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93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375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呼唤母亲
铁裕
隔着五十余年的沧桑岁月,我深情的呼唤着您:
母亲;隔着空旷的原野,起伏的大山,我深情的呼唤着您:
母亲;隔着莽莽丛林、苍翠的草坪,纵横的沟壑,我深情的呼唤着您:母亲。
山风呼呼地吹着,树在婆娑,草在摇拽,鸦在悲鸣。一切都显得那么清凉、哀怨、凄楚。一棵棵脱了叶子的树,枯干如苍白的病。
母亲,在这静谧而空旷的野外,我仿佛看到了您那憔悴的脸庞,清瘦的体骸。

在墓地的前面,有一条深幽、狭长的沟;
在沟的后面有一条坎坷、崎岖的路;
在路的后面有一个古老、朴素的村落。
村落清新、落寞,缄默不语。可村落又隐匿了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多少世间的辛酸,多少人生的苦难。在悠悠岁月中,这些辛酸、苦难被大雪一次次的覆盖,又被大雨一次次的冲刷。
站在高高的山野上,我遥望着母亲居住过的村落。
伟岸、苍劲的是树;
如龙、似蛇的是烟;
低矮、仰卧的是房。

我也曾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居住过,她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多么想在村落里寻找母亲的身影,倾听她悠长的唤儿声。我忘情地呼唤着:母一一亲!
母亲呵,还记得五十余年前吗?您在山野上入眠了,我却在清冷的老屋里夜夜无眠。屋外的树结杏子了,我感到那是一只只美丽的眼睛。
我听见了牛在圈里声声长哞,那是一种对昔日凄苦岁月的诠释。
夜里的阵阵寒风破窗而入,我和衣而睡,却睡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慽慽。
母亲呵,您美丽、善良;您正直、勤劳;您从不向贫困、疾病屈服、低头。只因为你太正直,所以凄凉、孤独、寂寞才伴您短暂的一生。
您虽然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但却能记住许多古诗、谚语,您能讲《聊斋》、《水浒》;您会说《山海经》、《镜进花缘》;您还能摆《拍案惊奇》、《醒世恒言》;您还能自编自唱许多民谣小调。那凄凉的歌声,唱出了许多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母亲呵,我还记得您离开人世那天的悲伤、凄楚的情节。您要走的那天夜里,天气格外寒冷,外面的风呼啸着,您悲伤的哭泣着。忽然,传来一声声揪心的鸡鸣声,您颤抖了一会儿,断断续续地说,牵挂的就是我这个幼小的幺儿。那鸡鸣声一声又一声从夜丛深处传来,您两眼环视了一下破旧的老屋说声:“我走了”!您咽气后,嘴唇还在微张着,似乎还有许许多多的话没有说完,还想诉说一生的悲哀和痛苦,还有许多的牵挂放心不下。那时,您才三十八岁呵,您还不想离开人世!
年幼的我跟在送葬的人群中送您上路,那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加上人的哭声呜呜咽咽,雨水泪水流在了一起。天迷迷濛濛、地昏昏暗暗。
也许,在雨中,人间与天国是连在一起的;
也许,在雨中世界还要清纯一些。
这雨,为您洗尽了人间的悲楚、怨恨、苦磨;
这雨,为您洗尽身躯里的病魔、心灵中的痛苦。您沐浴着这晶莹、圣洁的雨,悄然走了。

我轻轻地走进那间满是灰尘、潮湿而又漆黑的老屋,默默的思念着您。屋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我伸出手来摸着您曾经用过的木梳、水桶、橱柜,坐过的草墩、火炕、木凳,挑过的粪箕、扛过的锄头、睡过的床。我多么想再次扑到您的怀里,叫一声妈妈,我多么想再听您轻轻的歌吟。可是,人是物非呵,我永远也触摸不到您了,我只能深情地呼唤着您:母一一亲!
母亲呵,您的离去给我的心灵造成了永远难以消除的痛苦;您的离去,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多大的不幸。
在每一个夜晚,我除了用笔写下对您的思念之外,就是对着月亮动情地呼唤着:母一一亲!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