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给朴实而伟大的中国母亲
写在2021年母亲节
李彦民
古往今来真正的诗人都有爱母的情结,夸赞母亲是诗句中永恒的话题。
是啊!母亲,这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富有生命力的字眼,她是创造.孕育.慈祥和伟大等等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説她还具有传奇色彩……

今年的母亲节又要到了,让我们向普天下所有的母亲致以最诚挚最亲切的问候!谈到母亲,回忆母爱,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思绪翩翩……母爱是纯洁的,无私的。母爱是个人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然而又是令世界人所意想不到的……

朋友们还记得那八年抗战吗?还记得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吗?谁都不愿意撕开那记忆的伤口,然而谁又能忘记那些伤痛呢?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顷刻瓦解,被遗弃的大量日本遗民只能径自逃难。逃难途中,一些人患病死亡,尚未成年的孩子变成了流落荒山野岭,街头巷尾的弃儿。被收养前,他们有的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有的疾病缠身,伤痕累累;有的冻饿交加,气息奄奄。这些被侵略战争遗弃在异国他乡的4000多名孩童挣扎在死亡线上。

尽管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却伸出了仁爱之手,中国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和口中省下的粮食把他们喂活养大,又节衣缩食,千方百计的供他们上学,培养成有用之才,待其成年,养父母们又拿出来全部积蓄助其成家立业。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养母们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人道,最大爱无疆的赞歌!

我的婆婆(母亲)就是这众多的养母之中的一个坚强而善良的女性。那年她二十多岁,居住在吉林省德惠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当我公公(父亲)把满脸污垢,浑身长满疮疥的又瘦又小的日本遗孤橘高弘子从路边抱回家时,母亲她一边流泪一边给这可怜的女孩擦洗,喂饭。是她用中国母亲善良的心温暖了这颗异国的幼小的心灵,母亲把这孩子视为己出并取名“小丫”。在小丫到来的第二年春天,村子里爆发了麻疹,很多家孩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瘟疫夺走了生命,小丫也一样被传染了,母亲望着高烧带喘中可怜的孩子,不顾自己有孕在身,毅然背起小丫连夜去往离家很远的县城医院,可想而知,她是怎样地一路狂奔才赶到了医院,多亏抢救及时,从死神手里又夺回了孩子的生命,而母亲却在劳累与恐慌中流产了。看到孩子活过来了,天空中又浮出了彩霞,于是小丫又有了母亲给取的大名叫“凤云”。

到了凤云该上学的年龄,母亲怕她被当地知情的孩子欺负,便举家搬迁到哈尔滨。凤云便在母亲的呵护下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和生子。因为家里养了个日本女儿,牵连到我的几个小姑子在那特定的时期上大学无望,外调时总是说父亲是里通外国的特务嫌疑。为此我问过母亲,我说:“妈,你收养了日本女儿你后悔过吗?”她一脸平静地回答我说“救人命怎么能后悔呢?”母亲她虽不识字,但她无论对儿媳还是对养女都把母爱播撒到极致。她的话也道出了中国几千名养父母的心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自己仇人的孩子成百上千的抚养成人,而我们中国的母亲却做到了,她们做的是那么到位那么好,她们的胸怀那么宽广,那么博爱……她们历经了被侵略的苦难,抚养遗孤的艰难,离别后的思念,直至到死都无悔无怨!1978年橘高弘子(凤云)携夫抚儿回到了日本,这其间多次回中国看望养父母,并先后回来为父母送终。

这世上的母爱是意想不到的,而中国养母的这段跨国的母爱却充满着真实的传奇色彩,也只有在中华民族的沃土里才能滋生出这挚朴,纯真,感天动地的伟大的母爱!
今天借母亲节到来之际,再一次向天下所有的无私奉献的母亲们敬礼,点赞!

简介:李彦民(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小学高级教师退休,从事班主任工作35年。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省楹联协会、诗刊•子曰会员。龙江诗钟社理事。哈尔滨市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楹联创作基地常务副会长。
云蒙山诗联书画院秘书长。
作品在《妇女》杂志《新晚报》《生活报》《对联中国》《诗词之友》《黑龙江联坛》《苏城诗萃》《大连楹联报》《沈阳日报》《哈尔滨老年日报》上发表。
多次荣获全国性诗词赛事奖励并参加表彰活动。
2019年12月26日,应中国楹联学会八代会主办方的邀请,做为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

巴彦县诗协编辑部
责任主编:崔振波
主 编:赵志君
副 主 编: 李继深 牟晓宁
诗词编辑:李继深 张迎新
楹联编辑:牟晓宁 张立国
诗歌编辑:董文超 王 辉
美文编辑:张立国 董文超
刊头题字:张立国
图片来源:网 络
《巴彦文学》供稿编辑:李大为
《苏城诗萃》供稿编辑:顾长富 何广会
《程丽娥写作联盟》供稿编辑: 李继深
