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语 文 老 师
文/周丕奎
沿着村外笔直的乡村公路向西望去,那里新添了一座坟墓,墓地两旁新栽了四颗大松树。那里静静的躺着,我们敬爱的语文老师一一周会业。
记得很小的时候,从春暖花开到初冬降临,见到他最多的时候,总是利用早饭前,去菜园浇菜。那时候没有机械,浇菜全是人工操作,肩扛拔水竿,竿的顶端左右摇摆的水桶。老师总是步履匆匆,面带微笑一副和蔼的长者模样,地地道道农民的打扮。他既是长者,按辈份又是叔叔,因而,让我的初中三年印象最深,难以忘怀的老师。
老师为人师表,在众多老师中,他是最让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因同住一个村,又住的很近,生活中见面的机会多,彼此间很熟悉。
我不是个爱学习的人,也许是我的不努力,使他特别生气,恨铁不成钢吧。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好一顿责骂:好牛不拉地,,,,诸如此类的话。我那时自尊心也很强,虽不敢顶嘴,但心中也是羞愧不已。
临近下课前,老师把明天的新课诸葛亮《出师表》给我们读了一遍,也没解释让我们回家背过,并说明明天检查。
带着这份作业放学回家,回家后母亲做饭让我烧火,那时兄妹多,放学后帮着干家务,因为受到了老师的责备,我边烧火边拿出书,开始认真的读起来。虽不全懂其意,但朗朗上口的文言文,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晚饭后虽没背过这篇课文,但脑海里有了些眉目。

第二天上学,第一节语文课,竟然真的检查了,先点名成绩差些的同学,同学基本上把书放一边,偷瞟着念。其实当时您也一定看见了,只不过不点破而已。陆陆续续检查了十多人,等到点我名的时候,班上已经站起了一大片人(那是背不过是要罚站的)。点到我的时候,我很快背了起来,中间您给提示了三,二次。我是第一个,也是全班唯一全背过的。您用欣喜的目光让我座下。那时我内心是多么的沾沾自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语文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现在经过村外,就总会不自觉的看向您静卧的地方,心中充满深深的敬意,永别了我的老师。如果有来世,还请当我的老师!



作者简介,周丕奎,农民工,长年与钢筋打交道,也做点小生意。喜欢文学,偶尔有感而发,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