵魂,
飞往新时代,
护佑子孙,
兴旺!
(2021年5月9日母亲节)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作家朱渊澄84年前在母亲的怀抱里。在母亲节刊发更有纪念意义)
母亲节感怀
徐慧敏
又是一年母亲节
想起慈母泪涟涟
您在天堂多少年
我也耄耊改容颜
当年抚育我长大
千辛万苦从不闲
朝暮冷暖多呵护
至今未报恩半点
幼时练功您心疼
为了生计忍不安
只要稍有进步告
慈母眉开换笑颜
长大上学仍挂牵
时过倚门盼女还
嫁时送别眼含泪
滕下不能朝夕伴
支边进疆关山远
很少探亲把家还
遥知边关风雪大
年年寒衣邮寄全
母爱之恩大如天
时光飞逝几十年
难忘拳拳爱女心
临终未曾再相见
谁人不知孝为先
未尽孝心留遗憾
唯可告慰双亲事
儿孙尽孝晚年欢
喜逢盛世太平年
党恩隆重如泰山
风调雨顺民安好
泉下有知毋挂牵

母亲
文/张亭
没有天那有地
没有你那有我
没有土那有山
没有你那有家
没有十月怀胎
我到不了世上
没有甘醇乳汁
我怎会生长
没有抱怀提携
我那来启蒙能量
没有牵肠挂肚
我何得一路顺畅
没有悉心照料
我难有身板硬朗
没有谆谆教诲
我也许迷失了方向
没有母亲伟大的爱
日月无光 天地昏暗
没有母亲仁慈的爱
花谢叶枯黄
小树成不了材
没有母亲一生的爱
那有这一辈辈一代代
没有母亲倾心的爱
那有这日新月异华夏大家园
母亲 母亲
在中华 在你我心间
廉洁爱国人为贵
作者/将军诗人吴方臣
中国富强民受益,
小康生活丰衣食,
勤劳致富钱财足,
但是不能摆阔气!
领袖倡导要节约,
成有勤俭败有奢,
一掷千金人不贵,
莫把金钱当素质!
自古为人德为贤,
俭朴之风必成器,
銭去财失人败落,
廉洁爱国祥云起!
望月思母
郑振国
娘是天上月,
儿是月边星。
临节已失怙,
望月思娘亲。
儿小母抚养,
儿大母关心。
儿老母牵记,
一往恩情深。
思母劬劳身,
念母爱儿情。
许母齐家愿,
尽我报国忱。
惟将萋萋寸草绿,
慰母悠悠春晖心!
诗花感恩
郑振国
一枝康乃馨
别上母衣襟。
祝母身体健,
贺母心德馨。
吾生能有长,
全赖母辛勤。
吾业能有成,
全靠母支撑。
母老理应养,
尽孝报深恩。
母今虽归天,
遗爱及子孙。
恩光如日月,
昼夜牢记心。
心香掬一瓣,
顶礼输精诚。
年年当此日,
诗花献家魂!
缅怀母恩
沈宇(雨点)
母亲,我怎能忘:
您不仅用血肉,
铸造了我;
还在敌人的屠刀下,
用瘦弱之躯,
保护一岁生命的我!
母亲,我怎能忘:
您一路逃亡,一边乞讨,
用带血的乳汁;
喂养着哞哞待哺的我!
母亲,我怎能忘:
您一个无援的女子,
顶风冒雪、日晒雨淋;
用汗水浇灌田地,
养活了我!
母亲,我怎能忘:
我每走一步,
脚上始终穿着你纳的鞋;
衣服上留着您的针线,
怀揣着您做的点心。
母亲,我怎能忘:
我参军,
您用爱子情絲牵着我的身影;
信中闪耀您的思念,
言词中倾泻着您的担忧。
母亲,我怎能忘:
您己病魔缠身,
还闪耀着爱子的火星,
时刻关注着我的衣食住行。
母亲,我怎能忘:
妹妹说您走的那一刻
还唸着我的名字;
带着遗憾,
留下母爱,
悄悄地走了。
母亲,我怎能忘
您不识字,
却大写出“慈母”二字
留给我!
是您对我的一生深情!
母亲,
我无论怎样回报,
也无法报答您对我的恩泽!
我当把您的丰碑,
高高耸立在自己的生命里!
2020年12月23日
古韵 咏母亲
作者 /墨水瓶子
十月怀胎步履挪,
一朝分娩唱婴歌。
慈母视孩如珍宝,
千次亲吻万遍摩。
闲时哺儿怀中喂,
忙时哄子背上驮。
教吾读书立壮志,
铁杵磨针最常说。
勤俭持家过日月,
生活清苦咽菜窝。
侍奉祖辈尽心力,
妙龄圣女熬成婆。
疾病缠身影消瘦,
老年只盼重孙多。
品德高尚立榜样,
福泽后辈树楷模。
不忘高堂舔犊恩,
思念母亲泪如沱。
愿全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
乐,健康长寿!永远幸福!

晚上梦见母亲
过子泉
晚上,
梦见母亲,
她化作绵密的细雨,
滋润着我的心。
晚上,
梦中的母亲,
她化作初夏的和风,
拂我额上留下的丘峰。
母亲的爱,
就像那大海边的港湾,
呵护着漂泊的我。
我的母亲,
她是那样的温馨,
给左邻右舍,
常带去善良的慈祥,
会端去一碗碗馄饨。
母爱,
是多么动人的一种场景,
她永远慰藉着我成长的心灵。
母亲节的晚上,我又梦见您一一母亲。
我一一又哭醒。
2021.5.10.
怀念母亲
胡隆庆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我分外怀念我的母亲。当年母亲那满口黄山山脚的黟县方言,而今仍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母亲那慈祥的笑容仿佛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裹小脚的农村女人,从没进过校门,就连自己的姓名也不识,脚步从没离开过那"烟霞百里间"的"黟地小桃园"。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心中却"藏"有不少故事,如"岳母刺字"丶"孟母三迁"等。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在寂静的冬夜里,我躺在母亲的怀里,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位与世无争整天没事"数青石板"的"秀才"模样,整个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的肩上。我对母亲最深的记忆,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母亲的双脚虽然称得上是"三寸金莲",但是却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挑着两个小半桶粪水要持续走二里多路,全靠自己的汗水换来一年的收成。每每收工回到家,一眼瞥见我还在跟父亲学珠算或在读书写字,她那挂满汗珠丶堆满皱纹的脸上,便会漾起笑容。我深知,"振家声还是读书"(家中楹联语),这是对辛勤劳作的母亲最好的安慰,因而会更加激励自己。
童年和少年,像是一座永远开釆不完的金矿,永远值得珍惜和回忆。记得我六岁那年,夜晚和小伙伴捉迷藏,不料绊了一跤,额头撞到石阶,我拼命哭喊着,母亲闻声赶来,急忙抱起我,我瞥见母亲的眼里噙满泪花。如今,我的前额上还留下了一小块伤疤。我还清晰地记得深更半夜,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集纱"赚钱,以弥补家用的不足。而当西北风乍起的那些宁静的夜晚,忽闪的煤油灯下,母亲边纳鞋底,边哼着家乡小调哄我入睡。当我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有搭配的新布鞋,她便会一个劲地问我合不合脚。我外出读书,直到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工作时,便把母亲千针万线为我做的布鞋珍藏在箱底,不是嫌其太"土″,也不是怕上海人笑话,而是一心想到是母亲亲手辛苦做的而舍不得穿。此时的母亲己满头白发,一脸憔悴。我明白"母亲鞋"在我心中的份量,鞋上密实的针脚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牵挂和关爱!
我的家境十分贫穷,纯属"穷读书"。我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十五里路。虽然一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是返校前,母亲每次总是硬塞给我几毛钱,一再嘱咐我半路上饿了买点心吃。1957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邻县的一所重点高中,我的父亲也在这一年缺医少药不幸因病去世。母亲坚信"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家中楹联语),发誓不让我辍学,我们家搬搬到了村委会附近,母亲靠洗衣丶帮工勉强供我读完高中。每次开学前,母亲总是三番五次地去找村干部,为的是苦苦哀求帮忙开一个申请减免学费的证明。同时,母亲还把家中能值几个钱的东西变卖掉,以凑齐我开学的费用。难忘1960年,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省里的一所重点师范大学,亲戚朋友和村里的许多人都纷纷向我母亲道喜,母亲高兴得老泪纵横。夜深了,母亲还戴着老花眼镜,千针万线为我赶做新鞋。临行前,母亲帮助我整理行装,还特意把洗衣丶帮工挣来的辛苦钱塞到我的内衣口袋里,千叮万嘱,送我到村口,目送我远去。
母亲节俭成癖,信奉"福从俭中来"(家中楹联语)。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肉吃,早年出嫁县城的姐姐便隔三差四地托人捎来。而蔬菜则是自己菜园里种的。日常穿衣缝缝补补,多少年来从没买过一件新的。母亲节俭一生,只是苦了自己。而母亲的乐善好施在村里却是出了名的。凡是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总是左邻右舍地送。我在上海工作后,每次寄回糖果等好吃的东西,母亲总是分发给乡亲们尝鲜,家里经常是"宾客满堂"。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管叫她"好婆"。而每逢我回到家,母亲早早就准备好我爱吃的菜肴,总是变着"花色",让我每顿都吃得开心满意。她老人家见我吃得津津有味,便在一旁眯眯笑哩!
一转眼,我到上海工作,寒来暑往,成家立业,母亲也年事渐高,我常常挂念着她老人家,担心她的身体,千里迢迢,唯有思念常常陪伴着母亲。在史无前例的年代,是我的母亲最理解最关心自己的儿子,托人写的家书和捎来家乡的土特产,令我感激不已。即使数年回乡探亲一次,当我们风尘仆仆回到母亲大人身边时,她老人家用慈爱的双手为我们拂去衣襟上的风尘,那种无私的母爱再一次深深烙在儿子的心坎上,正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孰料,有一天深夜,噩耗传来,母亲在菜园里拔草,不幸跌了一跤,高血压病发,竟成永诀,终年85岁。村里的人都说"好婆是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如今,每年的母亲节,都市的母亲在为"康乃馨"而陶醉,而我那土生土长、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可惜永远也读不懂"康乃馨"的韵意了。我只好遙寄一份心愿,以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而把无限的敬意和怀念永远珍藏在心底。

推荐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